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琴 《新闻前哨》2022,(21):49-50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自媒体的兴起,内容生产权递交给用户,普通用户也能产生内容,但科普内容的创作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并非普通用户所能生产。优质科普内容的生产往往还是需要依靠科普媒体机构里专业的编辑团队或者相关科研单位、科技部门的科普作者等。怎样创作专业又具有时效性的科普内容已成为一种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受众的阅读需求越来越复杂,选择越来越多样,阅读范围越来越广泛,阅读渠道越来越智能。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富媒体信息已经成为传播的主流,单一化的纸质阅读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数字媒体技术在科普内容创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媒体技术不但在形式上拓展了科普内容的立体性、多样性、生动性,同时在内容传播方面能够增强艺术性、互动性、趣味性。数字媒体技术对于科普内容的加工、融合、创新,能够不断提升科普内容本身的可阅读性,同时创新了传播渠道,增强了传播辐射面,已经成为科普内容创作的必然趋势。本文最后以《科普中国之阿优学科学》为例分析和探讨了数字媒体技术对于科普内容创作的应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的时代,科普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科学普及事业新的增长极。然而,“互联网+科普”是一种超前的理念,是一种方法和途径,更需要先进的科普传播内容。以生态文明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科普”在信息化的时代迎来了发展的良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理念将通过信息技术从传统的科技馆传播到每个人的心田,真正的做到了科学普及的润物细无声。本文通过分析科普场馆“绿色科普”在信息化时代的业态新变化,得出“绿色科普”的信息化之路是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的必然结果,是科技馆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由之路,科普工作者应该遵循这一规律,让科普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时代,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4.
作品的价值≠作品的出版价值李少霖仇小燕作品通常指通过作者的创作活动产生的具有文学、艺术或科学性而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的一切智力成果。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评判一部作品的价值主要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的:①是否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②是否促进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5.
了解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策略举措,以强化学术期刊的科普责任,助力国家科普战略。文章以医学学术期刊为例,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国内医学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已经开展科普工作的期刊占比较低,且多为近几年开始;开展科普工作的路径单一,受众相对局限;科普作品的创作主体多样,审定流程不规范。进一步分析了医学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存在的不足,包括内容创作能力总体较弱、编辑投入科普工作的热情不高、科普工作传播范围有限等。提出搭建“医学学术期刊多学科多维度科普内容生产合作平台”,实现集期刊平台、新媒体、大众媒体的科普作品多途径协同传播,健全并完善医学学术期刊健康知识传播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等,使得医学学术期刊成为提升公众医学科学素养的主力军之一。  相似文献   

6.
温航 《编辑之友》1993,(5):9-11
作家成熟的标志是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家的伙伴——编辑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同样是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也有不同。这就是作家的风格在创作活动中实现,通过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诸要素表现出来;而编辑的风格则是在编辑活动中完成,在编辑创造、作者创造和读者创造的有机合成中得以体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科普传播方式的革新势在必行,为探讨更为高效的科普传播策略,有必要对科普受众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文章通过引入拉斯韦尔的5W理论,将其应用到信息接收方式的分析中,综述了新媒体时代下老年、中年和青少年信息偏好、阅读方式和接收途径的差异,并基于这些不同提出了优化科普创作品质和传播效率的建议。【结果】老年人群阅读时间相对充足,对生活类、健康类科普内容尤其偏好;中年人群更偏好利用碎片时间并对专业性科普内容有更高的需求;青少年更多利用闲暇时间在移动端获取信息,对新颖题材和形式更关注。【结论】在创作科普作品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受众的行为特点和信息接收习惯,针对不同的新媒介提出优化科普信息的内容呈现方式和传播手段,为打造个性化优质科普传媒品牌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亚文 《大观周刊》2012,(24):260-260,262
中国画艺术是一种“有意味形式”创作,虽是一种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是我们知道,国画作品形式的目的在于内容的丰厚。精神内涵和意境创作是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作品的灵魂则是作品的外在形式。要想达到作品的表现目的就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理想、新颖的表现形式,而不是表现内容的丰富。也正因为如此,构图的独特美感成为中国山水画形式美的构成方式,早在唐代张彦远就明确指出为“画之总要”。  相似文献   

9.
新闻标题具有自身独特的语境特点,其特点可以通过与文学作品标题的比较中体现出来. 从理论上来说,文学作品的标题和新闻作品的标题都是内容决定形式,但二者内容对标题的的制约作用却有很大不同:文学作品的标题通常受作者的思想意识和创作动机影响,不管是鲁迅的《秋夜》还是茅盾的《子夜》都是如此.因此,文学作品的标题通常都比较含蓄或有象征意义,富于一定的韵味,乍看不太容易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表现动机,甚至不大容易通过标题来了解作品的内容,需要阅读品味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和把握标题的内涵或言外之意.所以,文学作品的标题与内容之间一般并不存在必然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传统媒体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和改变的问题。在融媒体背景下带,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风格需要创新和升级,既要坚持传统播音主持的优点,又要加快融入新媒体行业。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风格需要创新创作方法、创作形式、创新环境以及创作内容。本文分析了融媒体背景下新闻播音主持风格创新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般意义上,出版即公之于众。在传统出版条件下,作者的作品在创作出来以后,虽然自动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有决定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但是要公之于众,即要出版,必须依靠出版者,而现代网络技术条件下,作者自己可以上网直接创作,创作出来后,就可自己决定公之于众,他自己既是作者,又是出版者,可以独自完成作品从创作到出版的全过程。这样,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将传统出版业的作者→出版者→发行者→读者的工作流程极大地简化为作者→读者→作者之间的交互作业。它可以完全不靠传统出版业的支持,使个人出版成为可能。这就使作者和读者的功能放大、地位上升,而传统出版主体的功能缩小、地位下降,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层融媒体设施的不断完备,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相比于"非典"时期,融媒体在这次全民抗击新冠肺炎期间调配社会信息、及时科普、及时辟谣,保障了特殊时期的社会稳定。融媒体时代下科普主体的多元化、科普内容的优质化和科普形式的全面化也促进了科普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疫情期间的科普从"生理防护"上升到"精神防护",不同的社会主体也承担着不同的科普功能。  相似文献   

13.
陈菁瑶 《东南传播》2013,(7):129-130
人物传记类视听新闻作品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生的杰出和重要人物通过真实的新闻作品表现出来,理性与情感相汇,历史与人物交融,兼具审美价值与文献价值。本文从作品选题、叙事结构、情感表达、细节处理及审美追求五个方面对这类新闻作品要素进行简要的梳理和解析,以发掘其创作的内在特点和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4.
安徽新媒体集团打造的融媒体创新作品《大国工匠朱恒银:向地球深部进军》依托H5技术,融合图片、音频、视频、快闪、动画等原创内容元素,首次采用网络新闻连环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国工匠朱恒银的匠心精神。作品坚持价值引领,凭借着扎实缜密的内容,引发“现象级”的刷屏效应,提升了科普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本文拟从以技术提升科普传播,实现专题报道的创新;以内容的创意表现,再现大国工匠精神;将社交属性与价值引领结合,引发爆炸式传播效应,这三个角度分析这一融媒体作品的创新与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在受众情况的变化和媒体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如何利用科普新闻作品向受众传播先进的科技知识、灌输先进的科学理念,是广播媒体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在2011年河南省政府新闻奖评选中,洛阳广播电视台选送的广播科普新闻专题节目《寥廓长空话明月》,获得省政府新闻奖(广播电视部分)一等奖。作为作品的主创人员,笔者仅就作品成功的基本要素谈几点肤浅体会。选好题材是作品成功的前提对于科普新闻这类创作体裁来说,新闻的时效性是必需的因素。《寥廓长空话明月》是一件通过介绍月球的一些秘闻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创作与出版是推动我国科普图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聚焦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创作,研究梳理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的现状与趋势,调研分析科学家创作的科普图书作品在获评奖项、市场反馈、原创与引进以及内容主题分布等方面的现状与特点,探讨分析优秀科普图书创作的经验模式,并从科学家科普创作良好环境营造、科学家科普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罗军燕 《出版广角》2022,(21):16-20
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普及和融合出版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地学科普出版正处于读者需求个性化、优秀科普作者稀缺、优质作品匮乏、科普产业规模小的现实困境。为了走出困境,出版企业应借鉴互联网思维,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盘活已有作者资源、内容资源、品牌资源和知识生产经验,使传统的纸质出版与新兴的数字出版深度融合,建立内容产品和知识服务解决方案,使地球科学读得懂、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武国玲 《新闻传播》2022,(16):103-104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主流媒体不断推进探索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大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要坚持内容为王,不断创新内容传播形式,创作生产出立体化、视觉化、内容为受众所喜爱的新闻作品,吸引受众点击、阅读、转发传播,以其特有的写作特点及制作方法承担起新闻事业的重要宣传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传统纸媒内容的重要形式,评论生产也深度参与媒体转型,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本文以多家地方纸媒的评论创作及运营为例,重点观察评论参与视频视觉、创意等融媒生产的模式和趋势,以期为纸媒观点话语体系构建和评论创作理念、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编辑风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龙 《编辑之友》2002,(2):36-38
风格,一般指作家作品的基本特色.风格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作家的创作见解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表现,是一个作家在全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创作个性.风格是作家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