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二、杂技剧:现代杂技的“臻境舞台”探索杂技剧,无疑是审美创意和艺术跨界的“臻境舞台”形式,同时也是杂技艺术发展的更高阶段。“臻境舞台”在舞台情境化、综艺审美的基础上,更强调杂技舞台的情感表现与人文思考。杂技剧作为杂技艺术发展的更高阶段,显然又构成“臻境舞台”的舞台形式探索。  相似文献   

2.
正一、杂技剧的正式发轫还原杂技剧的历史镜像可知,当代中国杂技经历了从类型杂技节目,到情景/主题节目,到情景/主题晚会,再到杂技剧的发展脉络。所谓类型杂技节目就是以"车技、顶技、皮条、钻圈、柔术、转碟"等为标题,直白地表现与展示杂技技巧的节目。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已经出现一批"情节化杂技"或"微型杂技剧",但是整体而言,这种创作倾向不过是肤浅的贴标签式的说教,存在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情况,最终归于沉寂。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种剧场艺术,现代杂技剧的"审美创意"和"形上营销"的丰收始于并完成于剧场。剧场不仅是一个具体而有限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演员演戏、观众看戏的审美空间。在剧场里,杂技剧能够创造出演员与观众共同想象的审美与体验世界。因杂技技艺的难度提升以及审美特征的有限性,杂技在保持已有技巧难度的前提下,可以增加外延来求得发展。现代的杂技剧以"剧"的情感与审美,统制杂技的"高、险、惊、难、奇、谐"所形成的技艺高度,把杂技造型的表意与传情  相似文献   

4.
《杂技与魔术》2012,(5):9-9
9月12日,重庆杂技艺术团杂技剧《花木兰》研讨会在京举行,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减,中国杂技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邹玉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党委书记、局长汪俊等有关领导出席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沈阳、济南等杂技院团、文化管理部门、新闻媒体近30人参加了研讨会。大家以“艺术精品与市场开拓——杂技剧《花木兰》在艺术创新中如何拓展演出市场”为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李廷勇主持。  相似文献   

5.
2021年2月2日至3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排的大型当代杂技剧《化?蝶》在广州大剧院试演。该剧邀请了总导演赵明、编剧喻荣军、艺术指导宁根福、舞美设计师秦立运、服装造型设计师李锐丁等国内顶尖艺术家作为主创人员,由“肩上芭蕾”首创表演者吴正丹、魏葆华领衔主演,以杂技、舞蹈、戏剧等多元艺术语言讲述梁祝故事。该剧将于3月5日至6日在广州大剧院正式公演。  相似文献   

6.
本人从业已有24年,作为演员、教师及随队翻译等各种身份,经历了杂技近20多年来的发展,随团出访十余个欧美国家,曾与一些国内外业内人士交流杂技未来演出市场的趋势。大家普遍认为杂技艺术需要融入多元化艺术,单一的整场杂技节目使得观众视觉疲劳,已经不能进入演出主流市场。  相似文献   

7.
正在杂技主题化、剧目化的发展趋势下,实现杂技节目、剧目的剧场营销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广西杂技团编创的童话杂技剧《猫猫侠:保卫蝶苑》,以歌、舞、技及童话的跨界创新表演形式,吸引了一大批"儿童家庭"观众,从而以一种精确而稳定的观众定位与剧目"供给",实现了杂技的剧场营销与市场经济转型的内在意蕴。一、梦幻情景  相似文献   

8.
<正>杂技是舞台艺术的一种,舞台美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舞台美术的任务是根据演出需要,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手段,创造出舞台环境和角色形象,并渲染出特定的气氛和效果。舞台美术的手段多样,表现力源于生活,经过漫长的发展和完善,现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党的十八大以来,杂技创作的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快,杂技剧的涌现不仅给杂技创新带来新天地,也给杂技舞美带来机遇与挑战,促使杂技舞美进一步发展。本文以杂技剧《楼兰寻梦》为例,试探讨杂技舞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杂技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艺术。其特殊性的重要标志是,她不像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等艺术品种那样具有较强的叙事功能。叙事是杂剧的短处。近年来在杂技界以及舞蹈、音乐、戏剧界同仁的帮助和努力下,涌现出一批杂技剧和杂技主题晚会,这无疑给杂技这种古老的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杂技剧”应运而生。她是多年来杂技界一直在探索和发展的新路子,以传统的杂技作为演出的底子,注入了必要的叙事和故事。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在河南濮阳举办。本届艺术节上,杂技剧首次被大规模纳入展演,成为真正的"重头戏"。这一全新举措与近年来全国杂技剧创作的发展态势相呼应,传递出国家对杂技剧的肯定和重视。杂技剧是当代杂技人的创新,是进入新世纪后诞生的全新艺术样式。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笔者与全国杂技同仁共同见证了杂技剧的最新发展成果,在此将对中国杂技剧的观察与思考作以分享。  相似文献   

11.
正杂技剧作为以杂技技巧为核,集其他姊妹艺术为一体,富有后现代艺术层次的新型的综合艺术形式,通过对传统杂技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赢得了艺术界的瞩目、观众的聚焦、市场的青睐。国内的杂技剧从诞生到被市场洗礼已经走过十多年的时间,目前杂技剧的现状如何?怎样促进杂技剧目的发展?值得我们去思考。一、对杂技剧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正2004年,杂技剧《天鹅湖》的上演标志着我国当代杂技剧的正式诞生。至今十几年,国内已经排演出一百多部杂技剧,可谓发展迅速。而目前,杂技剧定义尚在探索之中,笔者现将其概括为"杂技剧是用杂技形式表演的戏剧"或"以戏剧形态表现杂技本体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红遍业界的大型原创杂技剧《梦之旅》是由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通过两年时间精心打造的。该剧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使演艺界专家、业内同行、媒体及广大观众给予高度评价。创排过程中的艰辛与困难,令我感触颇多。原创杂技剧《梦之旅》是湖南杂技艺术剧院首部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杂技剧。它通过戏剧手法,运用杂技艺术,把18个不同类型的杂技节目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14.
##正##七、杂技主题晚会的趋势走向与发展建议杂技的"杂"表明了这门艺术广阔的表演手段,杂技的"技"点明了这门艺术的本体核心。杂技主题晚会这一新颖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的萌生、发展,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创新思维在杂技界的一次大胆实践。这一在短短20年间发生发展的新生事物,关联着当代中国杂技发展的方方面面,与杂技事业的振兴进步息息相关,它未来会呈现怎样的趋势走向,杂技人又应该怎样认识和行动呢?(一)未来趋势走向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杂技绵延几千年生生不息,新、难、奇、绝、美这五个要素构成了杂技的观演魅力和审美核心。当以"炫技"为主要呈现方式的这门表演艺术,伴随着杂技人创新求变的炽热情怀和观众审美意识的提升,我国杂技的大型作品创作走过了从"拼盘式杂技晚会"到"主题杂技晚会",再到"杂技秀"这样一条发展之路,舞台演艺的样式越来越丰富斑斓。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杂技舞台上又出现了杂技剧这一新的演艺样式,而且发展前行的步幅非常大,获得了越来越多艺术界人士及观众的关注和认可,2019年,大型杂技剧《战上海》甚至以担纲"开幕大剧"的豪华身份,开启第21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帷幕。当今,面对公众对这一新演艺样式的希冀,我们更需要认真总结和钻研杂技剧的创作,研讨未来的发展方略。笔者在实践中获得一点创作心得,在此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6.
尹力 《杂技与魔术》2012,(2):36-37,35
杂技正如其名,"杂"体现了内容与审美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技"则直接点明了这门艺术的本体核心和价值所在作为一门以"技"为核心的艺术,杂技在难度上的优势儿乎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并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针对观众的巨大吸引力。杂技的"杂"提供了广阔的表演手段,从  相似文献   

17.
正主题杂技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现实题材主题杂技剧(节)目涌现出来。本文解析主题杂技节目、主题杂技晚会、主题杂技剧的兴起和繁荣,拓展和总结其艺术实践,意在为杂技事业的发展和推广做贡献。主题杂技是以多种叙事形式赋予杂技一个主题,使杂技表演围绕着这个主题思想构思编排训练演出的节目形态,主要包括:主题杂技节目、主题杂技晚会、杂技剧等。中国杂  相似文献   

18.
由文化部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文化局承办,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等协办的2006“全国主题歌舞、杂技主题晚会优秀剧目展演”9月在广州举行,广州杂技团的大型原创杂技剧《西游记》于10月12日至11月5日在本次展演中隆重登场。  相似文献   

19.
正面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及后疫情时代对演艺行业的冲击,河南省杂技集团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勇于破题,因境答题,在挖掘黄河文化、打造特色精品剧目上聚势发力,以黄河为主题的杂技晚会《我家住在黄河边》近日创排成功,将在全省巡演,并与河南建业品牌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凝聚起用中原杂技讲好黄河故事的河南力量。《我家住在黄河边》是一部以黄河自然精神力量和流域文化为创作背景的主题杂技晚会。晚会在深度鉴阅历史资料、民族风情、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试图用杂技语言唤起文化记忆,通过杂技、舞蹈、体操、武术等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一、杂技剧化装的特点杂技剧化装是指化装师以杂技剧本为蓝图,对演员须发、头饰、面型及身体裸露部分进行修饰,借以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杂技剧化装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装扮塑造人物形象。杂技剧在化装技术手段上,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性格、身份、民族等特点进行艺术上的加工设计和运用,加强对人物五官的描画、渲染和调整,以强化人物的主体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