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钱谈恋爱     
朋友的女儿考入北京一所大学,他这个做父亲的自然非常高兴。开学时父亲送女儿去北京,到学校后得知,和她同寝室的3位同学中,一位是贫困生,家里每月只给生活费200元,一位父亲是老板,每月生活费千元以上,还有一位叫纹纹的,父母也是工薪族,每月家里给600元。班里大多数同学家里也都给这些。于是,他就把女儿的生活费锁定在这个数字上。一个月后,父亲要去银行往女儿的一卡通里存钱,先打电话过去问:600元够不够?女儿回答说:够了。可是女儿犹豫了一下,说:“纹纹虽然和我一样,每月家里也是给600元,但她的生活质量比我高。她每天都有零食吃,每周去一次…  相似文献   

2.
全部承担     
她是一位农村妇女,普通得像土一样。她有一个女儿,她对女儿非常好,就像天下所有母亲那样。女儿会蹒跚走路的时候,却走失了。她满世界地找也毫无结果,她的女儿就像水蒸气一样蒸发了。  相似文献   

3.
全部承担     
她是一位农村妇女,普通得像土一样。她有一个女儿,她对女儿非常好,就像天下所有母亲那样。女儿会蹒跚走路的时候,却走失了。她满世界地找也毫无结果,她的女儿就像水蒸气一样蒸发了。  相似文献   

4.
女儿14岁的生日一过,我和爱人商量后决定对她实行AA制经济管理。原因有三,一是女儿大了,有了一定的选择能力,大人买的东西不一定符合她的心意;二是每月固定给女儿一定的经费,让她管自己的“家”,理自己的财,学会节约;三是培养女儿经济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五一”节假期里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不错。以前女儿吃的用的,家里爷爷、奶奶以及我和她爸都在买,生怕满足不了她的需要。明明知道巧克力、饮料吃多了不好,女儿一嚷便让她满足。钢笔、圆珠笔、铅笔,多得用到大学毕业她都用不完,但有她中意的照  相似文献   

5.
蟾蜍和宝石     
很久很久以前, 有个寡妇。她有两个 女儿。大女儿模样很 像她,性格更像,看到 了大女儿就像见到了 她。母女俩不但脾气 都很坏,还非常傲慢,所以没人 愿意和她们打交道。  相似文献   

6.
年轻的妈妈很疼爱女儿,从女儿出生那天起,她几乎就寸步不离。她有这个条件,丈夫事业有成,她做了全职太太。所谓“全职”,除了照顾丈夫尽到一个妻子的职责,她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女儿身上。喂奶、哄孩子、洗尿布、哼小曲、教走路……一个母亲该做的,她全做到了,她从不觉得辛苦只感到幸福。尤其看到女儿一天天长大,在幼儿园学会了识字、唱儿歌、讲故事,她更是欣喜得难以抑制。  相似文献   

7.
亲情小纸条     
为了培养女儿乐乐的独立性,从女儿四岁起,我就让她到楼下买早餐、自己洗袜子、单独睡觉。女儿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强,而且不时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此时我心里却闪过些许的遗憾,开始怀念以前女儿黏我的时光,那时我走到哪儿她跟N~IUD,在她眼里,我就是她的阳光,她的全部世界。  相似文献   

8.
<正>她病了。确切地说,是病犯了,心梗,已经搭了四个支架。医生说,再搭,危险系数会很大。她不想临走再挨一刀,于是放弃了。可是,有一件事,她始终放不下。她原本有两个双胞胎女儿,生下来的第三天,小女儿就送人了。临走,她想见见小女儿,如果能听她叫一声妈,就死而无憾了。说起小女儿,她满心愧疚,可想想,又怨不得自己。如果不是婆婆趁她住院的当儿偷偷把小女儿送给不会生育的好姐妹,她拼了命也会  相似文献   

9.
王书伟 《家长》2013,(8):45-45
自从有了女儿以后.为她做任何事情我都没有半点怨言,而且为女儿做事心情愉悦。女儿长大了,我也不让她做任何家务活,只希望她每天快快乐乐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0.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二十三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而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二十三。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个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  相似文献   

11.
林小玲 《家长》2014,(2):63-63
为了培养女儿的独立性,从女儿四岁起,我就让她到楼下买早餐、自己洗袜子、单独睡觉。女儿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强,而且不时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此时我心里却闪过些许的遗憾,开始怀念以前女儿缠我的时光,那时我走到哪儿她跟到哪儿,在她眼里,我就是她的阳光,她的全部世界。  相似文献   

12.
积极地生活     
有一个老婆婆,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靠卖布鞋为生,小女儿靠卖雨伞为生。晴天的时候,想到小女儿不能卖出雨伞,她伤心落泪;雨天的时候,想到大女儿不能卖出布鞋,她还是伤心落泪。人们于是叫她“哭婆”。有一天,来了一个小和尚,听完老婆婆的故事,开导说:“像你这样多好啊!晴天的时候,大  相似文献   

13.
我最终答应了一位女士的迫切要求,优先接待了她的来访。强作笑颜的女士落座后,开始了自己的倾诉:我是个50岁的母亲,养育了两个女儿。大女儿今年18岁,读高中。小女儿今年16岁,读初中。应该说这些年来,两个女儿都挺好,我们的家庭也是很幸福的。但是,最近两年,家里失去了往日的平静。小女儿总是埋怨我和她父亲偏向姐姐,为此经常和我们怄气,对我们成见很深。她埋怨我们两个人都对她不好,每当姐妹之间有了矛盾的时候,总是怪她、批评她,什么错事都是她的,什么好事都是姐姐的。有一次,为了桌子的事,她又生气了。事情是这样的: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好…  相似文献   

14.
此文是讲一位毕业于北大、又身患癌症的妈妈,她有一个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的女儿,妈妈的心愿是希望女儿能考上她的母校北大,她女儿也很有信心。但高考的结果是,  相似文献   

15.
父爱的条件     
想有个女儿,就有了一个女儿,真觉得老天待我不薄。女儿健康、聪明、漂亮,再加上周围没有跟她同龄的孩子,她就自然而然成了她生活的中心。赞美之声铺天盖地,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我对她的爱。常常自以为即使不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那也会是最好的之一。  相似文献   

16.
谨慎投资篇     
从邹女士的家庭情况来看,生活十分简单祥和,但由于女儿还未参加工作,这就使得邹女士还需为女儿的教育费用多加考虑。然而,筹措孩子的教育经费并不只是存钱,必须要有理财计划,才能应付日益高涨的学费与通货膨胀的侵蚀。如果能够整合成一个投资组合“套餐”,确实能为父母省去不少烦恼。在一个教育金的“套餐”里,应包含基金、存款、保险。由于筹措教育经费是  相似文献   

17.
清翔 《家教世界》2011,(9):18-19
她来到后院,只见女儿梁司渝双手沾满泥巴,小脸蛋上也有几处泥迹。看着变成了一只小花猫的女儿,她笑了……她就是伏明霞。  相似文献   

18.
当今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较难 ,尤其是单亲家庭教育更难。特别是以女性为户主的单亲家庭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可是 ,家住北海市四川路的潘永洁女士却十几年如一日严格要求 ,教育好女儿 ,2 0 0 0年秋天 ,女儿李露斯如愿踏进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大门 ,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从小培养女儿的独立意识  潘女士离异那年 ,女儿刚满 6岁。为了培养女儿的独立意识 ,除了上小学一年级那天她送女儿去报到注册外 ,直到女儿小学毕业她都没有接送过一次。女儿提出要她接送一次她都没有同意。有一次 ,女儿问她 :“妈妈 ,为什么每个同学都有爸爸妈妈接送 …  相似文献   

19.
亲情小纸条     
为了培养女儿乐乐的独立性,从女儿四岁起,我就让她到楼下买早餐、自己洗袜子、单独睡觉。女儿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强,而且不时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此时我心里却闪过些许的遗憾,开始怀念以前女儿黏我的时光,那时我走到哪儿她跟到哪儿,在她眼里,我就是她的阳光,她的全部世界。某个早晨,我心血来潮写了张纸条塞进她的书包:"宝贝,晚上跟妈妈睡好吗?"这个小小的邀请,很快就得到女儿热烈的响应。她放学回到家,兴奋地问我:"妈妈,  相似文献   

20.
汲取快乐     
有位老太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伞店老板,小女儿嫁给了洗衣作坊的老板。于是,老太太整天忧心忡忡:逢上雨天,她担心小女儿的洗衣机作坊的衣服晾不干;逢上晴天,她生怕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一位聪明的人对她说:"您真是好福气!雨天,您大女儿家生意兴隆;晴天,您小女儿家顾客盈门。哪一天您都有好消息啊!"天还是老样子,只是换了一个角度,生活的色彩就焕然一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