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说起杭州,人们知道的除了西湖,恐怕就是龙井茶了。龙井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清人陆次云曾这样形容它:"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瀹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龙井茶蕴含着江南的恬淡与悠远、闲适与洒脱,它的含蓄与中国文化大约一致。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并非如冯友兰所言的"无中心思想"而落于洋洋洒洒,道即是其纲领,而且对道之性格作了深刻阐发。夫道者,无所不在,无形无象,而应变无穷,然其又是恒常实存。故凡万物之生息长养,与夫自然界之一切现象,殆无能自外于斯道者。因此要顺其自然,以合于道。  相似文献   

3.
老子和庄子都提到"道不可言",认为在道与言之间存在一个悖论。其实"言—象—道:道寓象中,言象意道"的"象"思维模式,正是中国古人的诗性智慧所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与绘画都秉承了这一点。在灵动鲜活的"象"中,蕴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蕴,也即"大道"。老庄之所以言论不休者,皆是以言语造象,以象意道。  相似文献   

4.
朱熹认为"人心""道心"人人皆有,指出"人心"生于形气之私,"道心"原于性命之正。心,虚灵知觉,人心、道心、善心都只是一个心,是心的不同存有状态。善心,执中之心,达于至善,即是本体也是功夫,而修养功夫之善使摇摆于善恶之间的危殆之人心无时无刻都在去恶而择善,并最终积久贯通达到至善的境界,使人的内在心灵之善与宇宙的外部秩序之善自然融合,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相似文献   

5.
邓正红 《职业圈》2009,(34):36-38
<正>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企业,有"形"的不同,如企业行为、企业形象,也有"量"的不同,如企业规模,但关键在于"质"的差别,即企业的个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共性是由市场规则决定的,即企业共同信奉的基本价值决定了企业的共性,比如诚信企业、责任企业等;而企业的个性则是  相似文献   

6.
正杭州杨公堤28号的郭庄,被誉为"西湖古典园林之冠"。2019年元宵节,由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杭州花圃)主办的春兰展,在郭庄开幕——300余个品种,共计400余盆名贵国兰集中展出。其中包括杭州花圃镇园之宝"赤壳荷素",以及产自杭州五云山的春兰皇后、兰花奇种"绿云"。成千上万花友冒寒赶来,争相一睹这名花与胜景相得益彰之妙,正如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所曾经描述的"风姿再现,如古画之重裱"。  相似文献   

7.
中华饮食文化之发达,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说:“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深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足表文明进化之深也。”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民族的特点、地域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陈献章(白沙子)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对于心学的发展起了可忽视的关键作用。白沙之学上承陆九渊,下启王阳明,在宋明理学中的心学一脉中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白沙在本体论上延伸了陆九渊的心本体观念,认为心具宇宙万物,但与陆九渊不同的是,后者具有突出的伦理色彩,而白沙则更重视此心与宇宙万物的融通涵化。在方法论上,白沙强调"以自然为宗"和"自得"的宗旨,使心学有了不停留在理念上的精微"端倪"。白沙不事著述,却以诗歌表现自己的思想观念。现存诗二千多首,并有很多论诗之语,体现出自觉的诗歌美学思想。在诗歌美学上,他也是"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平易,认为好诗应是"率情盎然出之"。在诗歌审美形态上,白沙倡导"自得之妙",与其为学方法论上的"自得"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9.
"悬橙""捉出""悬米""嬴勝"四个词语学界未得确解。本文认为"悬橙"指把床凳用绳吊在空中;"捉"为"促"之形误,"捉出户外"谓迅速爬出户外;"悬米"指仅能浮起粟米的小水,"悬米"还有挂帐之米、拖欠之米的意思;"嬴勝"义为华美的头巾,"此其称功,犹嬴勝而履蹻"是说这样表彰我的功劳,犹如让我头戴华美的头巾,脚上却穿着草鞋,意为赏赐与功劳不相匹配。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赋     
正长白山者,东北山峰之极顶者也。古称不咸之山。几易其名,后以其峰巅终岁积雪皑皑、云雾缭青绕白,始定名曰长白山。南望太行之高,北接龙江之沃。挹渤海,衔扶桑,贯通中朝。俯瞰则苍山如海,仰观则翠色连天。拢三江之源地,汇兴安之妙有。聚山岳之奇峻,兼林莽之清扬。山峦起伏以成岭,碧水幽幽以积潭。木无不秀,水无不清。穷山川之奇珍,尽天壤之灵奥。  相似文献   

11.
国内的文学人类学一派新提出的文化理论称为"N级编码论"。将文化视为一种历史地生成的文本状态:其最初编码,即一级编码,指先于文字的符号,如口头话语歌谣、结绳记事、《易》之卦与象、彩陶或玉石器雕刻等。汉字是作为二级编码出现的,距今三千多年。文字要比一级编码晚得多。把《尚书》《诗经》等早期经典文本,作为三级编码;又将汉代以后的所有作品视为N级编码,直到当今。文化文本不再是僵固的,而是一个联系着史前时代与未来时代的现在进行时,是一个从远古走来的、至今仍在延续的活态的再编码过程。从一级编码到N级编码的全程看,文采的问题也就自然出现分级认识的需要。最早是口语修辞和图像之彩,其次是象形字书写之形彩,再次是文字形式排列之美。  相似文献   

12.
《繁花》作为在弄堂网上连载的网络文学成果,其与民国时期在报纸上出版的连载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以"在地性"为切入点,从上海人自己的生活、小说的语言、小说体现的历史感和超越感等方面出发,对小说《繁花》的"在地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曾先国是中国青年画家中的佼佼者,他的山水画已具有独到之处。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的同时,曾先国也不断地创造性地发挥他的个性和爱好。他的山水画有壮伟之象、莽然之气,在体势上浑厚博大。他还打破了古代山水画的程式,创造了许多自己的皴法、点法,因而画中水有他自家之波,草木有他自家之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中论及"寓言"概念的《寓言》与《天下》两篇,疑皆非庄子所作。寓言在《庄子》中的作用,亦非如《寓言》篇中所写般是为使读者更加信服。而是因为庄子认为"言不尽意",所以需要借助寓言以构建事象,通过事象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藏书家的丁丙,他的"八千卷楼"与他抢救的《四库全书》,跟庞元济创办杭州世经缫丝厂用动力发电照明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电能结束了浙江几千年手工织布的历史,而浩如烟海的煌煌藏书,也以不朽典籍散发的灿烂文明之光,照亮千年长夜。1882年,中国第一盏电灯在上海亮起,开启了中国电力事业。在浙江,有电的时间是在1896年,显然要稍晚一些。但我在整理浙江电力工业史时,却发现一个十分独特的现象:包括上海在  相似文献   

16.
"言不尽意","成文"以"尽意",这是汉语古典诗学形式理论的基本思路之一;能使诗达到"意无穷"境界的乃是诗之"象外之象"、"声外之音",则是其另一重要基本思路;这两个基本思路联系在一起,构成汉语古典诗歌语言哲学完整的内在理路.以"意无穷"为最高境界的汉语古典诗歌,昭示着这样一种文化精神追求在诗歌的形式创造过程中,汉语通过对自身形式有限性的不断超越,不断超越着自身表达功能的有限性.汉语古典诗学形式理论这种深层的语言哲学思想,是思考汉语现代诗歌乃至现代语言哲学的一些相关理论问题等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单晓琳 《文化学刊》2010,(1):165-167
《说文解字·示部》中"祷"记载和传承了中国"孝"的思想,"孝"成为衡量孝子贤孙的必要行为准则和重要的道德规范。"祷"所蕴涵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亲亲之道",它已上升到"忠君报国"之孝的层面上。这说明汉字字义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发展,而这其中也包含着社会、人类思维以及人的道德情感要求的因素。我们通过"祷"字字形及字义的分析,阐述中国孝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筷子的由来及变迁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据历史学家考证,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古代筷子叫"饭棍儿"。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东汉时,人们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属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相似文献   

19.
百科     
为何"败北"不"败南"两军打仗,输了的一方称"败北";运动场上比赛,负方也是"败北",是否失败者都向北方逃走呢?当然不是。看中国历史上的大战役,逃跑的方向都是向南的多。但是总没有说"败南"的。其实这"败北"之"北",并不等于东南西北方位的北。优胜劣败,与方位无关。这个"北"字很像两个人背靠背之形,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这个"北"字即古之"背"字,"背"字是后人为它加上"月"旁而成的。北即为背,"败北"就可以理解了。当两军相接时,是正面相向  相似文献   

20.
在对外介绍我国文化遗产中有机融入政治话语的宣传,有利于积极对外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以南粤古驿道网站中Global Sharing英文栏目为例,分析和提出文化遗产外宣中的政治话语翻译与国际传播策略.国际传播策略包括贵在"自然融入"、重在"生动形象"、妙在"借他之声".翻译策略包括采用"直译法+注释法"翻译政治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