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慧问答     
谁上天堂谁下地狱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和尚与一个屠户住在一起.和尚天天早上要起来念经,而屠户天天早上要起来杀猪.为了互不耽误,他们约定,谁起得早,谁就叫醒对方.多年以后,和尚与屠户相继去世,结果一个上了天堂,一个下了地狱.……  相似文献   

2.
智慧问答     
谁上天堂谁下地狱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和尚与一个屠户住在一起。和尚天天早上要起来念经,而屠户天天早上要起来杀猪。为了互不耽误,他们约定,谁起得早,谁就叫醒对方。多年以后,和尚与屠户相继去世,结果一个上了天堂,一个下了地狱。  相似文献   

3.
从前,有一个和尚跟一个屠夫是好朋友。和尚天天早上要起来念经,而屠夫天天要起来杀猪。 为了不耽误他们早上的工作,他们约定早上互相叫对方起床。  相似文献   

4.
和尚和屠夫     
从前有一个和尚跟一个屠夫是好朋友。和尚天天早上要起来念经,而屠夫天天要起来杀猪。为了不耽误他们早上的工作,他们约定早上互相叫对方起床。  相似文献   

5.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是流传民间的一个有趣故事.之所以没水吃,是因为三个和尚谁也不肯多出力,谁也不肯先出力.没水吃终归不行,同学们学过了简单机械后,就可以利用杠杆知识,为三个懒和尚设计出一个抬水吃的方法,且各自既不吃亏,  相似文献   

6.
成功之母是什么?是兴趣与技巧。不信请看一个例子:从前,有一个老师同一个和尚是好朋友,两个人天天要在一起喝酒。老师上山找和尚之前,总要给学生找点儿事干。这个事还不能太简单,不然的话,学生一干完就会到处疯跑着玩,弄不好要出事。于是,每次临走前,老师就布置学生背圆周率,而且要背到第22位数字。3.141592635897932384626……学生当然背不出来,背不出就要挨板子。这么长的圆周率,学生读上几遍还是丢三落四,连连出错。一天,有个聪明的学生把背圆周率同老师上山饮酒的事联系起来,编了一段顺口溜:山(3)巅(.)一(1)寺(…  相似文献   

7.
“很久以前,在高高的山上,有一个孤零零的庙。一天,来了一个矮和尚,他天天要到山下去挑水喝,日子过得虽然清苦,却很安逸。不久,又来了一个高和尚,两人就天天下山去抬水喝,日子过得也很安宁。过不多久,又来了个胖和尚……”对,这就是著名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忻老师今天就要和她的学生们一起,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来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为亚运起舞     
日历上圈着一个个红圈圈,一天天过去了,离亚运会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整个广州都在准备着,我也不例外。我每天早上6点起来跳舞,投入全副身心去准备。  相似文献   

9.
谁下地狱     
一位牧师在讲道时 ,有一个信徒在睡觉。于是牧师对众信徒说 :“想升入天堂的人请站起来。”除了那位打瞌睡的信徒之外 ,其余的人全站了起来。接着 ,牧师又大声喊道 :“想进入地狱的人请站起来。”那位睡意正酣的信徒被惊醒了 ,懵懵懂懂地站了起来。牧师对他说 :“你既然站着 ,看来真是想进入地狱了 !”信徒看了看讲坛上的牧师 ,答道 :“你不是也站着吗 ?”牧师无话可答。人们在教训别人时 ,往往疏忽了自己也可能和这个人犯同样的错误。所以 ,还是哲人说得好 :人类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我们仍然要原谅他们 ,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谁下地狱…  相似文献   

10.
眼前的时光     
有一位信佛很虔诚的教师,时常在课堂上灌输小学生对佛教的认识。一天,他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关于地狱的恐怖,然后他问学生:“有谁想要下地狱的,举手。”果然没有人举手,教师感到很欣慰。然后他又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极乐世界的美好,他问学生:“有谁想去极乐世界的举手!”大部分的小孩子都举手了,只有角落里一个孩子没有举手,面色凝重。老师把他叫起来,问说:“为什么你既不想去地狱,也不想去极乐世界呢?”那个孩子说“:我妈妈说,放学的时候哪里也不准去,要直接回家!”这是一个笑话,也不全然是笑话而已,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在强调来生的重要,也告…  相似文献   

11.
益智冲浪     
吹牛皮比赛在一个寺院里,正在举行着吹牛皮比赛——比谁吃的东西最大。参加比赛的人一个个被招呼到和尚的厢房里,信口开河地吹了起来。比如有人说:“我把地球当江米团子,撒上豆粉后一口吃掉  相似文献   

12.
相传,某一山下有所学校,学校内有位先生,这位先生喜欢背诵圆周率,他要求他的学生也要背,要他们背到小数点后22位.三点一四一五九二六五三五八九七九三二三八四六二四……学生背不出来,经常受到先生责罚.这位先生与山顶寺庙里的一个和尚关系甚好,几乎天天上山与和尚喝酒对饮.一天,先生又上山找和尚对饮去了,学校有位聪明的学生灵机一动,把先生上山喝酒事编了几句话,叫大家背熟.这天先生喝酒回来,又命学生背,不料学生都能背诵如流: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死!先生听后哭笑不得,学生倒用此法记住了圆周率背诵圆周…  相似文献   

13.
三个和尚     
北山寺住着两个和尚,他们天天到山下抬水喝。一日,有个小和尚云游到此,撵又撵不走,气得他俩摇头晃脑,叹息道:“唉,这厮窜来,该三个和尚没水喝了!”晚上,他们两个躺在床上,各自打着主意,睡到日上三竿也没有人喊起床。“喂,两位师兄起来洗脸吃饭吧!”小和尚来敲门  相似文献   

14.
要恪守真理,仍需要特立独行的品格,需要耐住寂寞甘之若饴的心理定力,及“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一封特殊来信尊敬的郭老师:您好。我的妈妈常常叹息我这磨磨蹭蹭的坏毛病。我呢,整天抱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思想,得过且过,消磨时间。每天早上我都想多睡一会儿懒觉,上学几乎都要迟到,因为我起来后要做很  相似文献   

16.
长大     
小树一天天长成参天大树,我也在一天天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每天,我都发现自己在长大……第一天今天早上起来,我和妈妈比高矮。哇,我发现自己又长高了一截,  相似文献   

17.
公司原来的人际关系复杂,人才“挤挤”,谁也不服谁。不久,换了一位总经理,姓王。新官上任,他召集员工开会,笑容可掬地说:“对不起,我年纪比你们大,所以先当经理了!”如此开场白引得大伙哈哈大笑。接着他讲了一个故事:甲庙的和尚们天天吵架,活得很累:乙庙的和尚一团和气、同甘共苦,都很快活。甲庙的住持不解,前往取经,问乙庙里的小和尚:“你们为什么会团结得这么好?”小和尚回答说:“因为我们都经常做错事!”  相似文献   

18.
一个老师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要和学生打交道。当你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带新的一届学生,就意味着你要和"另一群"学生开始一段短暂而丰腴的征程。魏书生说:"当你把学生看成天使,那你天天生活在天堂里;当你把学生看成魔鬼,那你天天生活在地狱里。"选择"天堂"还是"地狱",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里。当我选择"天堂"的时候,我就努力给这群学生插上会飞的翅膀,使他们变成善良的天使。这双翅膀上镶嵌着我去天堂路上  相似文献   

19.
一、单一原点思维创新与作文1 思维方法阐述明代瞿汝稷在《指月录》中讲了一个佛教故事 :从前 ,南京清凉寺里有个法号叫泰钦法灯的和尚 ,生性豪放不羁 ,不讲清规戒律 ,缺乏出家人应有的素质。因此 ,寺内许多和尚都瞧不起他 ,可惟独该寺长老法眼和尚却异常器重他 ,这当然会引起众和尚的不满。有一天 ,法眼和尚突然问 :“有一颗金铃系在猛虎的脖子上 ,谁能把它解下来 ?”众和尚面面相觑 ,无一能答。这时 ,法灯恰好从外面进来 ,不假思索即答 :“谁能把铃系上去 ,谁就能把铃解下来 !”众和尚闻之 ,都对他的智慧钦佩不已。其实法灯和尚用的就是单…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父母都给我们讲过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故事说一座寺庙里,来了一个小和尚,小和尚每天都下山去背水,日子过得很滋润。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这时小和尚不再背水,而是和那个和尚一起抬水吃,日子过得也不错。接着庙里来了第三个和尚,结果这三个和尚谁也不想去抬水,更不想去背水,这样三个和尚每天都守着空空的水缸,渴得嗓子直冒烟。为什么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还有水吃,等到再增加一个和尚的时候就没有水吃了呢?在社会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