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祖丁远 《文化交流》2014,(11):63-66
张贤亮的去世,使中国文坛失去了一位优秀作家,更令我忆念,勾起当年我们一起畅谈的情景。我对张贤亮心仪很久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对张贤亮格外关注,他的小说我一本又一本地读,如《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及《绿化树》《肖尔布拉克》《习惯死亡》《早安,朋友》等等,读着他的小说,对他也就加深了印象。近年来,张贤亮两次来了南通。一次是2006年春风和煦的五月,江苏南通旅游文学论坛举行,邀请他来南通(那次还邀请了台湾诗人席慕容等),下榻于有斐大酒店;2007年4月,他来南通参加由铁凝主持的中国作家协会七届二次全委会,那次会上张贤亮是作协主席团委员。我们第二次会面畅谈,还是在那个有斐大酒店咖啡厅。2011年7月底,我去宁夏参加一次全国性文学笔会,有机会参观了他开创的"镇北堡影视城"。于是,更加深了我对他的华夏影视城的真实印象!  相似文献   

2.
我的中国梦     
1998年我应聘到外文出版局下属的中国画报社泰文编辑部任泰语专家,聘期一年,那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在此之前,我是泰国总商会大学人文学院泰语系的教师。到中国来是我人生中的一个梦想,因为我父亲是泰国华侨,但直到去世,他都没能实现一生中最大  相似文献   

3.
澳门访书     
半个多世纪前的1948年,我曾随父亲钟敬文及母亲到澳门柯麟医生家小住,依稀有那么一股恬静的绿洲印象留在脑海中。好容易到2001年,我才有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重游澳门,寻访那久存心头的点点留痕。不过我在似曾游逛过的古老街道上匆忙穿行三天,我兴奋的心情却降到了冰点,原因就是我没有找到澳门任何一间图书馆!特别是连我童年小住的老房子也找不到了,这让我懊丧不已。近20多年来, 我的足迹所到过的城市,从来没有找不到当地图书馆的情况,而我更是清楚地知道,190年前正是在这里出版过中英文对  相似文献   

4.
这个明目皓齿的少年是吉野的儿子,他给我鞠躬,也会说"请多多关照",中文比他的父亲还要好。吉野在中国开设公司已经十多年了,他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有属于他的别墅、汽车;在这座城市里,吉野的生活如日中天。"这是我的儿子,前天中午刚到中国,过了这个暑假,就要在这里读书了。我先看一下这些文件,你给我儿子当半个小时的中文老师,完了,我请你吃味千拉面。""不了。"吉野有数的两次请客,到席的中国人没有一个吃饱过,我当然不想再次享受这种遭遇,说",你先看文件,我在客厅里看一会电视。"  相似文献   

5.
苏州行纪感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12,(3):177-178
1984年5月,我还在营口市工作的时候,曾与当时的市长白立忱同志一道,率领学习考察团到江苏等地参观、访问。第一站是常州,洽谈建立友好市的事宜;第二站便是苏州,学习那里发展建设的经验。一下火车,就受到了东道主的热情接待。在前往宾馆途中,接待处长问询我们:"各位可曾到过苏州?"听我说是第一次来,处长便热情地介绍了市情。他说,苏州是人才荟萃的地方。古代,可以说  相似文献   

6.
父亲     
父亲在我16岁时逝世.在这16年中,我听见父母交谈的话,不到一百句,我也没见父亲进过母亲的房门. 我相信父亲是至死爱母亲的,但自我出生以来,母亲却扳起脸来,掷还了父亲对她全部的爱.可是我们却从未听他发过一次怨言,也没有看见他掉过一次眼泪.  相似文献   

7.
江英从部队退伍后分到一家国有企业任中层干部,企业改制使他一夜之间丢了"铁饭碗".为了谋求生计,他开始走南闯北寻找商机.两年来他种过中药材,卖过保健品,经营过建筑材料,最后不但没赚到一分钱,还将工作十几年的积蓄赔了个精光.最可气的是,他的一部价值3000多元的手机在南下的列车上被人偷走了,恰好当时妻子有急事找他,因江英未接手机对他产生了怀疑,差点闹到离婚的地步.  相似文献   

8.
正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外国人眼里,也有一千个中国。"我曾经想象过未来我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中国旅行。像大多数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一样坐在大巴车上到处观光?或者是几年后来中国出差?事实上,我对这些旅游方式一点都不感兴趣,因为这样我无法学到任何中国的文化和传统。"约瑟琳来自德国迪恩,她的纠结  相似文献   

9.
托尔斯泰留给人类巨大的精神遗产——托尔斯泰主义,属于东方文化体系。 东方始终吸引着托尔斯泰。1844年在喀山大学开始读书时,他就选定研究阿拉伯土耳其的东方语言文学系;1847年在喀山医院住院期间,他从邻床的一位喇嘛身上,平生第一次受到“不抵抗主义”的启示,……在东方文化中,对托尔斯泰最具吸引力的是中国文化。他自1877年开始阅读研究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并且一直到暮年,兴趣有增无减。其间写过大量的评注和介绍,还曾一度从事过老子《道德经》的由法、德文到俄文的翻译工作,只因精力不及和语义上的障碍才未得完成。他曾经说过:“我被中国圣贤极大地吸引住了,……这些书给了我合乎道德的教益。”他认为:孔子和孟子对他的影响“非常深”,老子对他的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我第一次到杭州,虽然以前也曾听到和读到过很多关于杭州的故事。和我所期望的一样,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我以《中国与俄罗斯》杂志主编的身份,受邀参加了首届浙江省国际友城媒体合作传播论坛。我们的杂志创刊至今已经整整10年了。当然,在这些年里,我不止一次到中国各省游览、拜访。可是,这是我第一次到杭州,虽然以前也曾听到和读到过很多关于杭州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有一首歌唱道:“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我觉得夸张。他老人家从来就没有来过大兴安岭。 老人家没有来过大兴安岭,就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有很多人对大兴安岭了解得不全面,因为大兴安岭实在是太大了!由于工作原因应该说我对大兴安岭了解得相对多些。这里的东南西北,19个林业局还有众多林场基本我都去过了。  相似文献   

12.
在医院工会主席的岗位上,我逢年过节都要到长沙红星、马王堆、毛家桥几个大的水果批发市场采购水果发给职工.在马王堆果品批发市场,我碰到了从湖南祁东县来长沙从事水果批发的老板伍清佳.几次交往后,他告诉我:"从2000年到2003年,我是靠‘时间差’经营法圆了百万梦."  相似文献   

13.
自1998年第一次来中国起,意大利人毕罗已经记不清来过这里多少次了。除了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他钟爱的还有天津、西安、洛阳这些具有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城市。当然,还有他的书法研究启蒙地——杭州。  相似文献   

14.
怀念父亲     
我的父亲有15年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都已经很粗了。不知道他这15年想我没有,想他的儿女和我的母亲没有,倘若想了,又都想些啥。可是我,却总是想念我的父亲,想起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训骂和痛打。好像我每次想起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能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时候,读小学。学校在镇上,在镇上的一座老庙里,距家一公里路,或许一公里多一些。那时候每年春节前,父亲都千方百计存下几元钱,把这几元钱全都换  相似文献   

15.
心冰 《文化博览》2006,(6):10-11
两份日记:天阴沉沉的,难道是因为他(张国荣)死了吗我的心今天也阴沉沉的。昨天夜里我梦到了他,他在叫我,他叫我去陪他,自己最喜欢的人叫我去陪他,我是不是应该去我想了一天,我应该去。对不起,爸爸、妈妈,还没来得及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可我要先走了,我不能让自己最喜欢的人在天堂孤单,我要去找他……鉴于隐私,就摘抄这段吧!这是任何一家媒体都未曾报道过的事实。在张国荣跳楼自杀的第二天,广州天河区某家属院一个17岁的女孩子从一幢16层高的楼上跳下,当场死亡。生前,在这个女孩子的日记里,记满了对张国荣的爱和感情,从日记里可以看  相似文献   

16.
我早在编辑《书品》杂志时,即同程千帆先生有过书信往还,只是那时还无缘面谒先生。1992年底,我在南京的一个座谈会上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千帆先生。其后,由于工作需要,我每年都要去南京两三次,总会抽出时间专门去拜访他老人家,向他组稿并当面请教。平时则和他老人家保持电话和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时,我开始四处应聘寻找工作。有一次,我来到了一家著名的网络公司应聘。到了网络公司之后,我才知道,他们招聘的不是网络管理员,而是专业的程序员。而我大学学的是信息工程专业,虽然多少能编写一些程序语言,但是与他们的要求还有些偏差。但是想到既然来了,也就不妨硬着头皮试试。来应聘的人很多,他们大多是学习专业编程出身的,排在他们的队伍里,我显得有些势单力薄。直到轮到我面试的时候,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才走进门去。负责招聘的是这个公司的人事经理,一个看上去很俊朗睿智的人。他认真地浏览了一番我的简历,就开始很亲切地问我,我一一作答。当然,到最后的时刻,他终于问我:"你会不会用JAVA语言编程?"我咬咬牙,坚定地说:"我会!"他笑了笑,说:"那好,请你20天后到这里来参加笔试。"我高兴地点头出去了。走出网络公司,我的心情一  相似文献   

18.
米草 《文化交流》2013,(8):60-62
一我与宋先生结识近20年,我称他宝爷,他欣然允答,我俩成为忘年交。去年底,我从衢州来杭州,参加"著名京剧艺术家宋宝罗先生从艺九十周年庆典"。宝爷1916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涞水。涞水有古乐,源远流长。宝爷从小学艺,后成著名京剧高派老生演员。1924年,废帝溥仪被冯玉祥赶出故宫,8岁的小宝罗在庆功大会上登台献艺。宝爷曾对我说,戏毕,冯将军还抱过他,抓了一大把水果糖塞进他的衣兜。  相似文献   

19.
1982年至1994年,作为一家国际公司的工程人员我曾在12个国家工作过,但在1995年1月我才第一次来到中国,当时在江苏无锡进行的一次技术谈判。同年4月我被正式安排到杭州加入合资公司筹建谈判,谈判进行了6个月,在此期间我在德国及中国之间来回往返9次。  相似文献   

20.
G君来电话,说刚从美国飞回来。近二十年来他满世界飞来飞去,美国也不知去过多少回了,为何非来电话,仿佛报告一桩大事?又说想马上来我家,送我一样东西。我跟他说,老相识了,何必客套?况且从美国买回来的礼品,多半是MADE IN CHINA,很难令人惊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