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传统本体论以科学建构自身的合理性,但是科学的本体论既不能满足科学的标准,又是一个无人的本体论世界观,因而注定要终结。人的实践的存在方式决定了本体的存在 ,进而决定了本体论追求的合理性。本 论作为人的活动的本体论和人的世界的本体论,只能以辩证法来建构自身的合理性,马克思的实践辨证法是人的世界的法则,是表达人的独特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的逻辑,本体论只有遵从辨证的逻辑,才能达到绝对真理,才能真正地成为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通过文化革命最终打开了政治革命的大门”,要考察其全部政治生涯,便不能不考察他的文化观的建构.作为几乎经历了当时全部重大政治事件的青年毛泽东而言,其早期文化思想屡经变化,其文化观有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建构的历史过程.笔者以为此建构过程大体可分成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科学研究的文化观,包括对科研目标、方向和内容起价值选择作用的文化因子,还包括:科学工作者对科研与科学的看法、情感;对科学精神的领悟;科学工作者进入科学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化过程的文化积淀对科研的影响,等等。通过研究生对自己的导师和教学导师进行的科研文化观的社会学调查访谈和其他调查研究,提出建构科研文化观的重要意义、措施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本体论作为哲学研究的一种形态和重要方面,在其沉浮的历史发展中,经由宇宙—自然本体论到神学本体论再到人学本体论的演进,体现了人类哲学思维内容、视角、视野和方法的转换与超越。与人类发展的时代精神相一致,现时代呼唤着与其相应的本体论沉思与建构。社会本体论追问是现时代为人的生存寻找安身立命之根基的现实生存需要和理论自觉欲求。思想史和现实的统一显示了这种追问的需要并提供了解答的可能。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社会存在的本体基础的研究趣向体现了自然—人—社会的真正统一性。在这种统一中,才能建构起真正统一的“历史科学”。在这种本体论视野中,合理地说明和理解人与社会及其与自然的大统一关系才成为可能。所以,社会本体论并非仅为社会。本文仅只是开启这一研究领域或方向的始发。  相似文献   

5.
对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关注,使马克思在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人的实践为基础,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本体论构想,实现了本体论的彻底转向。力图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分析马克思历史本体论,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当代西方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差别,并展开当代本体论研究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6.
关于禅宗美学本体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佛教各宗要建立自己的理论系统,只能在一种本体论上建构完成,它们都是以心性作为本体范畴,而以心本原说为本体论的最高形态。而《般若》之荡相遣执之妙用与《中论》之体法空,乃是各宗之共法,而非各宗据以建立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本体以及本体论。而禅宗把“心”(禅)作为本体范畴,作为自己在终极信仰中安身立命的源点,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禅宗哲学与美学是以“禅”作为本体范畴,以“立心”在“禅”的本体上建构了心性本体论。  相似文献   

7.
“本体论”作为对对象世界本真存在的追问,是人的超越性和自为性特质的表征,是哲学的本然使命和永恒课题。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的真实意蕴在于马克思并没有抛弃本体论,而是拯救和完善了本体论,改变本体论的历史形态,建构了实践本体论。“实践”范畴本身独具的特质使“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成为可能和现实化。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建构作为一种独特的本体论建构范式,克服了传统本体论的缺陷,显示了自身理论的优点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的内容十分丰富,但讨论最集中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是文化形上学,其主流的本体论形态是精神一元论,也有经济决定论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占‘;第二是中国文化观,在不遮蔽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性的同时,侧重弘扬其优越性;第三是西方文化观,在肯定西方近代文化精神合理性的同时,批判了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华中师范大学刘远传博士撰写的《社会本体论》一书已于 1999年 12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从社会本体论思想史和社会本体论的基本内容两方面进行了较全面而深刻的梳理和探讨。作者的宽阔的理论视野、先进的思维方式和深厚的基础理论功底 ,在“社会是人的社会 ,社会是人为的社会和社会是为人的社会”的逻辑公理的基础上 ,建构了以人为本的自然 -人 -社会大统一的社会本体论的基本研究思路和理论框架。该书是一本关于本体论和社会历史哲学的基础性和开拓性研究的力作《社会本体论》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本体论?为什么要研究本体论?如何研究本体论?这是本体论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在中文语境里,本体论就是本体论,不等于英文的"ontology",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存在论"或"是论".之所以要研究本体论,是因为本体论虽然是一个历史概念,但并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传统本体论,但不等于不可以有自己的本体论;哲学本体论不能代替自然科学对世界的解释,不过在涉及科学的深层次问题时,哲学本体论的"假设"或"承诺"并非完全多余;哲学是人学,本体论归根结底是为人的生存作论证的.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传统本体论,建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本体论,是现代本体论的基本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比较集中地表述了他的易学观。他认为,《周易》经传首先需要进行“辨伪”研究,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宗旨。在总结清代易学研究的基础上,梁启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梁启超的易学观对于当下的易学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对魏源思想进行剖析和解读,阐述了魏源人本思想触及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魏源人文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文价值理念,魏源西学思想意蕴着可持续性的观点,这有助于我们对魏源及其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组诗《形影神》有着深刻和进步哲学思想。他主张“形神相生相灭”的观点,并用它批判慧远“神不灭论”观念,进而用“委化”的人生态度,反对佛家“因果报应”的迷信。文章从《形影神》的写作背景出发,认真分析了组诗的哲学思想,及其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人生观,指出其哲学观点有丰富的思想、时代价值和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14.
孟子认为水之就下,势不可当。国家治理好坏关键在于国君,国君犹水,“一正君而国定矣”。因此在如何治理国家问题上,对国君的职分孟子提出了独特的设想,这就是他的君职论。在君职论中,他将国君的职分分为对内、对外两种,并作了详细的规定。这种理论的形成与社会分工和师承孔子极其相关,由于过分强调国君施行仁政,在急功近利的时代难有立竿见影之效,终究只落得悲剧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胡风的诗学     
胡风的诗学思想是其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诗与人生的意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成为其诗学的重心,是其人生哲学,价值哲学和社会历史观的体现,是鲁迅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主客体相生相克观点构成其创作论,在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上,他认为着眼点首先是创作主体,但人生不能脱离生活,不能脱离历史,社会,人民,故诗人的创作亦然,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客观或主观公式主义的倾向都是不可取的。胡风的诗学主体即诗化人生哲学和创作过程的主体论审美心理学,其美于诗的题材,技巧,接受遗产,形象,语言,风格均是围绕它们展开。  相似文献   

16.
齐思和是20世纪中国史坛上著名的史学家,他的史学理论造诣颇深,主要表现在史学的性质、史料观、通史编纂思想三个方面.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历史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而这一体系得以构建的立论基础则是他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思想。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战略地位和作用的思想是本质论的体现,教育要实行”三个面向”和培养“四有”新人是本质论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在数学教育中要善于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教学 ,教会学生用运动观点理解数学知识 ,使学生树立起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角度分析,隐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表达了出来,使英语谚语的意义更加明确;从功能角度看,语法隐喻的“名词化“特性使英语谚语的意义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反映了他对存在之追问的深化,对此在存在可能性之探索的拓展,渗透了诗性运思的特质,这是与通常的语言观的根本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