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道德情操的养成是一个世界性的同题。培养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是任何教育都回避不了的同题,而且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古至今人们为此做了大量的探索。特别是当今社会全球化、网络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难度都加大加重了。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合格人才的重任,更应努力探索在新形势下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原则和方法。本文试图从当前学校德育中的一个问题入手,指出我们德育工作存在的一个显著误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予以深入分析,提出加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3.
中国走向世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着人们道德观念的巨大变革。道德观念的继承、学习和创新不可避免地提到了大学的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4.
开展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必须立足时代特点,遵循德育工作“小、近、实”的原则,突出学生的道德体验。在实施中要以“四个任何”为抓手,有效地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要求,这是扎实开展学生道德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紧紧围绕“五爱”、“五自”和“五种良好习惯”,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是扎实开展学生道德实践活动的基本目标。以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促使学生道德实践活动系列化、主题化、社会化、主体化,提高了道德实践活动的实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是我国对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种新的理念,本文从目前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的现状出发,指出了道德价值观对学生的重要性,从而揭示了我国目前德育校本课程开放的必要性。在介绍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中,文章主要介绍德育的功能以及为了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应采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家都很关注,学者们提出了不少好的理论和建议,一些中小学也创造了适应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德育模式。但我们同时感觉到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有突破性的创新。就目前学校道德教育工作来说,起码有三种状况需要改进和突破:一是教育者凭着良好的愿望对学生进行简单说教;二是凭借某些部门  相似文献   

7.
梁隽 《广西教育》2010,(35):15-16
道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把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殊个体,他不会机械地接受道德原则。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柏格和教育家杜威等提出“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道德生活经验,发展良好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8.
<正>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由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和中国伦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道德性,是社会的道德性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人类社会是道德的,而教育又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说教育是具有道德性的。教育的道德性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可以通过坚持人本的教育思想、将直接道德教育与间接道德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和营造充满道德精神的教育环境等方式来提升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哈佛大学的实践教育模式,不同于现代研究型大学强调科研实践、应用型大学强调技能实践,强调的是道德实践观导引下的全面熏陶,具有以下特征:人才培养目标上,从培养自由人到有教养的人;教学内容上,促进自由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学方式上,强调活动导向的学习;教学制度上,重视显性课程之上的全面育人环境营造。哈佛大学的上述制度设计,共同塑造出传统精英大学独特的实践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我校秉承二十多年来积累的德育经验,立足现实,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创新,逐步开拓道德实践教育活动的新途径,形成了以校本课程为契机,"做一个好人"的德育工程。此项教育工程落实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全方位塑造优质的人文环境,使师生在良好的人文思想下接受熏陶和成长。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教育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具有持续发展的后劲。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提倡学生创新不是要让他们没有限制,无拘无束,而是要从常规做起,注重过程,显现个性,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意志品质、探究精神、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德育实效,强调发展人的潜能,焕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要使学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一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二要方法具有系统多样性,不同的德育方法进行不同的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德育效果。能否构建出内在的、开放的、良…  相似文献   

13.
李好 《湖南教育》2002,(19):18-18
道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头戏”,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相当大的,可从教育的效果来看,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是德育工作者对中小学德育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重德育知识的灌输,轻德育能力的实践,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重视道德教育的内化,尤为突出的是道德实践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显得十分薄弱。笔者认为改革德育实践模式有助于道德教育实效的增强。一、当代道德实践模式的理论探讨重视道德实践就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被动灌输”。德育工作必须是一种主动的教育过程,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对于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4.
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推进校园民俗文化教育,将其与中学德育工作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文章从改造环境、注重民俗文化教育的校园铺陈,依托阵地、注重民俗文化教育的资源整合,开展活动、注重民俗文化教育的魅力展现等方面,对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教育必然具有道德要求的缘由 教育必然具有道德性,是社会道德规范和人的本性在教育活动中的集中反映。从教育的本体功能上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就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道德指向性。教育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挖掘人的内在潜能,解放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提升人的地位,这是其最终目的。这就体现了教育的人道精神,体现了教育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教育就应具有人道、理性和公正等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6.
17.
当代道德的嬗变与教育的道德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 ,社会每一个细胞的变化都会对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社会道德 ,是人们的教育理念的底蕴 ;教育 ,作为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 ,其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意义 ,因此 ,从道德的维度审视教育 ,是教育研究一个不可或缺的视点  相似文献   

18.
学生道德实践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人,就必须借助道德实践。目前不少的道德实践存在明显的缺陷:具有不道德性;违背实践的本质要求;追求形式而不注重效果;是运动式的而非经常性的。理想的道德实践应是主体参与式的、具有一定的深度、空间开放、经常性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实践在道德现象中的基础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实践是人类既改造社会又改造人本身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在整个道德生活、道德现象中具有基础地位.这种基础地位充分表现在它对道德意识、道德关系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注重道德实践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对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