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苏轼词作中,写梦词的数量可观且内容丰富多样。苏轼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与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其写梦词作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抒情真挚构思精巧、虚实互转相辅相成、意境朦胧风格清旷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把握苏轼的文学创作历程及其文学地位,不能不推究北宋党争对其的影响。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北宋朋党之争,对苏轼的政治生命和文学创作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轼一方面具有党争双方喜同恶异、党同伐异的主体性格,另一方面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体性格,即"危言危行、独立不倚、不为苟生、有益于世"的主体性格。正是北宋党争中苏轼的这一独特的主体性格造就了苏轼的文学业绩。  相似文献   

3.
苏轼一生创作了许多极富艺术特色的题画诗。这些题画诗不仅取材广泛、诗体多样,而且极具思想性、人文性。品评苏轼的题画诗,不仅可以从独特的意象中感悟人文情趣,更能从一个新颖的角度体会苏轼温暖旷达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悲剧性的人生意识贯穿了苏轼的创作,体现出苏轼具有强烈的悲剧生命意识.他认同和接受儒家思想,保持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在生存困境中坚持东方式的道德自律;他选择了佛道思想对主体心态的调节功能,抛弃其虚无.用"譬如法"消解苦难,用一切从零开始的思维方式,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开始人生.他对待生命的方式在宋代是最独特的,苏轼因而也成为宋代文化最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与纸面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在创作、传播、接受等诸多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平民化的审美情趣、互动性的审美过程、读屏化的审美方式、超文本的审美特质,等等。究其成因,集中体现在网络化的传播机制、网民化的创作主体、游戏化的创作动机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摆脱成人的审美标准,尊重与欣赏每个幼儿的美术作品,从他们的美术作品中观察幼儿的内心世界,解读幼儿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充分引导幼儿将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进行创造性呈现,最终构建以幼儿为主体、符合幼儿审美价值的受教育环境。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增设艺术背景、添加辅助材料、加强视觉效果、构架立体形象等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将美术作品进行情趣化、情境化、立体化的呈现。  相似文献   

7.
苏轼诗中的"病兽"意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轼的诗中存在着大量的以“病马”、“瘦马”为代表的“病兽”意象。这类意象作为苏轼审美情趣的凝结,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对苏诗中的“病兽”意象的作用进行研究,并分析这类意象的审美内涵及苏轼钟爱这类意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辞达”说是对孔子“辞达”说的创造性发挥,是苏轼一生创作实践的总结,是他学思想最成熟的表现,是他独特审美情趣的集中表现,更多地表现了他学思想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不仅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还在词中浸透了其独一无二的生命意识,给后人以无限的深思和启迪.在苏轼现存的词作中,体现其生命意识的占据了很大比例.苏轼独特的生命意识的形成也和其曲折多艰的人生经历有关.深受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潮影响的苏轼积极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其建功立业、致君尧舜的抱负却与现实严重相背,继而追求自己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面对人生的风雨坎坷,苏轼又表现出了一种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在生命本体上,苏轼还认为人生若寄如梦,应理性地看待人生的分合集离与衰老死亡.这些都在其词作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和证明.  相似文献   

10.
王健一 《考试周刊》2013,(42):177-178
教师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应通过树立主体意识,鼓励独创思维,重视指导方法等策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独特的创造个性,尤其是审美独创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与苏辙的书法均受到苏洵的影响,在技法方面还取法颜真卿、李北海等人,形成自己独特的书风,传世作品也成为后人临习的典范.苏轼与苏辙的书法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技法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但又有各自的独特风格,显示出二人对书法艺术审美的各自特点,以及不同的主体精神.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题西林壁》一诗蕴涵着独到的审美情趣与深刻的人生哲理。苏轼把庐山作为万物以及人欲无穷的象征物,指出了人欲的无可避免与悲剧性;同时提出了走出庐山的超越思想。作以独特的辨证方法来看待、处理自身的欲望,不断强化超越自我的人生信念。  相似文献   

13.
一直喜欢苏轼的文章,并不仅仅因为苏轼其人的洒脱超然,也在于其文章本身体现出来的浓厚的文学色彩与情趣。  相似文献   

14.
柳永和苏轼一向被认为是词风迥异的两位词人。其实,柳永的词作曾经启发和影响了苏轼的词创作,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赋式的铺叙范式、鲜明的主体意识、通俗性的题材、明白如话的语言和雄浑博大的气象。  相似文献   

15.
本从主体审美意识的角度,综合考察了大漠诗人吴修纲诗歌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的自由意识、家园意识和忧患意识,同时将三置放于化透视与心理分析的宏阔视野上进行打量,借以追踪和探究了诗人独特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6.
转变阅读视角,美化语文课堂,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美育功能回归的标志。语文阅读从网络化走向体验化,从量的扩张转向心灵的内蕴。因此,在品析词句、创设情境,体会人物,享受人性美上,女学生的教育就有必要体现自己的主体意识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有效问题”能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与行为的教学问题.它具体反映在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有效问题”的设计主要体现为问题的“生活化、情趣化、梯度化、延伸化”. “问题生活化”反映教师突出课程教育价值的意识,“问题情趣化”反映教师重视课程学习心理的诱发,而“问题梯度化”与“问题延伸化”则反映教师关注课程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河南地处中原,以“儒学”为核心的农耕化孕育了丰富的中原化,造就了淳朴善良、崇礼习尚的朴实民风。中原化的理性内省精神,人士大夫传统的忧患意识、参政意识,“儒家”化的“忠、孝、廉、节、义”的道德观念,造就了河南人民独特的艺术审美情趣,确定了河南地方戏曲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19.
徐辉 《语文天地》2015,(11):74-75
进入新世纪后,“活力课堂”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追求与课堂模式。在后课改环境下,出现了众多不断维新的“活力课堂”思想与模式,尤其在语文“活力课堂”的构建上,大多是从空间的开放互动、内容的丰富多彩、方式的灵活机动和生成的主体多元来定义与建设的,而较少是从教学内涵与本质来探究的。笔者认为,语文“三情化”教学才是语文课堂活力的根源,即情趣化、情境化、情怀化。一、语文教学“情趣化”语文教学“情趣”主要是指教材文本中及  相似文献   

20.
魏晋玄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想,自晋以后,一直以弱化的潜流形式存在于历代士人的精神结构之中,苏轼身上更有着强烈的"玄"的味道。其画论的主体精神,像"诗画一律""常形""常理"观以及"空故纳万物"等思想,都与玄学思想有相通之处。而追根溯源,苏轼画论形成的原因与其"性好老庄"、超然旷达的人格修养分不开,又与北宋文化背景下苏轼自身独特的经历分不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