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汪曾祺笔下的人物超脱了儒家传统文化习气,上接魏晋士人风度,造就了汪氏散文人物的别样风采,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和时代意蕴.本文以《金岳霖先生》为例,分别从他记叙人物之魏晋风度的四个方面,探索汪曾祺《金岳霖先生》及其记人散文重要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魏晋文派     
魏晋文派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骈文派。魏晋文派是中国古典散文史上的浪漫派、重情派。它作为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一个重要传统而存在,是苏轼小品文、明代公安派、现代小品文的活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作为我国著名的现代散文大家,做好对其散文艺术特色的解析,能够让我们更为深入的感受其散文中的魅力,从而与朱自清先生产生情感共鸣,为提升自己的文学艺术审美能力带来帮助。笔者结合对朱自清散文的阅读经验,对其散文艺术特色予以研究,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海涵。  相似文献   

4.
品读余秋雨先生的历史文化散文,很容易触摸到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忧患意识。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精神特质之一。作为文化史学者的余秋雨先生,面对民族文化在商品大潮和全球化语境冲击下的艰难处境,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有文化良知的中国人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忧患意识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和对现代都市文化的惋惜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谢偃是生活在隋代和初唐时期的著名作家,他的散文《愚夫哲妇论》虽然是一篇短文,但却具有极高的价值。从散文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它打破了魏晋六朝以来散文的传统;从古代传记文学发展史上来看,它不仅突破了司马迁所开创的传记文学传统,而且对柳宗元的传记散文的创作,尤其是对《种树郭橐驼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余光中的《沙田山居》是一篇诗意浓郁、清丽唯美的散文。面对这样一篇散文,笔者认为不宜按传统的散文教学法去做一般的赏读、赏析,而应紧扣余氏散文的诗化特征,引导学生品读诗情、感受诗意、走进诗画,从而唤起诗心、使用诗语、再现诗境,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在散文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呈现出浓郁的陕西地域文化特征,蕴涵着深邃幽远的文化意蕴。产生这种地域文化散文的根源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抒写乡土风情的传统、文化寻根热潮的冲击、外来文学的启迪,而平凹先生对儒、道、释等传统文化的心领神会则构成其地域文化散文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用“五柳先生”为号,受到柳下惠的影响,与柳树这种自然物象的美好及其日益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密不可分;“五柳”之所以恰好是“五”棵,有其传统文化心理的基础;为“五柳先生”起号的做法是对高士传统中知号不知姓名传统的接受,也是对魏晋时期借号明志新风的接纳。  相似文献   

9.
一 郭预衡先生<中国散文史>选论的作品,与传统的文学史有所不同.先生在<散文史>中所凝注的厚重的人生与历史的沧桑感,更是传统的文学史所少有的.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由于在布局、构图上的精密构思而结构严谨、独具一格。在注意到其文本中对于现代"摄影术"大量成功运用现象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其绘景、写人的典型文本片段进行细致分析,揭示出"摄影术"融入到现代散文艺术中的过程与表现方式。并通过进一步追寻"摄影术"融入散文的内在动因,挖掘出文化范式这一制约性因素,正是其现代化转型决定了白话散文逐渐脱离传统,最终成为了真正意义的现代散文。  相似文献   

11.
周建川 《英语广场》2020,(15):14-16
卞之琳先生学贯中西,著述等身,成就卓著,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通过对卞之琳先生的散文译文进行研究得出,卞之琳先生的散文译文风格具备将"忠实"作为翻译思想核心、散文译文语言通达流畅以及散文译文作品艺术感染力强的特点,其翻译实践对于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安西、敦煌交界处的芦草沟古绿洲北部残存一座神秘的古城址 ,老乡们俗称“巴州城” ,多少年来鲜有人晓知其详。笔者与李正宇先生和安西县有关同志实地反复勘寻 ,终于找到该城 ,摸清其基本面貌。笔者考得该城即魏晋时期于敦煌郡北界寄理的伊吾县城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古代学者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误识,《桃花源记》长期以来被归入"游记类散文"或"记传类散文"。实际上,《桃花源记》不是散文,而是一篇小说,并且是魏晋时期最伟大的玄怪小说。中国人"有意作小说"的时间,并非鲁迅所主张的始于唐朝,而是始于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两汉散文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得出一些理论聚焦点,并通过对先秦文论的溯源发现两汉最突出的散文理论是与当时政治文化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尚用”、“尊经”之论,但由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和其理论历史的传承,两汉散文理论终究和文学内部规律进行了亲密的接触,为魏晋文学自觉奠定了根基。  相似文献   

15.
<正>《葡萄月令》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最能代表其语体风格的散文作品。其女儿汪明在《名家之后读名家之作》中如是说:"写完了这篇散文,他(指汪曾祺,笔者注)自己的得意之色已浮在脸上……"。显然,汪曾祺先生对自己的这篇作品也是非常满意的。然而,对于这样一篇内容与写法都非常别致的散文作品,学生在交流读后的最初感受时,却说:像流水账,看不出有什么好;像是说明文,写如何种葡萄的等等。看来,这篇散文教什么,如何教,怎样消除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是余秋雨先生的精心创作的文化散文,这些散文没有沉湎于自我的小家子气,而是表现为一种慷慨豪迈的大散文。其中体现出现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浩然而丝毫不矫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内在冲动与感悟,一种涌动着激情与灵性的智慧与思考,开启一代文风。尤其是《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反响。展读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之余,总感觉先生的散文中充满了对文化现象的反思和对一些时代的行为思想的批判,所以笔者在此试着深入探讨一下余秋雨先生在散文中所表现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朱自清先生的多篇散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赏析的佳作,在笔者看来,朱先生的散文构思精巧、寓情于景、语言凝练、雅俗共赏、手法多样,能让人产生无限的艺术遐想.本文就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赏析过的几篇散文来谈谈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人中的名人更是不断地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沈从文散文中存在浓厚的“水意象”,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而这“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沈从文自然受过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那么这“水意象”必然会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联系沈从文散文的现代水世界,论述其对古典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人中的名人更是不断地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沈从文散文中存在浓厚的“水意象”,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而这“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沈从文自然受过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那么这“水意象”必然会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联系沈从文散文的现代水世界,论述其对古典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孙仁歌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1):44-47,58
有关散文问题的讨论,这几年很是热闹,甚至由正常的讨论演至"众声喧哗"的争论。然而,争论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有人一味坚守传统,有人一味倡导创新,都有失之偏颇的极端倾向。近读谢有顺先生《重申散文的写作伦理》一文,也同样存在可取与偏颇"同日而语"的问题。谢有顺先生在文中对近些年来盛行的"文化大散文"的评判以及对当下散文写作所阐释的某些主张或观点是可取的,但文中提出的什么什么散文可阐释或需要阐释,什么什么散文只在阅读享受中而不在批评阐释中甚至"拒绝阐释"等云云,就未免失之偏颇乃至极端。本文就针对谢有顺先生所谓什么什么散文可阐释或需要阐释及其什么什么散文"拒绝阐释"的观点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试与谢有顺先生进行商榷,以便为散文问题的讨论推点"微波"、助点"微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