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被封建统治者誉为“英雄”、“中兴第一名臣”,他本人也认为自己是清王朝得以延续下去的最有力保障。可是,他并不以此为自豪。一位倡导慎独、仁爱、清廉、坚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居然不能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剧。本文将对曾国藩言与行的矛盾进行探讨,以求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一代大师,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严谨治学的态度,继承前人文化遗产。吸吮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扬长避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曾国藩一生严格要求自己,也从严要求自己的子弟。今日研究曾国落的治学之道,不仅有其历史意义,也有其重要的现实价值,对今日辜宰学子不无神益。读书不为求官曾国藩对读书目的有着鲜明的态度。首先是,“读书不求官”①。只希望能保持“世家之长久”,期望家庭能“多出贤子弟”②。他认为“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③。他对封建社会的官僚、地主为子孙后代筹…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的智商不过中等。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死后,同治帝曾“辍朝三日”,“震悼良深”,多次发布上谕,表彰曾国藩。皇帝的上谕句句不离一个“忠”字,而曾国藩在自己的著述中,甚至表白过自己能“剖心肝以奉至尊”(曾国藩《杂著》卷四),可见他的忠君思想是多么强烈! 曾国藩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忠君思想呢?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长期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而儒家思想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忠君思想在三纲五常中占有首要的地位。曾氏祖籍衡阳,后迁湘乡,“资产渐殖”(《年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以儒家的“圣贤”作为自己的理想人格,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他在对理想人格的理解与追求上和前人相比,更具现实性、开放性和理性的思考。家庭教育、社会现实、个人的选择是影响曾国藩理想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特殊的历史环境成就了曾国藩一世的功业,同时也决定了他理想人格的悲剧性结局。对这一代表了传统社会主流意识的人格模式的反思,有助于当代人更好的确立及实现其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6.
略论曾国藩的“修身之道”唐兆梅(一)、“修身之道与“家教观”的关系揆诸史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代代相承的众多家训文字,其中篇幅最大、文字最多、影响至深,以其教育子女后代又获得了完全成功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家教观者,要首推封建社会晚期的曾国藩。他一生从政从...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人们对曾国藩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毁誉参半,正如章太炎先生的评价:“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他因镇压太平天国.有人送他绰号“曾剃头”,又因天津教案.得了“卖国贼”的恶名。然而在清政府眼中.他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在国人的心目中,他的《曾国藩家书》可谓惊世之作。1969年,毛泽东评价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清代名臣,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将士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一个穷山僻谷的耕读人家。他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热”透视薛麒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有“嚼头”的人物。他在世时,战功赫赫、叱咤风云;去世之初,恩宠荣禄有加,名声不跌。被褒为一代名臣、忠臣:“战功最多”,又能“慎终如初”。20世纪.40年代,曾掀起了一股“曾国藩热”,各类著述40多种,其...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曾奏劝咸丰皇帝不要养成“恶直而好谀”的习性,其实,“恶直而好谀”与其说是养成的习性,不如说是天性。一次,曾国藩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我怎么样?”众人低首沉思,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他插话道:“曾帅是仁德,人不忍欺。”后生告退,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是近代的一位书法大家,他的字刚健雄稳,浑润圆劲,备柳体之骨气,蕴赵体之飘逸,章法疏密得当,笔锋跌宕有情。中国《近代碑帖大观》所收的“曾国藩欧阳节孝传”一帖,就足以证明。曾国藩对书法艺术孜孜追求,书法艺术成为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曾谦虚地说到他平生有三耻,其中之一,便“是少时作书,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然而,正是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不管是何人,如果想在学问上有所收获,有所成绩,那么就得讲究方法。曾国藩则为人们作出了榜样。他虽然自幼读的是《四书》、《五经》之类的书,作的是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类的学问,并且戎马十数载,留给后人的学术著作并不甚多但他所创造的治学方法,即使在现在情况下,仍有可资借鉴的意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深刻影响。一、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治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曾国藩根据自己的治学经验,就看、读、写、作这四个方面的区别与联系作了较为详细而系统的阐述,“目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是清末湘军首领。他权管四省,位列三公,拜相封侯,他的儿子算得上权贵子弟了。然而,他的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并没有因此变成“衙内”和“大少爷”。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通过勤奋学习掌握了英文,后来成为清代著名的外交家;虽然曾纪鸿不幸早死,但他在古算学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曾国藩不仅儿子个个威才,孙辈还出了曾广均这样的诗人。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终生注重家庭教育。他要曾家子弟在修“心”、修“身”、修“行”上砥砺磨炼,以成“贤人”,达“家道长久”之目的。曾国藩带有浓厚封建宗法意识的家教思想在今天已不完全适用,但其表现出的优良民族文化传统仍具强大之生命力,当为今人所借镜。  相似文献   

15.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是一代名臣,他的成功与湘军是分不开的。以湘军为跳板,曾国藩登上政治上的显赫位置,与此同时,在湘军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曾国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战略管理思想。这种战略管理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其人     
曾国藩其人李洪波曾国藩生于清嘉庆十五年(1811年)。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死后被追谥“文正”,所以后人又称他为曾文正公。其祖籍湖南衡阳,清初迁到湘乡白杨坪村。祖父曾玉屏,一生务农。父亲曾麟书,是位老秀才。曾国藩是长子,5岁开始随父在家读书。由于...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受骗     
“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清朝名臣曾国藩任官之时,素以礼贤下士著称。有一天,一个陌生人前来拜访他,此人穿着得体,谈吐不俗,言论又十分精辟,曾国藩非常欣赏。两人论及当代人物,客人分析说:“胡林翼公办事精明,别人无法欺骗他;而曾公您则是以诚待人、以德感人、虚怀若谷、爱才如命,别人不忍欺骗您,这不是胡左两人可以和您相比的。”曾国藩闻言大悦,强邀他留下,当作上宾款待。不久曾国藩又交付他一笔巨款,托其代购军火,这人拿了钱却一去不返。曾国藩跺脚叹息道:“好一个令人不忍欺!好一个令人不忍欺!”(华南理工大学魏悌香荐自《叩响…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道德教育观包括3方面内容,道德目标、道德内容和道德方法,道德目标就是教育人成为“君子”。曾国藩德育目标则属于新老儒学的“仁学”伦 ,曾国藩的德育目标还受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那就是培养出来的人,不仅是“君子”,而且应是“有用的”。曾国藩首德内容包括在政治上爱国、爱民族、在思想上灌输儒学,理学与经世致用思想,在道德品质上崇尚孝、俭、勤等;曾国藩道德教育方法包知修养法,榜样法,说服法等。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创始者和统帅,在长期的军事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治军思想。曾国藩治军思想的内容:以“礼、诚”为本;“勤、恕、廉、明”为要义;军事训练与政治思想教育同时并举。其治军思想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清末忠州李芋仙是一流的诗人,他以其超凡脱俗的诗才纵横中国数十年,诗篇流传海内外。一代文宗曾国藩将其比之太白,上海《申报》谓其汪洋恣不减杜,以“小杜”目之,诗界革命领袖黄遵宪称“忠州李芋仙先生老名士也……虽素未谋面,而叹慕芋老已非一日。”遗憾的是100年来,很少有人研究李芋仙,李芋仙已渐渐被人遗忘,而他是不能被遗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