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探究科学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的,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和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是学科学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小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探究活动.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整理与交流的一种探究学习方式。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探究就是小学生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问题的方式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提问、乐于动手操作,这一时期是激发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培养科学素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3.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然而,科学探究不能孤立存在,它依附于科学概念的构建,因为概念的生成而赋予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小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又离不开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这些基于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探究活动,不但具有丰富的动手过程,更能培养学生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实证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提升科学素养上具有独到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本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也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探究对小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意义。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科学课堂上只是热热闹闹地开展实验探究,不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教科版的科学课程尤其是五六年级,有大量的数据型探究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大量的实验数据并通过分析构建科学概念。但小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归纳能力相对较弱,且还没形成很好的数据思维习惯,因此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学生把数据直观化,以便于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构建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5.
尤金田 《考试周刊》2014,(24):172-173
<正>《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生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特别是在科学实验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验,引导学生亲历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提升科学概念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下面我谈谈在科学课教学中关注实验过程,促进主动探究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实验探究和动手制作为基础,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学科。实验探究能使学生有效地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实验探究的教学无疑是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关键所在。小学生只有在学中玩,玩中学,玩中做,在做的过程中增长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素材,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学生融入到实验探究性活动过程中,增强了对科学的探究精神.笔者结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通过探究性活动来有效完成物理实验,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养学生的化学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催化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形成,而且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就成为了师生互  相似文献   

9.
一、动手之前先动脑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探究是科学活动的本质,是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基础。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正在科学课程中,安排了相当数量的科学实验,老师要应该准备充实的材料,提供学生人人参与实验的平台,关注实验过程,把探究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一、实验材料要为目标服务小学生动手实验是为了获取证据,要使实验成功,实验材料无疑是探究活动的关键。材料的选择是否科学,往往关系到学生探究活动的成败。我在上"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时,照教材要求准备了  相似文献   

12.
尤金田 《广西教育》2012,(33):86-86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科学探究过程是科学家群体从事科学活动的智力劳动过程。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每一个科学上的新发现,特别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发现,都为后继者提供宝贵的教益和启迪。高中物理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动手实验、查阅文献等,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传统科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受到时间与空间的约束,从而无法展开实际教学。这就导致我国小学生很难真正地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然而我国近几年来正在推行的科学家庭小实验形式十分地灵活,而且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约束,更方便于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从而满足小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理。还可以弥补传统教学过程当中由于探究活动较少,所带来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彰显个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当中,每一名教师都应该与家庭取得联系,保障实验可以有序进行,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内容,以此来有效开展科学家庭小实验。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这一学科,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也是了解科学探究方法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的关键。这种对于科学兴趣与技能的培养要从小学就开始。我认为,小学科学这一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科学在学生探究科学、运用科学的过程中,创造力会大大提高。在科学课上,许多课程都是需要小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小学生动脑、思考、不断尝试和总结,这样小学科学这门课就能锻炼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能提高小学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一方面。科学探究活动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进行观察、动手实验和制作、搜集证据、做出解释,还涉及探究结果的表达、评价、讨论与交流。另一方面,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但必须与科学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历实践,在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相似文献   

17.
浙教版的《科学》教材比起老教材来有很大的进步,它突出了实验的探究过程,特别重视科学知识的感知过程。许多教师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在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过程的探究,进一步完善实验过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因为它和科学的结论一样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一、动手之前先动脑 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在科学教学实践中,关注动手前的动脑,让学生“想好了再做”,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记得第一次执教《有趣的浮沉现象》时,为了突出科学课中的动手,我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19.
小学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由于学科特点,决定了小学科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我们科学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科学整合生活课程资源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验证或科学探索,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等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探究的理解和探究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制订不同年龄阶段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