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科协论坛》2008,(5):F0002-F0002
肖永力,男,1969年11月出生,汉族,河南人。1990年毕业于燕山大学冶金机械系。1990年~1994年任上海重型机器厂研究所助理工程师;1994年~1996年任宝钢工程公司助理工程师;1996年~2001年任宝钢工程技术公司工程师;2001年11月至今任宝钢股份研究院主任研究员。2007年荣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成果转化奖”。  相似文献   

2.
依据山西省1996年~2017年地震监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近20年山西省地震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山西省地震带主要仍以弱震为主,有明显的短周期活跃期和平静期间隔;3~4.5级地震变化为:1996年~2010年地震分散且较少,2011年~2017年地震集中且次数较多;≥4.5级地震变化为:1996年~2010年发生6次,2011年~2017年发生0次。3~4.5级地震出现同时会减少≥4.5级中强度地震出现的频率和次数。  相似文献   

3.
项目前期的研究及立项状况 本项目初始于1989年,在1989年~1996年间,主要从事产PLC菌株的鉴定及PLC的理化性质研究,曾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所长基  相似文献   

4.
北京耕地流失的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孙强  蔡运龙  王乐 《资源科学》2007,29(4):158-163
利用1996年和2004年北京市两期土地利用图,提取各类用地的图斑,运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96年~2004年间北京耕地流失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996年~2004年北京土地利用变化中,大多数地类转换都与耕地直接有关,耕地流失是北京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问题;城镇扩展主要占用耕地,且耕地生产力高的平原地区因建设占用而流失的耕地量大;远郊山区耕地被建设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小,但被生态用地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大;1996年~2004年间,尽管耕地面积减少,但耕地破碎化程度却在加重;地形和交通状况对耕地的空间变化过程影响显著。本文研究表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促使北京地区耕地流失的最主要的动力, 由此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北京耕地变化的解释力最强,恰好与前人相关研究结论相互印证;人口快速增长、区域土地市场过度竞争、农业结构调整及退耕还林政策也是北京耕地流失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1996~2010年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文摘数据库收录的关于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从载文、著者和期刊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1996年~2001年中国经历了历史上最大的牛市,股指频频创出新高。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大家都在寻找上涨的原因。根据现值公式,股价变化可以归因为未来期望红利的变化、无风险利率和股权风险溢价的变化或者估值错误的改变。通过简单的计算,发现在1996年~2001  相似文献   

7.
陈东 《今日科苑》2008,(3):62-63
向东,196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获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93年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获得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1994~1995年在加拿大Concordia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后;1995~1996年为美国Illinois大学,Urbana Champaign.电子工程系(Coordin- ated Science Lab.)博士后;1996年10月~2003年3月任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副教授:2003年3月~2004年12月任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2003年4月~2003年9月任日本奈良先端科大JSPS研究员。2003年JSPS fellowship获得者,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为IEEE Senior Member。主要研究领域主要为数字系统测试与设计,包括可测试性设计、可测试性分析,低成本测试、自测试、家测试码产生、容错计算、并行分布式计算、计算机网络通讯。  相似文献   

8.
环辽东湾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对渤海海冰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宁  雷飏  顾卫  丛建鸥  刘雪琴  黄树青 《资源科学》2008,30(12):1818-1824
利用环辽东湾地区的大洼、锦州、绥中、熊岳、营口、旅顺6个站1960年~2007年48年间冬季(12月~次年2月)平均气温资料及1996年~2004年9年间渤海海冰面积资料,分析了辽东湾沿岸冬季平均气温与渤海海冰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除1996年和1997年两年外,其余各年6站冬季平均气温与渤海海冰面积的变化呈现很好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85565。之后分析了环辽东湾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利用环辽东湾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年变化规律,根据二者的负相关关系推测出渤海海冰面积的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960年~2007年渤海海水结冰日数年变化呈现明显的两段分布:1960年~1988年间渤海海水结冰日数以73天为中心上下振荡;1989年~2007年间以55天为中心上下振荡。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海冰面积相对较小的1989年~2007年间,未出现海冰面积逐年减小的趋势,并对产生这种年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渤海海冰面积的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将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的研究具有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现     
奥杜威峡谷路易斯·利基(1903~1972年),玛丽·利基(1913~1996年) 1959年,路易斯·利基和妻子玛丽在坦桑尼亚的奥杜威峡谷发现了一颗175万年前的傍人属动物头盖骨。达尔文预测人类祖先  相似文献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1986年设立以来,经1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在稳定基础性研究、促进科技进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我国目前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研项目支持面最广,强度相对较高。但是,近年来随着其知名度和信誉度的日益提高伸请项目的资助率却逐年下降,作为科学基金项目的重要承担单位的高等学校更是如此,以1994年为例,全国获资助的高等学校共297所,一半以上的学校资助率小于25%,农业院校的获资助率则更低。图1显示了7所农业部部属农业院校1993~1996年的项目资助率与基金委及生命学部平均资助率的比较情况。图11993~1996年7所农…  相似文献   

11.
商丘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31  
该文以河南省商丘市为例,定量探讨1986年~2001年的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的变化和城乡生态足迹情况的差异,为该区域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商丘市人均生活消费生态足迹在1986年~2001年的16年中,呈现出较明显的平稳上升趋势.这种上升趋势可以分成明显的两个阶段:1996以前增加幅度不大,从1986年的0.469增加到1996年的0.570,年递增1.8%;1996年~2001年,上升速度明显加快,从1996年的0.570增加到2001年的0.867,年递增7.2%.城镇、农村和全市平均的生态足迹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城镇的生态足迹始终大于农村的生态足迹,而农村人均生态足迹增加速率大于城镇.人均生态足迹中耕地的占用面积所占的比例一直比较高,14年平均值为82.8%,耕地的生态占用变化基本上决定了总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根据生态足迹和生态空间的比较分析说明,人均生态赤字和总生态赤字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因此,商丘市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本市所能够提供的生态空间,需要外部的输入来维持,而且对外部输入的需求在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2.
白根川  夏建国  王昌全  陈文宽  杨娟 《资源科学》2009,31(10):1793-1799
利用眉山市东坡区1996年和2005年各种地类面积及其空间分布信息,借助GIS空间叠置分析和FRAGsTATS的统计功能,分别获得地类转移概率矩阵和地类空间相邻矩阵,通过将二者结合的地类空间转化趋势模型,对东坡区1996年~2005年的土地利用转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所有的地类都有保持稳定的趋势,尤以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这两种地类的稳定性最强;②城市和其它建设用地具有超强的抗可逆性,与它们相邻的其它各种地类都有向它们强烈转化的趋势,它们自己能保持极强的稳定性,这充分说明1996年~2005年期间东坡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经历着强势推进的过程;③未利用地一方面单向的朝着其它建设用地和水域强烈转化,另一方面其还是东坡区最为重要的退耕还林、还草的来源地类;④耕地和林草地较强地向建设用地转化,而建设用地向耕地和林草地转化的趋势相当小.最后不仅对该模型进行了评价,还对其应用范围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3.
1991年~2006年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卫海  李阳兵  周焱  陈鑫 《资源科学》2008,30(12):1890-1896
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利用1991年、1996年、2000年、2006年4期的遥感影像资料和地形图,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获得贵阳土地利用的现状、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等专题图、数据,并结合社会经济及人口数据对贵阳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①建设用地和林地的面积保持持续上升,耕地呈现持续下降,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则呈现出先减少后略有增加,水体的转移比例一直很小;②1991年~2006年间,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是耕地与建设用地、耕地与林地、未利用地与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化;③1996年~2006年间,耕地都主要转向建设用地和林地,林地主要来自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④1991年~2006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强度较大,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杨义 《今日科苑》2008,(3):46-47
牛树银,197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同年到河北地质学院任教,分别于1991、1994年被地矿部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1996年首批入选"地矿部百名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计划",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入选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3年被评为首届"河北省教学名师奖"。2007年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学科带头人,"特色专业"学科带头人。1991~2006年获部、省级二、三等奖11项。1996~2002年任资源环境与工程系主任,2003年至今任资源学院院长。出版专著8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科技译文10余篇。先后在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天津等地为地勘部门作过学术报告和野外现场指导,为地质找矿及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被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华北地质勘查总院等单位聘为技术顾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1996~1999年《东北地区第三系研究及煤炭资源评价》课题的论文成果之一。第三纪是东北区的重要聚煤期,尤其是沿敦密断裂带和依兰~伊通断裂带形成了多个重要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蕴藏了丰富的煤炭与油气资源。因此对其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藏西北羌塘草原荒漠生态功能区所辖6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逐日日照时数数据,采用现代统计方法诊断分析,结果指出:近40年藏西北荒漠生态功能区冬季日照时数呈现逐年增多趋势,春、夏、秋三季及年日照时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其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率最大,减少率为6h/10a,年日照时数减少率为2.3h/10a;夏季和年日照时数突变分别发生在1996年和1991年;藏西北地区冬季、夏季及年日照时数空间上自西向东减少。  相似文献   

17.
对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1996~2006年竞争情报教育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回顾竞争情报教育发展的历史,对竞争情报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8.
新疆科技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收集和分析近10年(1996~2005年)新疆科技投入和产出的数据及其变动情况,以期能对新疆的科技现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钟振清 《大众科技》2012,(9):141-143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科技体制改革总体上经历了恢复发展阶段(从1978~1984年)、初始改革阶段(1985~1995年)、积极探索阶段(1996~2005)和深化改革阶段(2006年至今)四个阶段。通过简要回顾广西科技体制历程和重大举措,总结出三十多年来广西科技体制改革的几点启示,并对今后一个时期广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冉大川 《资源科学》2006,28(1):93-101
本文对黄河中游河口至龙门区间以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保存面积以及水土保持坡面措施和淤地坝减水减沙作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用之于实际计算。结果表明:1970年~1996年,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少径流5.456×10.8m3,年均减沙2.238108t,分别占对应区间及流域多年平均来水来沙量总和的4.6%和22.9%;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量依时序递增;每年可为黄河下游减少淤积1.57×108t,减少冲沙用水45×108m3。1970~1996年河龙区间淤地坝年均减水减沙量分别占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水减沙总量的59.3%和64.7%;河龙区间淤地坝的减水减沙作用随着时间的延续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具有时限性及非持续性,据此提出黄河中游地区生态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