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政治学主要研究城市的权力结构和治理结构,两者构成梳理城市政治学范式转换的主要线索。就前者而言,它相继出现精英主义和多元主义城市权力结构论、城市增长机器论以及城市政体论等理论。这些理论的演进实际暗含了两种权力观的更迭,即由社会控制模式的权力观转向社会生产模式的权力观。就后者而言,它相继出现传统区域主义、城市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区域主义等理论。这些理论的转换预示着城市治理结构由突出政府统治转向强调协同治理。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两大线索出现融合,从而使得城市政治学的核心范式由关注谁统治城市转向探讨如何治理城市。无疑,这些范式对于推进我国的城市政治研究、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均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韦伯为代表的“城市论”的理论强调中西封建社会中城市性质的根本不同,并将此作为解释东西方社会历史发展差异的关键因素,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就“城市论”中的关于非封建的工商业城市与政治中心的封建城市的差异问题作些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城镇体系是城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本就零陵北五县市分析其城镇体系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运用区位论、城市理论,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本区域镇结构和功能构想,并探讨其体系建设布局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镇体系是城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本文就零陵北五县市分析其城镇体系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运用区位论、城市理论,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本区城镇体系结构和功能构想,并探讨其体系建设布局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指出,“2l世纪的区域竞争,将以文化论输赢”。文化在城市品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廊坊正在由功能承载型城市向文化创新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当抓住文化创新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廊坊本身的文化资源,着力培育城市文化品牌,促进廊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位(Location)一词源自德语Stanort,意为定位置、场所。在经济学中,它主要指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区域场所。实践证明,人类只有在最佳场所下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区域场所包括所处位置、交通、市场、经济环境等许多基本要素,即区位条件。良好的区位条件有助于吸引资金、人才、技术,有助于对外联系和对外开放,因而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近十多年经济发展迅速,无不与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关。因而对区位的研究一直是经济界的一大课题,形成了诸如工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许多理论。  相似文献   

7.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区域发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使自然资源可持续供给,并有相应的新资源观做理论基础。本文就区域可持续发展,新资源观等理论结合“天人合一”思想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人地关系论精华在时代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美学角度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人地协调论的基本内涵,即人地协调在本质上就是谋求自然美,发展美和生活美。二是论述了人地协调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作用,指出人地协调论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活的灵魂,对于选择与确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与政策体系,造就人类自身的行为美,塑造区域形象的整体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系统论、协调发展论、区域经济学以及旅游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按照一定原则构建旅游产业、教育、人才三维互动协调发展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定量分析西安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之间的协调度,并与国内其他城市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对西安旅游产业、教育协同发展进行问题诊断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个城市的制导管理效果往往是通过这个城市是否正确处理了它自身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之间的关系,它对区域经济的牵动力、辐射力大小反映出来。研究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分析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的互动作用,可以解决城市经济管理的外延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类居住的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考生在遇到城市布局、地域形态、空间结构模式与城乡规划问题时,常常不知如何回答,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中心城市无疑是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决定因素.河北城市的薄弱环节就是大城市带动能力差,次中心城市对县级市镇带动能力差,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调整城市功能,突出省会石家庄在冀中南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地位;成立跨区域协调组织,制定冀中南经济区发展战略;基础设施无缝对接,构建“同城效应”,着力打造总部经济,以错位竞争造就完善的产业格局.以中心城市崛起撬动和提升整个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多个城市提出建设CBD,反映了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正逐渐加快,城市经济实力得到了一个质的提高.其次,随着全球经济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全球城市需要更高质量的协调与合作,这就要求城市各种功能在中心区域重新融聚.  相似文献   

14.
柴尔德"两次革命论"的哲学基础与理论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提出了“新石器时代革命论”和“城市革命论”,他认为前者是文明起源的开始,后者是文明形成的标志。“两次革命论”构成了柴尔德文明起源理论的完整框架。柴尔德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起源论有继承和发展,表现在唯物史观、社会分工理论以及对阶级的认识上。但由于历史局限和他自身的理论局限,柴尔德的理论也存在以下不足:时代的局限性、研究区域的有限性、研究不够系统以及将“城市”作为文明起源的标志不确切等。柴尔德的哲学基础具有两面性,他在辩证法方面做得很好,但对唯物史观坚持不够。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释义     
21世纪是“城市世纪”。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文明标志及创新的载体,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具有集聚、规模和辐射等功能效应。2000余年来,城市内涵随历史发展不断丰富。城市化一词的出现至今也有百余年历史,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理解不同。其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不仅是农业人口向非农、并向城镇的聚集,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区域规模、功能作用诸方面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新概念有所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不同学者对城市化动力机制认识不同,但在“推拉”机制上形成共识。不同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相异,而其相同点包括:农业工业化推动、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剩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  相似文献   

16.
城乡规划专业《区域与城市认识实习》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规划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区域与城市认识实习"是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就长期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如何定位、组织、实施、评定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区域与城市认识实习",介绍了操作经验,强调从时间纵轴和要素断面展开实习安排,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地理环境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特征,论迷了黄土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个城市的制导管理效果往往是通过这个城市是否正确处理了它自身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之间的关系,它对区域经济的牵动力、辐射力大小反映出来。研究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分析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的互动作用,可以解决城市经济管理的外延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明显反映出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的比重,特别是许多能力要求的体现,常反映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和运用上,其中有很多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这就提示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区域地理的掌握。一、了解知识系统,掌握内容结构,建立空间概念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总论从宏观上了解自然条件,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以及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分论按分区论述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等,以及地域之间的差异。复习时一般先要了解其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贵州区域就已出现行政建置。明清时,贵州区域的社会经济急遽发展,贵阳、安顺、遵义、镇远等重要城市在规模和建置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成为贵州人口密集的城市。贵州建省以来,贵州区域城镇的兴起均与经济、政治、交通重心的出现、设置、转移直接关联。经济中心的形成发展促进了贵州区域城镇化的兴起。贵州城镇兴起的历程,对推进贵州区域城镇化的进程和发展贵州社会经济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