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志强 《武当》2005,(9):23-23
凡喜好形意拳的武术界同好们都知道,形意拳的功夫分为三步:即“刚(明)”“柔(暗)”和“化”劲。那么,这三步功夫又是如何划分的呢?既然形意拳是拳,当然就要在实战技法上去寻根问源,通过演练使其得以充分体现,形意拳大师李文彬先生很早就明确指出,形意拳在运用中,疾用骤发则为刚(明)劲,也是我们所说的第一步功夫;缓动遂发的为柔(暗)劲,这是第二步功夫;不意而发的为化劲, 是形意拳第三步功夫,也是形意拳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潘世春 《武当》2014,(8):30-31
习练形意拳,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形意合一阶段。每个阶段的技术程度不同,锻炼重点也有所区别。已故形意拳家郭云深先生总结了习练形意拳的三步功夫,并对“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习做了精辟论述,成为近代形意拳习练者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武夫 《中华武术》2001,(4):50-51
认识潘小杰先生是在1998年秋天的古城深州。深州是形意拳的故乡,这一年的“形意拳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就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举行.会议期间.备地名家好手一展身手,山西派的古朴,河北派的雄浑;宋氏形意拳内劲充沛,车氏形意拳刚柔相济,尚氏形意拳刚烈勇猛……真可谓“形意古拳开新花,千姿百态放异彩”。  相似文献   

4.
刘俊峰 《中华武术》2001,(11):29-29
练过形意拳的人大都知道形意拳劲的核心就是“钻翻”劲,练好鹰捉正是掌握“钻翻”劲最好的一趟拳,是向更深层技术进军的必经之路。五行拳、十二形拳,虽劲路各有特点,但练哪趟拳也不如练鹰捉对掌握“钻翻”劲的效果明显。因此,鹰捉被视为开启形意拳奥秘之门的钥匙,被称为形意母拳。  相似文献   

5.
张子君  毕羽平 《精武》2010,(8):28-30
抖绝是形意拳术高水平之技。抖绝功杀伤力强,形体变化小,属形意门派独家绝技,慎之外传,使其更显神秘。习练出抖绝之技是形意拳爱好者不懈地追求。本人虽习练形意拳多年,也一直研究抖绝之技,但著文谈及抖绝实属胆大。出发点是与同仁交流个人感悟,旨在能揭开形意拳抖绝之技的面纱,提高拳技水平。  相似文献   

6.
李宏  王志强 《武当》2004,(8):25-27
形意拳称站桩为筑基功,筑基功是形意拳万法之源,万变之本。有口头禅日:“桩功是个宝,得它才是好。”想学好形意拳,就要牢牢的打好桩功这个基础。有了坚实的桩功基础,所习练的形意拳才能刚实迅猛,内外六合,达到“不动如五岳,动如狡兔”。反之,没有牢固的桩功基础,学到的形意拳套路再多,下的功夫再深,也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7.
王宝安 《中华武术》2000,(11):35-35
形意拳动作简单、精炼、朴实、劲力浑厚,有着很强的技击作用。在形意拳中“脚打”之“趟劲”也是与其他拳种显然不同的。尚氏形意拳现今仍保持其独特的“趟劲”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光 《中华武术》2007,(7):45-46
"打人不知",是形意拳先贤们用来形容形意拳技击实效的一句谚语。自己在近十年的探索习练中对此谚语稍有领会,在此谈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有偏差或异误还请前辈们多多指教。"打人不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武术前辈或真正掌握形意拳技艺并有实战经验的人,在实战时所能  相似文献   

9.
张永建 《精武》2008,(6):36-37
我上大学时,在武术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介绍郭云深行侠仗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故事,才知道形意这一传统拳术,也知道了它的厉害。我马马虎虎地选修了一学期的形意拳,所以对形意拳有一些了解。多年后的一本书,又把我带上了习练形意拳之路,以下是我学习唐传形意的一些见闻。  相似文献   

10.
勒爱祥 《精武》2008,(3):40-41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随卢忠仁先生习练“萧氏八卦掌”断断续续至今已有二十余载。在习练“萧氏八卦掌”之前,我还曾习练过八极拳和形意拳。但随着习练“萧氏八卦掌”时间上的推移,我从功法的实践上及理论的理解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认识,便愈加感觉“萧氏八卦掌”之完善!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逯建国 《武当》2014,(3):27-28
习练形意拳,外形和内意必须高度统一,“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有鉴于此,亦可把形意拳称为“心意六合拳”。  相似文献   

12.
形意拳有五种劲,简明朴实,可以速成。形意拳是把武术中的各种动作.归纳成五种劲。从上向下的为“劈”,从下向上或斜上方的为“钻”,直向前去的为“崩”,架开敌手再击的为“炮”,用横力制敌的为“横”。  相似文献   

13.
朱天册 《武当》2006,(1):21-21
形意拳好学、难练。这是众多习练者的一个共同体会。“好学”是指形意拳动作简单,一看就会。“难练”不是指“拳架”,而是指形意拳“拳劲”难找。练剑有“剑诀”,练拳有“诀窍”。道经云:“道真穿不真,修道枉劳神;祖师真诀窍,知窍便成真”。  相似文献   

14.
赵祯永 《精武》2007,(1):19-19
我们探讨“得劲”的含义,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其一是精神意念方面,其二是形体的间架结构方面,其三是力量动作的变化方面。1988年,王选杰先生在答记者问时,有这样一番对答:记者问:“形意拳讲究明劲、暗劲、化劲三层功夫,请问大成拳是否如此?”王先生答:“大成拳除讲究以上三种劲外,更主张讲‘得劲’二字,因交手时得劲与不得劲是相对的.己得劲彼必不得劲,得劲必能制胜于不得劲。”  相似文献   

15.
朱天册 《武当》2014,(2):29-29
“出手如钢锉,回手似钩竿”,是形意拳《拳经》上的一句话。虽说是简简单单几个字,却形象地道出了形意拳功法训练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指导思想。它贯穿于形意拳的一招一式之中,是形意拳拳劲“起、攒、落、翻”的最佳释解。  相似文献   

16.
李亭全 《武当》2009,(12):18-18
沾连随粘是习练内家拳,特别是习练太极拳者最基本,也最讲究的一种劲力和招法。这种劲力,人们称之为“沾连劲”或“随劲”;这种招法,人们称之为“粘随法”或“随法”。沾连随粘是太极推手中特有的方法和形式,也是习练太极拳者在较手对抗中应该采用的重要技术手法。  相似文献   

17.
此《形意拳秘法》据其著者高降衡先生说。成书于民国二十四年。而高先生之师贾大俊先生与形意先师李洛能则是同时代人,且为同门师兄弟(见原谱师承表),那么,高降衡则与“半步崩拳”的郭云深为同一辈分。可见此书成书之早,不知为何竟然叫做《形意拳秘法》?“形意拳”三字本该是李洛能的“专利”才对。有关形意拳煌煌巨著,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姜容樵、孙禄堂等大家都有论著出版,然独不见此书(《形意拳秘法》)见著于当时。不知何故?近见日本杂志《武术》刊登《形意拳秘法》,故本刊全文刊发,以示其全貌。供形意拳人及此道爱好者研究之、析疑之!  相似文献   

18.
翟维传 《武当》2001,(9):17-17
武式太极拳祖师武禹襄在太极拳著述中讲“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概括地阐明了拳术中的蓄劲与发劲,更明确地把蓄劲比拟张弓,把发劲比如放箭。这句用语言词虽短,如深入细研,却包含了太极拳技艺中的很多问题,如太极拳总体的阴阳、虚实蓄发之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朱天册 《武当》2003,(3):19-19
孙氏形意拳传自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其拳具有势小、劲巧、理精、法严等特点。重内功修炼,讲技击实战。故每学一势均要晓拳理,明拳法,通医理,知用法。  相似文献   

20.
在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日渐突出的今天,劲、力仍是太极拳的核心,劲、力的运使和发放是技击中能否制胜的关键。理清“劲”与“力”的异同是合理和熟练运用太极劲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太极拳练习者习练水平的标志。文章对太极“劲”与“力”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太极“劲”与“力”的区别和联系,并进一步总结了“劲”的特征,希望能为太极拳练习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