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婚姻观念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婚姻观念的嬗变主要表现在婚姻自由、择偶观、晚婚、离婚、再婚和军婚等方面.其中,婚姻自由作为这一时期婚姻文化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婚姻的家长决定权,弘扬了自我意识和追求自由的勇气,成为新中国婚姻观念的主流.这一时期人们择偶更注重政治思想一致,追求互相爱慕与情投意合,逐步改变了以金钱、相貌取人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念;同时,倡导晚婚、尊重和保护军婚等观念逐渐形成,离婚、再婚成为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社会革新多元的冲击下,广州婚俗以西化为根本特征,在婚姻观念和行为上变化如下:媒家馆、相睇等趋于社会化公开化的媒介形式出现;主婚权力下移带来自主择偶和择偶形式多样化;离婚现象增多以及女性获得离婚权等。婚姻礼仪上,六礼向三礼、四礼的简化;“阻头”“验贞”“开叹情”等陋俗渐趋势微;婚礼服饰西化等。新式婚俗尚未成为当时婚姻生活的主流,但中西混杂、新旧并存恰恰寓示着广州婚俗正历经革新而逐步开启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择偶是婚姻建立的前提,其行为受婚恋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当今众多择偶理论之上,内隐择偶观理论又被提出,无异将对择偶理论予以丰富和充实,促使择偶理论的再发展。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初中国婚姻变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初,在中国社会大变迁的背景下,处在生活表层的婚姻发生了显的变化。婚姻主权下移,择偶标准变化,离婚、再嫁自由,婚姻程序趋简及“明结婚”的出现则是这一时期婚姻变动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择偶观念和择偶行为发生更加明显的变化,逐渐摆脱传统的婚姻模式的束缚而接受现代婚姻行为规范,体现了更多的进步性和人性化.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告别了传统的结婚风俗,形成了一种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现代时尚的婚礼形式.文明结婚的风俗已经在农村得到普遍的认可和采纳.随着乡风文明程度的提高,未来农村的婚俗将会在继承传统婚俗中合理因素的同时向更科学、更合理、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婚恋价值观是青年个体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是青年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的择偶、恋爱、婚姻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非诚勿扰>等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爆反映了相亲过程的娱乐化,体现了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化和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探寻帮助青年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价值观成为当代青年研究...  相似文献   

7.
两村爱情婚姻故事都体现了追求自由、为爱抗争和渴求幸福、向往美好姻缘的人生追求,行善得妻、知恩图报的价值观和男女平等、夫妻间要相互忠诚、重义轻利的伦理观;在婚姻的获得途径、婚姻理念、婚姻严肃性及择偶标准等问题上又存在差异,原因在于伍家沟村受武当山道教思想和"万物有灵"观的影响较大,而耿村受燕赵侠义文化和儒家思想的浸润深远。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是婚姻习俗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阶段,从《申报》的大量评论里可以看出当时婚姻习俗的变化:早婚、纳妾、闹新房等旧式婚姻陋俗遭到废除和抵制,婚礼节俭、集团结婚和新式择偶要求出现并得到大众提倡。民国时期的婚俗虽有了一定的发展进步,但有些婚姻陋俗仍然存在,传统婚俗的现代化并未在民国时期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9.
《学习之友》2013,(4):61-62
不管在哪个世界,只要有两性,择偶就是一件天大的事!不过,择偶标准却一直都很多元,即使是鸟也不例外。有的鸟是典型的“外貌协会”成员;有的比较实际——“婚房必有,豪宅更佳”;有的则以对方能否抚养后代为准绳……决定这些不同选择的,正是对优良基因的选择和亲代投资的博弈。如果你是无房无车无票子的青年,就更应该来参考一下这些鸟的婚姻了!  相似文献   

10.
90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择偶特征体现在择偶动机呈现多样化趋势,择偶方式以自由恋爱为主,择偶标准呈多元化趋势,大学生择偶观受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体的影响,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要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加强婚恋道德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1.
婚恋的道德基础是由性爱、理想、责任三种因素构成的男女双方的真挚感情。没有性爱的婚姻是同情,没有理想的婚姻是类聚,没有责任的婚姻是姘居。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进步,择偶标准也在变化,这是正常的,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无论如何变化,择偶要坚持三个要求是不可忽视和淡忘的。对男子来说,第一,为未来的孩子选一个好母亲;第二,为父母选一个好媳妇;第三,为自己选一个好妻子。对女子来说,第一,为未来的宝贝选一个好父亲;第二,为爹妈选一个好女婿;第三,为自己选一个好丈夫。泼妇、贵妇、荡妇,懒夫、懦夫、野夫,是万万不可作为伴侣而入选的。  相似文献   

12.
择偶观折射着一个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由于所处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多元化的环境影响,我国当代女大学生的择偶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他们更要求婚姻自主,性观念开放,视婚姻为就业捷径——急婚族,择偶存在玩玩的态度——闪婚等。而80后女大学生的择偶观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女性群体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女性的婚姻家庭状况,同时80后女大学生的择偶观也从侧面反映了同时期婚姻模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16—18世纪英国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上层阶层的择偶标准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对感情、年龄、地位、财富、宗教信仰和品德等因素都要加以考虑,虽然承认爱和感情是婚姻的前提,但更注重婚姻的物质基础,强调门当户对。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很多经济行为背后可能隐含着择偶动机.基于此,首先介绍了进化心理学中关于择偶的理论,然后回顾了近年来西方学者在以下三方面的研究:性别比对经济行为的影响,经济衰退时期的消费行为,炫耀性消费.了解人类经济行为背后的择偶心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的经济决策和行为.  相似文献   

15.
元代婚恋剧中,女性形象大多性格鲜明,在爱情上积极主动,在婚姻上有自己的主见,敢于选择自己理想的配偶,而这一理想的配偶标准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书生。书生成为女性择嫁的主要对象折射出女性择偶标准的一大变化,显示了当时女性较强的自主意识,也揭示了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元代文人希望通过得到女子青睐的情节来求得心理补偿的创作动因。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婚恋观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婚恋观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的问题的一种基本的看法和态度,随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随着大学生中恋爱现象的日益普遍,当代大学生对恋爱和婚姻的认识及态度,对高校德育是一个挑战。通过对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择偶标准较为理性,注重个人品质;恋爱婚姻指向性不太强,婚姻信任度不高;对“性”的态度更为开放和宽容。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提醒高校德育工作者:对于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和行为决不能简单的回避或漠视,而是应采取相应的得力措施,来消除其不利因素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及婚姻的本质、目的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硕士研究生是我国培养的高级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恋爱动机是什么,择偶标准是什么,如何看待爱情中物质的地位以及对爱情的结果持何种态度等这一系列的观点都将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农村婚姻中的门当户对规则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门当户对是中国农业社会一项传统的婚姻规则。民国时期的中国农村社会,此项规则还有巨大的惯性,并在广大村民择偶的过程中,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由于社会的变迁,传统婚姻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人们的婚姻由过去父母包办逐渐走向自主择偶,青年男女开始享受自由的爱情生活.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具有了提出离婚的权力,离婚后的妇女也被社会所接受.这与当时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中国开明人士的呼吁、女子教育事业的兴起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当代都市大龄“剩女”在婚恋方面遭遇不少尴尬与困境,这与“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的婚配模式的历史形成及其所导致的两性择偶标准的差异息息相关,可运用社会学“择偶梯度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予以分析.“婚姻结构性失调”是由两性择偶权的不平等导致的,“剩女”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权思想和性别等级制度.因而,要解决“剩女”问题,就要改变传统的婚姻和择偶模式,改变婚姻关系中“男强女弱、男尊女卑”思想,并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模式.女性只有在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真正得到提高,在择偶中才能和男性处于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