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武汉市农民工子女生活健康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人口学等视角,对武汉市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认为武汉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令人担忧,体质健康发育不均衡,其生活健康行为有待促进,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学条件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2.
黄杰  陈国宏 《精武》2013,(36):100-101
通过对400名离异单亲家庭与健全家庭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测试调查,掌握了单亲和健全家庭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的特点规律。结论:健全家庭未成年子女与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长发育水平上,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在身体形态和机能发育方面落后于健全家庭,但是,健全家庭未成年子女在耐力、力量等方面却明显滞后;健全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子女一般都表现为易冲动、孤独、内向、有自卑感等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和体育参与行为状况,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结构化访谈、生理与心理健康量表测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和体育参与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认为:(1)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和体质健康状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2)农民工子女的体育锻炼参与项目相对简单单一;(3)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重视文化教养轻视体育锻炼参与的现象非常普遍和严重;(4)大多数农民工不支持孩子走专业竞技运动员的道路;(5)父母、老师、社会媒体在孩子社会化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示范作用,要重视和正确引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才会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正常发展(6)在一定程度上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和父母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意识决定了农民工子女的体育消费结构水平;(7)影响农民工子女体育参与的因子主要有社会环境因子、体育态度因子、自身文化和生活方式因子、心理健康因子和经济条件因子等5个主要方面。鉴于以上研究,对农民工子女的体育参与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期改善农民工子女的体育参与环境,促进体育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人生最初始和最基础的教育环境,不同家庭所形成的价值标准、心理特征、思想意识、生活习惯等是不同的,家庭中的各种构成因素不仅关系到子女早期思想意识,而且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本文主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家庭因素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特征、单亲家庭、独生子女等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家庭因素是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心理测量、数理统计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湘西地区留守少年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湘西留守少年存在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初三年级的留守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最为明显;留守女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留守男生。建议:父母主动加强亲子交流,为留守子女提供情感"支持系统";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帮助;提高地方经济水平,促进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为留守少年提供沟通条件。  相似文献   

6.
《杂技与魔术》2012,(3):32-32
太阳村(也称儿童村),是以无偿代养代教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为己任的非政府慈善组织,全国目前有6处,600余名孩子生活在太阳村里。北京太阳村是最大的一座,现在居住了100多名儿童,他们的年龄从1岁到18岁不等,受太阳村资助在外求学的孩子也有几十名。5月20日的顺义太阳村,人声鼎沸、笑脸洋溢。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许多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的农民工也由开始的单人进城逐渐过渡到“家庭式”涌入,“家庭式”的涌入解决了农民工两地分居的问题,但也随之增加了社会和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从而导致随迁子女的身心健康出现各种问题,这引起了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极大重视。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陕西省农民工随迁子女健康状况的解析,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陕西省农民工随迁子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随着离婚率的上升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单亲家庭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关系到中学生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关注中学生亲子关系的特征,分析单亲家庭对亲子关系的消极影响,探讨、研究促进单亲家庭亲子关系和谐发展的策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79名冬泳老年人做了SCL—90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冬泳老年人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一般群体和一般老人(P<0.01),即其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揭示,影响冬泳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前三位因素为:职称与子女关系、婚姻状况(P<0.01)。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测量等方法研究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间与黑龙江省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揭示体育锻炼时间、频率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黑龙江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除强迫指标外,每周参加三次及以上对心理健康各指标作用较好.每次参加30~60min比30min以下和60min以上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作用大.  相似文献   

11.
王铮 《体育世界》2007,(5):84-86
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的解剖生理特点,指出未成年人体育锻炼的生理基础、各项锻炼的作用和基本锻炼方法,提出有关人员体育锻炼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顿珠 《西藏体育》2005,(1):47-47
为维护监管场所的安全与稳定,增强服刑人员的体质,激发服刑人员的爱国主义热情和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和调动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丰富大墙内的文化生活,2004年11月22日——25日,拉萨监狱隆重召开了第四届“希望”杯运动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作用进行分析,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要想走出传统阻碍的“阴霾”,需对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有更好的理解以及高校对心理健康地位的完善。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作用会为终身体育找到一个全新舞台。  相似文献   

14.
郑毅  李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8):108-109,119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健康成长、感受人生、体验人生最直接、最深刻、最生动的活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体育运动在增进人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健康中国视阈下,教育部门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与发展引起高度重视,将广场舞运动引入到校园中,不仅可以强化未成年人的身体素质,改善心理问题,还能够起到增强体质和愉悦身心的作用。本文联系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群体的常见心理问题和身体健康问题,对有效实施校园广场舞的重要作用进行细致论述,并从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联系实际、深挖潜力,转变形式、开展活动等方面入手,对校园广场舞具体实践进行详尽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论述了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效应,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期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研究不同时间、强度的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健美操锻炼有助于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提高,60 min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产生的效益最为显著;时间因素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性作用,强度因素对心理健康有显著性作用;自我效能感的变化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中间变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一项健身运动,从体育运动心理学层面而言,进行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社会交往,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于健康老龄化社会的构建能够起到良好作用。基于此,该文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标准,分析太极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如改善心理状态、增强社会交往、调节神经递质等,并提出具体的锻炼方法,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目标。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心理健康标准界定。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智力的发展、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人格的自我完善及人际关系的改善起着积极的作用。针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途径,提出了根据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结合校外体育活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开展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课程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疆高师大学生运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新疆高师1147名大学生,对他们体育锻炼运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好于全国大学生同年龄段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体育锻炼运动量总体上分布比较均衡;中等运动量对大学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其作用主要集中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上,而对精神病性因子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