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邦一生创作很多优秀的钢琴作品,而"革命"练习曲这首单一形象的作品,整曲在悲痛和愤怒的情绪中写成,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作品.本文从练习曲的种类、肖邦"革命"练习曲的创作背景、结构分析、弹奏要点方面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阅读,我们不但要读古代、现代经典,还要读当代的作品——时文,最终是写出自己的作品。写出自己的作品才是语文学习的目的。读古代、现代作品,是为了更好地读当代作品。阅读能力最终是体现为解读当代作品,对当代作品作出自己的评说,阐明自己的创造性见解。  相似文献   

3.
徐婷 《现代语文》2008,(1):88-91
李安的作品,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中西文化的比较、对峙、相互适应乃至融合,从中可以看到其强烈的文化归属意识.对于李安而言, "故土"作为相对于寓居地美国出现的概念,被泛化为整个中国的形象.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泛中国化"的色彩,重视在作品中灌注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关注,而不拘泥于对某一地域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读"流行",还是读"经典"?如果让现在的中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一定会听到洪亮的声音:读"流行"! 现实确实如此. 近期,武汉市洪山高中高级教师黄荣光对116名高中生进行了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主动阅读经典名著的学生不到8%,更多的学生倾向于当代、当前出版的作品,同龄人的作品、网络文学是他们的最爱.其中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的作品成为今年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流行色".  相似文献   

5.
鉴赏古典诗歌是高考语文试卷的常规题,从2002年开始以主观题的形式来考查,考生普遍感到难度增大了,得分困难了。其实考试说明对鉴赏古典诗歌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很多学生阅读一首古典诗歌作品,往往是"明心"不"明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明清时期的小说中,许多作品都借助了“因果”之说的模式。并且,在这一类小说中对于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刻画上,许多作品里都表现出了人物的命运主导性这一特点。我国明清时期小说中这一类依托“因果”之说、反映命运主导性特点的作品,表现了我国古代独特的民族文化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7.
世界著名教育家伊瑟尔提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释科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姚斯说:“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界。”这两位大师不约而同地强调作家创作的作品与阅读过程中将作品具体化的读者之间的融合。那么读者是如何融入到作品之中,并赋予作品新的意义的呢?笔者将引入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即“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8.
冰心是“五四”文坛上的“爱的歌者”,她以童心和母爱为主题,创作出了一批清新婉丽、情致独特的作品。然而,当今天时代的光环褪去后,再去审视冰心的作品,就会发现有一种“说教气”弥漫其中,这表现在叙事结构自觉选择两种预设模式,人物形象塑造过于简单化上。本文将从时代选择、基督教思想文化、作家的文学起点与思想局限三方面试分析之,并揭示出冰心作品在其当下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活太闷了吗?吃饭、学习、看电视、睡觉,老套的玩意儿每天循环,为什么不换个样?来“时尚e族”吧,这里有时尚有文化有幽默也有快乐,当然还有谁也替代不了的梦想。把您的服装设计作品、摄影作品、烹饪作品、形象设计、装潢设计作品……写成文字或拍成照片寄给我吧,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来信请寄杭州市庆春路219号602室“时尚e族”栏目收。  相似文献   

10.
"音响"是指社会生活环境 中的各种声音。我们在阅读文学 作品时常常能发现,作家们在写 到一定的语言环境时,会使用一 些象声词,使作品产生一定的 "音响效果",给读者产生一种如 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感觉。如《董 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就多处 写出了音响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安妮宝贝作为当红女作家,其前期作品坚持黑色主题,"辞藻阴郁艳丽,行文飘忽诡异",充满小资式的自恋阴郁、颓废唯美的末世情绪,被人称之为"盛开在网络上绮丽诡异的伤花".而后期作品<莲花>中,一改过去的阴暗晦涩,风格如作品所隐喻的"超脱莲花"的盛开,空灵清新、笃定明朗.  相似文献   

12.
课程作品包括课案作品、课堂作品和课感作品.它是教育专家课程体系的主观具体呈现和展示.课程作品体现了建构者的教学改革背景,蕴涵了他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具有启迪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读鲁迅的作品时,细心的读往往会发现鲁迅常常把“介绍“一词写作“绍介”,如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在提到创办朝华社的情况时说“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学,……。”可是,在鲁迅其他作品中,有时也用“介绍”一词,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介绍”和“绍介”交替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晚年创作的小说《阴影线》是一部在文学批评界公认的经典作品。康拉德自己宣称《阴影线》是一部“简洁而又颇为复杂的作品”。文章在考察了该小说的表现主题、艺术手法包括叙述手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它的“简洁”和“复杂”之处及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认为《阴影线》就像一幅中国的写意画,正是由于各种对立统一的艺术因素才使该作品呈现出一种立体感,成为一部宽广而又厚重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呈现出了“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和“上海孤岛文学”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苏青作为“上海孤岛文学”中一位重要作家,其独具个性的创作、独特的视角,在备受读者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争议。而大家关注的多为她的大胆直率、她的女性思想,殊不知“世俗化”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她的作品中多日常生活琐事、饮食男女、婚姻生育等,这些构成了她作品中的“俗”世界。文章将着重探讨她作品中世俗气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体"是先秦时期一种表现"语"类作品的重要文学体裁,是"语"类作品的表现形式。对于此体裁,笔者主要探讨以下3个方面内容:一,"语体"的界定;二,"语体"存在的表现;三,"语体"存在且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语言大师,其作品中的大部分语言堪称现代规范汉语的典范.其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以优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意境,打动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相似文献   

18.
大概由于“滥觞”一词偏于古奥吧,很容易用错。请看:①进入现代,情形大不同了。文学品评早已超越了作品本身,无论气概声势,文论都大有压倒作品之状。在原本颇为天然的文学园林里,随时随处可以见到各色理论的旗帜遮天高扬,各种批评的弓弩飞矢如蝗。我观当代中国文坛,文论滥觞,便是文学发展自壅其流、自乱其章的一大悲剧。(林文询《岁月忧伤·文论滥觞及  相似文献   

19.
"广东音乐"是属于我国岭南地区的一种民族器乐音乐,形成于二十世纪初.因此"广东音乐"改编合唱的作品是属于器乐音乐改编合唱作品的范畴之内.器乐作品改编成声乐作品,必定会有为改编的作品重新填词的工作,部分作品为了更贴近音乐的要求,运用了大量的虚词.由"广东音乐"改编的合唱作品也经常使用虚词,其使用手法与作用各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颖菁 《文教资料》2008,(27):17-19
本文分析了当代女作家作品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对西方"救世主"形象的塑造.本文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了这一塑造方式的特点,并对生成原因和隐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