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备课≠备教案什么是备课 ,顾名思义 ,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 ,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中 ,管理者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 ,项目填得齐全 ,那谁的备课就是充分、认真的 ;如果谁没有写教案 ,那一旦发现 ,就会被戴上“没有备课”的大帽子 ,不仅要受批评 ,甚至有年度考核不合格面临解聘的危险。于是乎 ,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这实在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 ,观念上的误区!本文不打算探讨教师年年重复写教案这种行为的实效性如何 ,单就对备课的理解而言 ,写教案决不就是备课…  相似文献   

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劳而无功。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上课需要认真备课,园长管理是否也需要认真备课?管理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艺术;园长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3.
备课浅谈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而当前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教学工作的主旋律,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各类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备课是课堂讲授的依据,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课堂讲授的水平,从根本上来说,决定于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但认真备课对于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意义,因为我们教学对象(学生)的不同,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讲授的方法和手段也可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每次上课都应重新认真备课。下面就我的上课情况略谈主要的几点:  相似文献   

4.
张丽华 《学周刊C版》2010,(10):181-182
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它是教师职业中最习以为常的,然而又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对象千变万化.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变为学生的财富.使学生喜欢你讲的课,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认真的准备——即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要认真做到“八备”,即备教学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备课堂提问、备板书设计。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说上课是关键,那么备课是基础。怎样备好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益,优化育人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校长应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查等教学环节提出规格要求,并加强指导与检查。 一、对教师备课的指导与检查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加强教学预见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抓好教师的备课,认认真真地指导与检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要件。长期以来,在指导教师备课上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四备”、“五认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五认真”即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做到明确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认真了  相似文献   

6.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摸清学情,科学地预测课堂“风云”,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稳操胜券。然而笔者最近到一些学校听课、调研时发现,有些教师随意“超越教材”。如教师不熟悉教材,不了解编者意图,把握不住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随意,教学流程混乱,课堂教学好似脚睬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那么,怎样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呢?现结合自己上课、听课、调研等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仇爱 《现代语文》2009,(1):60-61
备课,这一环节无疑是上课的前提和基础,不能充分地备课就谈不上好上课,更别说上好课了。一个认真负责的教师,一定会在课前充分地作好准备,一个求创新求进步的教师面对曾经教授过的文章也一定会进行教学反思,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补缺补差,求新求变,而不会年年翻“老唱本”。而作为刚走上讲台的教学“生”手,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各环节连续活动的整体,师生课堂上的活动只有依照精心设计的教案的思路进行,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否则,容易引起教学上的随意性,出现思路混乱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做到课前既备大纲、教材,又备学生,精心设计、认真编写教案,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应该首先肯定的。当然也有少数教师因没有认真备课,草率走进教室而陷于窘境,这里且不谈这类问题,就是认真备课的教师课堂上也会经常遇到“冷不丁”的问题而感到棘手。特别是在外出听评课中,也常遇到这种情况,弄得上课教师大不自在,影响讲课效果。要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备课时要有进行课堂“随机教学”的准备,并且善于“随机处理”。这与我们所倡导的认真备课,认真编写教案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9.
曲凯 《教学与管理》2004,(12):34-36
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一节课上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即备课)。认真备课,不仅针对新上课的教师或上新课的教师,就是有相当经验的教师,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现实教学中,不认真备课、为了检查而应付备课、甚至不备课就走进课堂的教师也是大有人在的。如果教师抱有这种工作态度,不但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也会给教育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根据目前备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认识上和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罗兵 《教育论坛》2004,(4):32-33
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上课,是教师根据教材、大纲进行课前设计,准备好教案,然后在课堂上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下课铃响后,教师就“大功告成”了。  相似文献   

11.
子瑜 《教育文汇》2011,(6):21-21
“推门听课”似乎表现出学校管理者的一种特权意识。他们借管理之名,任意进入他人的教学现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和心理产生威胁,往往令人反感和不快。然而,“推门听课”又确实是管理者了解课堂教学真实状况的一种形式,对提高教师备课、上课效率等均有积极意义。难道二者之间真的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为此,笔者试为“推门听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备课即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它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上好课必做的“基本功”。通过悉心备课,教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进行分析和把握,对教学情境进行充分预设,为课堂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区教师应立足本地区实际、冲破传统应试思维的束缚,澄清对备课的一些认识,真正做到以理论作为教育行为的先导,使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乐园,使课堂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周蕴倩 《现代教学》2008,(7):117-118
什么是备课?《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备课下了明确定义:“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的重要性,人人皆知。  相似文献   

14.
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备好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取得教学主动权。 近年来,笔者在指导教育实习工作中,曾深入到一些学校,感到有些教育师,特别是新教师,他们虽然能做到认真备课。但却重教参、轻教材,在认真阅读、分析处理教材方面缺乏一定的“内功”,往往在对教材并不十分掌握的情况下,就忙于写教学计划,匆匆上课,因此对他们必须给予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备课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备课的过程主要是精心阅读、深入分析教材的过程,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过  相似文献   

15.
备课是教学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高质量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在深化教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备好课更显得异常重要。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下负担,教师唯有在备课上下大力气。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要上课必先备课。授课效果不好的根源就在“临阵磨枪”,备课不充分,上课时“信口开河”。然而这个简单的道理长此以往并没有引起教师的普遍重视,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没有高度的认识。往往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尽管他们也讲备课,也在备课,但质量不高,谈不上认真,更谈不上精心,有的在备课笔记上草草写几行算作备课,  相似文献   

16.
《天津教育》2012,(5):3-4
聚焦课堂,深化课改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〇二中学重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认真抓好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课外辅导等基本环节,坚持对教学工作进行阶段性的分析和总结,结合各年级具体情况突出教学目标管理。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学科组特色,  相似文献   

17.
笔者亲眼见到过因为教学参考书没有及时下发,有的教师没法“备课”而不能上课的现象;平日里,把“照抄照搬”教学参考当成是备课的人更是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应该大力的倡导教师找回备课中的“自我”。  相似文献   

18.
张丽 《陕西教育》2009,(12):69-69
以往语文教师谈及语文教学的艰辛,无不感触良多:教师辛苦备课、认真上课、仔细批改作业,可就是挣脱不出“少、慢、差、费”的怪圈,甚至还招来骂名。这让奋战在教学一线、有着高度责任感的广大语文教师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相似文献   

1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上好一堂课,自然少不得课前精心准备。备课,就是上课之前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把备课等同于分析教材、编写教案,随着教育环境的变迁,语文教学在现代价值体系观照下,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课堂教学表现为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作为教学起点的语文教师备课活动,呈现出将“预设”和“生成”整合于一体的趋向。  相似文献   

20.
洪岳 《现代语文》2006,(9):42-42
小学语文教学中“初读课文”,一般都是列在上课伊始,旨在疏通文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通课文,此为其一。其二,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有总体感觉——大致读懂课文。而实际教学中,上课伊始,学生刚刚从课外走入课堂,注意的转移并没有这么快,注意力没有全部转移到课堂之上,再加上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往往出现学生讨厌“初读课文”,不认真“初读课文”的现象,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往往打个折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