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木 《当代传播》2002,(2):21-23
美国媒体作为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因素,其作用一般认为,新闻媒体反映中美关系中的问题,通过舆论作用于美国的立法、行政等部门,进而影响到美政府的对华政策。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负面报道,有称“妖魔化中国”的,也有称“敌视中国”或“消极影响”的。此类论证多有选择地分析美媒体的对华报道.并和中美在新闻观念、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差异结合起来。这种定性分析的缺憾是,忽略了对中国的正面和中性报道,也没有进一步探讨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随时间、因事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本文将围绕美国媒体对1…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和弦     
2001年春,正当布什上任后中美关系趋紧。钱其琛出访美国之际,首都北京举行了一个以乒乓球为由的特别招待会。它的时间选在中美“乒乓外交”30周年前夕,地点选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首次访华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6号楼,参加的有中国副总理李岚清与基辛格等当年参与“乒乓外交”的各界人士。会上首先由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致祝酒词,然后是中美两国中学生乒乓球表演。看到眼热时,李岚清与基辛格也不觉忘情宽衣,挥拍上阵,把纪念活动推向高潮。 以上是我们读新华社3月18日电稿了解到的,央视和其他各家媒体也都作过报道。同样是报…  相似文献   

3.
今年“两会”报道佳作纷呈,3月8日新华社对外部播发的《中国“弱势群体”感受政府关爱》一稿,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是新华社播发的一篇独家新闻,更是一篇难得的对外报道精品。精读,脍炙人口;细品,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4.
美国媒体站在美国政府的立场上 ,对“中美撞机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和评论 ,并对中美关系的性质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成长中的大国 ,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媒体所制造的社会舆论 ,为布什政府推行对华强硬政策提供了支持 ,使中美关系面临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会”报道,一般都是各媒体当年报道的重大“战役”。可会议年年开,报道年年做,长久以来总是少有新意。然而今年“两会”报道,却让人耳目一新,全国不少媒体均有出色表现,有不少让人眼睛一亮的好稿子,也有不少引人回味议论的新观点。报道内容形式变化,背后的新闻观念变化更加耐人寻味。本文试以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今年的“两会”报道①为例,作简单分析。一新华社今年的“两会”报道,按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会议报道、议案与提案报道、代表生活报道、相关评论。单从体例上看,与往年差别并不大。然而细读之下发现,报道角度、内容,…  相似文献   

6.
:2000年12月12日 ,“美国媒体与中美关系”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此次活动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和国际问题研究所联合举办。与会的有中美两国主流媒体的资深编辑记者、新闻传播界的专家学者和政府传媒管理部门的官员。围绕美国媒体的中国报道和中美关系问题 ,与会者进行了热烈讨论。从这里节选的发言记录中不难发现 ,双方在很多问题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正是这种不同新闻理念和观点的碰撞和交锋 ,却能给我们以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中的一项大政策。新华社国内部参考报道今年开辟“试点追踪”栏目,并把延安退耕还林列为“追踪”试点之一。作为“追踪记”,如何能“追”出新意,“追”出社会反响,树新华社的“金牌”,对参加报道的人来说是一个考验。  相似文献   

8.
布什总统是类似刘邦型的人物,善于“将将”。布什迄今在外交上做了三件事:强推NMD.轰炸伊拉克和开展盟国外交。对中.俄的定位,向“对手”而非“伙伴”方面偏移,防范心理加剧,施压成分增加。布什的对华政策正处在成形期,美国的名思想库纷纷就中美关系发表报告,以图影响新政府。今年的上半年是中美之间问题比较集中的时期,到今年年底两国关系有望转睛  相似文献   

9.
试论美国第一次退还庚子赔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09年,美国正式开始向中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帮助”中国“兴学”,这是继宣布“门户开放”政策后,清末中美关系乃至中外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颇为引人注目。这个称为“退款兴学”的问题,众所周知,对其后的中美关系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的提出及交涉过程,分析它所产生的根源,对于认识这个问题本身,进而恰当地进行评价,对于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对华政策,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年初,美国总统小布什上台以后,中美关系走向格外引人瞩目。从对台军售、人权问题、轰炸伊拉克后指责中国,到多次“口误”称台湾为“中华民国”,中美关系似乎又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美国对华战略是否已经改变?中美会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有所改变吗?  相似文献   

11.
传媒     
美国媒体“妖魔化中国”的提法是1996年由新华社记者李希光首次提出的。由于李希光等8人所著的《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一书在次年大卖,使“妖魔化中国”的概念流行并引起巨大争议,其影响波及美国。 近日出版的今年第4期《环球》杂志载文分析说,对美国“妖魔化中国”的批评,近年来不断见诸中国报端,与此同时,美国媒体提出了“中国妖魔化美国”的反  相似文献   

12.
白庆祥  倪玉 《军事记者》2002,(11):52-53
今年6月14日至16日,第十三届“中国时事报道奖”评比会在大连召开。趁此机会,我们采访了作为评委的新华社“0001号记者”李尚志。作为新华社国内部原主任,作为第四届韬奋奖获得者,作为中国时事报道研究会原会长(现任顾问),作为活跃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直接采访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记者,李尚志有太多的传奇故事。面对我们这些新闻后辈,李尚志并没有以名记者自居,更没有因为自己的特殊身分而自恃。这位62岁的山东籍的老记者热情地和我们交谈起来。“一年的军事记者生活对我来说虽然短暂,但是谈谈一个老记者的报道生活,可能会对…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两会”报道的17个日日夜夜里,新华社报道组的一百多名同志团结协作,连续作战,顺利完成了报道任务。这是今年开年以来新华社打的一个大胜仗。这次报道导向正确、主题突出,说明新华社的编辑、记者和工作人员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对内对外播发了一百多万字,没有出现大的差错,说明整个报道质量比往年高,被采用的情况也比往年好。  相似文献   

14.
“新华视点”专栏从今年4月13日推出以来,频频出现在众多全国性大报、省地市党报、晚报及电台、电视台和网站上,引起了一定社会反响,已显示出较为成功的品牌效应。 “新华视点”的推出,是新华社针对新闻传播新态势,审时度势,深化改革国内报道的积极应战;“新华视点”的运作,是新华社锐意激活报道机制,科学整合新闻资源的突破性探索;“新华视点”的报道,是新华社发挥新华品牌的权威性,大胆地以深度报道专栏为形式,更加强有力地引导舆论的可贵尝试。“新华视点”的初步成功,带动并展示了新华社在国内报道上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康健 《传媒》2016,(20):45-47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美国媒体的主要报道内容之一.将美国主流媒体关于中美关系的新闻报道作为文本分析,并通过分析文本的框架建构过程来揭示美国媒体如何建构中美关系、塑造中国形象、引导社会公众对中国的理解和认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4日,新华社播发《浙江临海:政府图政绩学校比气派》一稿,报道浙江临海市多所中小学在政府推动下。不惜背债几千万元甚至高达数亿元.竞相攀比迁建豪华校舍陷入困境的现象。浙江省台州市委机关报《台州日报》等60多家媒体刊登了报道。然而,临海市的一位主要领导看到报道后,在一次干部会议上.公然指责《台州日报》刊载新华社“这样的文章”“不负责任”.  相似文献   

17.
从“长篇大论”中浓缩出的精品王星桥今年年初,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收到联合国分社发来的一篇专访,题目是《不要盲目崇拜“奥斯卡”金像奖———访著名电影导演谢飞》,这篇2000多字的专访,主要是肯定正在美国推出的中国电影《黑骏马》,并告诫读者不要盲目崇拜“...  相似文献   

18.
2月22日下午,望着美国总统布什乘坐的“空军一号”在云层中慢慢消失,新华社的记终于长长地松了口气,布什访华报道顺利完成了,没有出现任何政治、事实和技术性差错,所有的重要活动报道时效均快于国外通讯社和其他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28日至4月13日。新快报推出了《麦当劳肯德基用工调查》系列报道。整组报道持续半个月,引起了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以及美国CNN、华尔街日报在内的国内、国际知名媒体的高度关注.它们纷纷追踪报道了“麦当劳肯德基薪金门”事件。  相似文献   

20.
2001年以来,中美关系可谓风起云涌:人权大战的预报已经拉响,伊拉克光纤事件的口舌之争仍未落定,在中国被视为“邪教教主”的李洪志,在美国却被少数议员提名参选“诺贝尔和平奖”,至于已经让大半个地球沸沸扬扬的TMD、NMD,更有随时引爆论战的可能…… 但是,中国权威国际问题专家认为:这些仍非中美关系的核心,中美关系的关键时刻将在未来的三个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