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圣像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晶莹珠玉,对欧洲的地中海圣像艺术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故致力于欧罗巴“新文艺复兴”的国际弗洛伊德运动特邀笔者在十卷《诗与画的美学》(由意大利“斯彼拉里出版社”用意大利文、法文和英文发行)里辟专门篇章介绍安德烈·卢勃列夫及其圣像作品,促使一个东方的无神论者走进东正教的圣堂,深入充满异国神韵的幽思境界。  相似文献   

2.
竹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卫风·竹竿》中说:“竹竿,以钓于淇”。“如竹矣矣,如松茂矣。”《小雅·斯竿》中也有“瞻彼其奥,绿竹猗猗;瞻彼其奥,绿竹青青”之句。朱熹解释道:猗猗乃“美盛之貌”,青青乃“刚强茂密之貌”。晋人戴凯之撰有《竹谱》,记述竹类70多种,是我国关于竹子的第一部专著。竹子直立有节,枝叶挺劲铦利,类似书法的笔划,而绘制图画的毛笔,亦锋长而尖,所以古人称画竹为写竹。元代李仲宾的名著《竹谱详录》,凡十轼甚至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卷,系统介绍写竹的历史与技法,描述了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可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文学与病”是一个较为边缘化却不容忽视的重要话题之一。自古以来,虽然以“病”作为诗的主题在诗歌发展史中并没有浓墨重彩呈现,但是在漫长诗歌长河中也从未间断过。《诗经》最早出现了关于“疾病”的相关诗句,如《周南·卷耳》中“陟彼崔嵬,我马虺馗”;“陟彼高冈,我马玄黄”;“陟彼诅矣,我马瘩矣”。  相似文献   

4.
今天,中国的读者一看到“莎士比亚”这四个字,就知道他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但当提到下列名字时,知道者就很少了。如“舌克斯毕”,“沙斯皮耳”,“筛斯比耳”,“莎基斯庇尔”,“索士比尔”,“夏克思芘尔”,“希哀苦皮阿”,“叶斯壁”,“沙克皮尔”和“狭斯丕尔”。这些名字都是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书籍中出现的Shakespeare的汉语译名。译名之所以多种多样,主要是由于译者对汉字的发音及翻译人名的技巧的掌握不同所致。至于“莎士比亚”这个译名是否译得得当,另当别论。从这个例子看。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民族对春天均情有独钟,各有迎接春天的不同方式。在欧洲第三古国保加利亚,迎春时要举行一个古朴而隆重的节日,即“三月节”。这一节日不仅独一无二且历史久远,可上溯至五六千年前。  相似文献   

6.
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启了欧洲人艺术灵感的天窗,然而浪漫的欧洲人的视野中对东方的“赛利斯”(丝绸)和“中国货”(瓷器)情有独钟,不仅因为这是一组柔美的线条和绚目的色彩的组合,而且是缘于他们对东方世界古老文明的向往。十九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豪芬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范徽  任鑫 《文化市场》2001,(6):29-31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娱乐业是属于开放范围的。面临“洋”娱乐业的冲击,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人家是怎么做的,这样才能做到知已知彼,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8.
周士琦 《寻根》2003,(1):128-130
→128胡同是北京极富地方特色的一景。北京的“胡同游”可谓盛极一时,颇受中外游客青睐。北京的历史、民俗等莫不与胡同息息相关,不脚踏实地到胡同一游,就不可能真正地了解北京。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人对充满了人情味的胡同更是满怀眷恋之情,说起来眉飞色舞,如数家珍。可要是一问起北京“胡同”一词的起源,恐怕很多人都不清楚了。构成“胡同”这个双音词的两个语素“胡”和“同”在该词中不能单独解释,至于古人有解释为“胡人大同”的,纯属望文生义。目前学术界所公认的解释则让人大跌眼镜—汉语中的“胡同”一词源于蒙古语中的“…  相似文献   

9.
江平 《寻根》2005,(3):62-66
婺源,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建县,地处皖、浙、赣交界之灵秀山区,千峦献奇,万谷汇碧,田野、茶园、溪瀑、竹树环绕村落,古桥,古道、古宅、古墓散布乡野,如诗如画。婺源近年来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AAAA级旅游区,已经渐为人知;而最知婺源的,莫过于生于斯长于斯、离乡后魂牵梦萦于斯年年归游于斯的游子。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天地     
《世界文化》2014,(12):I0011-I0011
1.乌克兰彼德里科夫卡风格民族装饰绘画作品展 2.“对话国际”——联合国国际职员征聘宣介会上举行模拟应聘 4.印度尼西亚文化节上,印尼驻华使馆教育文化参赞安华培训学生“昂格隆”演奏方法 5.天津市第六届大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  相似文献   

11.
南宋赵汝适所著《诸蕃志》,是研究古代中外关系史的一部重要古籍。近日阅读杨博文先生撰写的《诸蕃志校释》(中华书局,1996年版)一书,获益匪浅。但对该书中的一处注释,却想提出些许商榷意见。《诸蕃志》“大秦国”条末尾引用了唐代杜环《经行记》中的一段文字。其文曰:“拂桑国在苫国西,亦名大秦。其人颜色红白,男子悉著素衣,妇人皆服珠锦。好饮酒,尚干饼,多工巧,善织络。地方千里,胜兵万余,与大食相御。西海中有市,客主同和,我往则彼去,彼来则我归。卖者陈之于前,买者酬之于后,皆以其值置诸物旁,待领值然后收物,名曰…  相似文献   

12.
在加利福尼州圣罗莎的一条寂静的公路旁,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建筑物,这里可说是“斯努比王国”的心脏。身为百万富翁的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的这所木石结构的画室,就坐落在斯努比地段一号。这里每天都有新的漫画——以名叫斯努比的黑白花小狗为主人公的连载漫画问世。在漫画中出场的是斯努比和它周围的一些人。有倒霉蛋儿查理·布朗,盛气凌人的卢西,还有“哲学家”莱纳斯以及“皮纳斯一家”的人们。今天,斯努比的冒险故事受到了成千上万人的喜爱,被翻译成二十多国文字,在两千余种报刊上登载。漫画《皮纳斯一家》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和可观收  相似文献   

13.
到菜市场买菜,是当今社会每个家庭再普通不过的日常事务;绝大多数人享受卖菜人给自己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很少关注其真实生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画家周武发则用其画笔,向人们讲述卖菜人的酸甜苦辣。周武发的油画《菜市系列》,均是近两米的大幅作品。谈及为何对表现菜市主题情有独钟时,周武发说:“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必须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各类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4.
程平 《大理文化》2006,(1):25-27
一兰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具有悠久的栽培和鉴赏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把兰花誉为“王者之香”,有“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嗅其香,与之俱化也”,“气若兰兮长不改,志若兰兮终不移”等比喻和描述。楚国著名诗人屈原更是对兰花情有独钟,在  相似文献   

15.
“笔名”是作者发表作品时使用的别名。不少外国作家常以笔名闻名于世,而他们的原名反而被人们遗忘了。苏联大文豪高尔基,原名“彼什科夫”。“高尔基”一词在俄文里是“痛苦”之意。高尔基家境贫困,他自幼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不忘记自己的经历,所以取笔名为“...  相似文献   

16.
陈又林 《世界文化》2007,(12):32-32
荷兰位于西欧中部大西洋沿岸,紧靠大海,地势低下,素称“低洼之国”。因境内既无山峦,也少飞流瀑布,尽是一派平野。但是,池沼湖泊,星罗棋布;河流渠道,纵横交错。由于自然环境的优越,荷兰人有培养花草的风尚,家家户户,无不养花。17世纪是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为满足市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绘画的题材较之以往大为扩充。作为欧洲最好的园艺师,荷兰人对花卉有着特别爱好,荷兰人对花卉题材的绘画也是情有独钟的。  相似文献   

17.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这是《论语·乡党》的最末一节文字,一直以来号称难解。其中难解之处又集中在“色斯举矣”这一句,大约有如下几种解说:一、“色”用作动词,指人的脸色变异。如何晏《论语集解》引马融曰:“见颜色不善则去之。”  相似文献   

18.
现在,在中国的舞台上,听外国人说相声已不是新鲜事儿了;但是,听外国研究相声的学者聊相声还是希奇。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语言系教授斯别什涅夫有个中文名字——司格林。司格林的发言,成为“侯宝林相声艺术国际研讨会”上的一大亮点。作为大学校园里的语言博士、汉语教授,他多年来对中国相声情有独钟并专有研究。司格林曾做客侯宝林先生北京的家中,他与侯先生的合影成为其珍藏,“视为瑰宝”。他认为,对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相声是非常好的教材,尤其是传统的经典相声段子,其语言精练、生动、诙谐、幽默,让人百听不厌,非常…  相似文献   

19.
晓喻 《世界文化》2005,(5):15-15
为纪念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100周年,伦敦科学博物馆主办了一场:“爱因斯坦翻转”的表演,这是史上头号一个由物理学家设计的自行车特技,18岁的BMX(Bicycle Motocross)型越野单车骑士华勒斯,第一次尝试就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张宝明 《寻根》2003,(2):35-37
说到“文字狱”,可能谈“字”色变者首先要数古代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所谓“仁人志士”了。其实,文字狱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远古的茹毛饮血、结绳记事的时代,不可能有什么文字狱。试想,我们的祖先连语言能力都不具备,我们的祖先连语言能力都不具备,“祸”无法从口出,就更没有从“笔”出的道理。即是说,文字狱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出现的一种“恶之花”。汉字之美促进了中国灿烂文明的发展,可同时也应验了一句古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所谓文字狱,《现代汉语词典》释曰:“统治者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