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有为才有位     
前不久,笔者收到北京重型电机厂集邮协会寄来的一张请柬,因故未能参加他们的活动。我在对邮友心存一份感激、一份歉意的同时,也对该厂邮协的生命力心生一份敬意。环顾今日邮坛,基层邮协像北京重型电机厂集邮协会这样,能够不散伙,且能常年坚持活动的,似乎为数不多。在不少单位,曾经活跃一时的集邮协会,或“关张”,或鲜有活动,名存实亡。北重邮协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一是单位领导支持,再就是有一批痴心不改的集邮爱好者,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热诚为邮友服务,热心为集邮事业的振兴而疾呼而呐喊。可以说,浓浓的集邮情,维系着他们对集邮协会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2.
办好民间邮会,对发展我国集邮事业有着直接的关系。汪洋大海之所以能浩瀚无边,就是因为它有宽大胸怀,接纳了万千河川细流。华夏邮坛之所以能兴旺发达,就是因为百余年来,各种类型的民间邮会,团结共同爱好的邮人,收集邮票、邮品,进行深入研究,撰写集邮文章,传承集邮文化,组集参展,夺金摘银,为国争功建勋,促进集邮活动的升华。诚望我国各级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2011年某邮刊上,发现了一种新颖、独特的邮资邮简:说其新颖,是因为邮简是印在邮刊上的;说其独特,是因为它占用了邮刊的封底和封三,即两面都是邮简,为了一个共同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珍邮思绪     
珍邮问题是一个学术问题、邮政史问题。虽然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集邮者不可能拥有珍邮,但珍邮又是大家所感兴趣的焦点。联想起来,绵延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王朝,到辛亥革命被斩断,日历又翻过去八十年了,今天,人们却依然满怀兴致地参观故宫。甚至连长春的伪满皇宫和傀儡御座,也成为经久不衰的旅游胜迹。一代又一代的人津津乐道宫闱秘史。至高无上的皇权与可望而不可及的珍邮,之所以都引起普遍的好奇心,其中似乎有相通的道理。 “小一元”是中国第一古典珍邮,国家博物馆仅存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上一期的《上海集邮》里,曾介绍了美国邮友柯林斯邮集中的两个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行的供联合国军战俘使用的邮简。今天再看看他邮集中美国战俘寄给家人的另外几个实寄封吧,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笔者先后承蒙 集邮家们的垂爱,收到集邮朋友们专 门印制的纪念集邮生涯的邮封和邮片。邮人肖像封、 片,这称谓是否准确?希望名家指津,至于这类邮品起  相似文献   

7.
初夏时节,笔者来到了上海世博园区,开始了观光寻邮之旅。作为一个集邮爱好者,自然想在世博嗅到"邮味":观列国邮政发展动向,为广开集邮眼界"充电"。五天参观,笔者发  相似文献   

8.
前段时间,应外交部、公安部邮展组委会之邀,笔者担任了此届邮展的评审员。笔者在评审中发现,专题邮集中的“专题知识”非常丰富,而“集邮知识”却写得很少,甚至在一部表现女性题材的专题邮集中,其“集邮知识”仅有寥寥的几句。专题邮集中的“集邮知识”哪里去了呢?  相似文献   

9.
贵刊2003年第10期登载徐钢先生的邮文介绍《南非的塑料信封》。今天笔者再补充1枚由深圳市邮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收到上海邮友叶先生寄来的一枚以普通邮资片为载体印制的名为《邮 苑》(明信片版)的民间邮刊。在这枚邮资片的背面 印有刊头、期号、发行日期和主编者姓名,版面设有  相似文献   

11.
《集邮博览》2012年第10期刊登了王辉先生的《邮发税单的特色邮简》一文,对"税单邮简"作了简要介绍,同时留下了几个问题。笔者也收集有几枚这种邮简,现就此谈点看法。第一,名址不符问题。王先生认为"税单邮简"上的落款名址和实际寄出地不一致,提出了地处广州市天河北路600号的广东省地方税务局,为什么舍近求远到珠海市寄出税单的疑问。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两方面原因。其一,税单是  相似文献   

12.
当前,集邮文献越来越引起邮人重视,收藏集邮文献的邮友也越来越多。但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即相当多的邮友只注重收集,而没有注重学习、研究和利用。笔者认为,目前文献集邮首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裴雨 《集邮博览》2012,(1):58-59
随着近年来网络邮拍的兴起,邮迷们可以足不出户在家中通过网络拍卖平台竞拍自己心仪的邮品。笔者自从2008年成为网络邮拍会员以来,购得大量早期邮品。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元月,收到邮学家王景文同志的大作《胶东邮史邮品研究》,笔者曾反覆拜读书中的有关文章,之后曾和景文同志信函交换意见。2003年11月,正值亚洲邮展  相似文献   

15.
常说送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而获取外邮邮识的最佳途径莫过于浏览外邮目录。笔者近期搞到了最新的2005年版美国SCOTT目录的光盘,大大地“时尚”了一把。现将摸索到的体会与诸位交流。首先得配一台笔记本电脑。我目前用的是DELL公司出品的LATITUDEx300型,光驱外置,故主机重量仅1.35kg,最大好处是携带方便,便于和邮友共同切磋邮识,地点不受限制。如果是台式电脑,则只能一人在家钻研,少了点“分享邮识”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按照全国集邮联《关于举办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论坛的通知》,笔者从上海南站乘长途汽车。途经常熟、江阴长江大桥、靖江等地历时4小时余,到达全国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高邮。10月18和19日参加了第六届中国邮文化节的多项活动,对高邮喜迎八方宾客、邮缘千里来相会,打造东方邮都、建设文化名城的精神风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深受鼓舞。  相似文献   

17.
叶宏 《集邮博览》2008,(9):49-49
在笔者的《圆体育强国梦》专题邮集中,有一枚起着画龙点睛作用的邮品,它就是1984年8月12日自美国洛杉矶寄来的奥运会纪念国际航空邮资邮简。这枚邮简弥足珍贵,它是美国为第二十三届夏季奥运会而专门发行的,品种非常少见,而且是在本届奥运会的最后一天从举办城市洛杉矶原地实寄的、有极限性质的邮简。  相似文献   

18.
经过数十年的积累,不少集邮者为使自己的文字成果能聚而不散,采用多种方式出版邮书。近5年来,尽管出书难、买书难依旧困扰着邮人,但邮书的数量仍在逐年递增,参加各级邮展的邮书也多而新,这是我国集邮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吸引更多的新人加入集邮队伍有着巨大的影响。笔者因  相似文献   

19.
2004年5月,"全国民间集邮文 献展览"在太湖之滨的江苏无锡举 办,众多的集邮文献鲜花竞放,浓香 袭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获奖的 集邮文献中,有好几份邮刊是由老 年人帮助主持的县级邮协会刊,如甘 肃庆阳的《庆阳集邮》、湖北当阳的 《长坂坡集邮》、辽宁营口的《营口集 邮》等。中国的集邮报刊、集邮图书 等,乃至集邮文化之所以能够像今 天这样万紫千红,春色满园,和白发 园丁们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有着密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山东邮友处获得一枚印有“免邮寄递”字样的印刷品(见封二),反复研究,先喜后忧。喜的是过去未见披露,应该属于新发现。忧的是钻研许久,对其“定性”仍有几点疑惑。现介绍与同好,诚望邮友们协助研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