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瑛教授的《隶楷汉字的造字方法—“新六书”》对隶楷汉字字形构成要素予以系统分析,对现代汉语7000通用字进行全面分析,完善了汉字造字理论.笔者在总结其贡献的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  相似文献   

2.
要说明的问题有三点:(1)辩证地认识“六书”定义的内涵与外延,历史地说明传统“六书”理论的得与失;(2)采取更加达观的态度认识“六书”造字说与“四体两用”说的联系与区别;(3)人文学科不能完全用科学方法来说明,正确把握未来汉字构形研究的导向。  相似文献   

3.
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形体构造与它所记录的词在意义上具有一定对应关系,古人由此总结出六书理论。凡是符合六书造字原则创制的文字为理性造字。以理性造字产生的汉字形体具有构字理据。汉字变异破坏构字理据,但其变异轨迹、动因和内部机制可以解释。凡形体变异能解释,可称变异理据。有的讹变形体经过改造,获得新的构形解释,可称理据重构。  相似文献   

4.
传统“六书”对汉字的区分标准混乱。本文在将“六书”定义为造字法的前提下,通过对传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进行重新梳理,发现传统“六书”划分存在两大问题:造字法和造字意图的混淆、造字法和汉字结构的混淆。第一个混淆主要针对“象形”、“指事”、“会意”字,第二个混淆主要针对“形声”字,以图理清脉络,解答人们在传统“六书”划分上存在的疑惑。  相似文献   

5.
传统"六书"说不能适应现代文字学研究的需要.近现代学者提出了一些新说,但仍不甚理想,各说之间分歧也比较大.因之,现拟跳出"造字"和"用字"的框框,提出汉字发生法和汉字构字法理论,主要是汉字发生法的"二书"说和汉字构字法的"四书"说.  相似文献   

6.
本从现代汉字的字形特点出发,结合其所记录的语言的特点。把现代汉字解释为“在字的隶楷阶段中。记录现代汉语的楷书”。我们主张从现代汉字形体结构的实际出发来分析现代汉字的形体结构。既不回避、也不拘泥于六书理论。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汉字中有一批字的结构既不能用传统的六书说作出合理的解释,也不能用新的三书说作出合理的解释。这些字是人们在原有字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字体的办法创造出来的。这些字多数是原有字的异体字,但也有一部分是与原字音义不同的新字。因此,事实上存在着一种改体造字法。改变原有字体的方法主要有省减笔画、增加笔画、改变笔画形态、更换偏旁等四种。  相似文献   

8.
倪佳 《学语文》2011,(6):80-80
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大多是据义构形的。所以,从早期的汉字字形上,可以分析出这个字在造字之初的意义。传统的字形分析方法是“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是用“六书”中的前四书来分析字形进而说明字义的(转注和假借是研究造字过程中字与字的关系的,不是结构分析)。而有些专家认为汉字结构只要分成两类就够了,一类是象形,即直绘其形;另一类是形声,即半绘形半注音。这种分法其实就是把指事和会意看成是复杂的象形。不管哪种分法。都说明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否定“六书”是六种造字法和四种造字法与两种用字法的观点, 认为“六书”的本义是指六种汉字: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和假借字。文章指出, 后人把“六书”看作六种造字法或四种造字法和两种用字法, 原因在于汉儒解说“六书”时使用简称, 从而混淆了象形字与象形的区别、指事字与指事的区别等。只有把“六书”与“六法”区分开来, 才能还“六书”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一、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教学字义“指事”文字的字义教学“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如“上”、“下”两字,笔画“一”表示指定的地方,笔画“卜”表示物体。这物体放在指定地方的上面曰“上”,放在指定地方的下面曰“下”。再如“末”、“体”两字,这两字是在象形字,“木”上用添加笔画来表义的。树梢指树的顶端,故“末”字在“木”的上面加上一横。树根长在树的下部,所以“本”字在“木”的下方加上一横。教学时要抓住指事字的构字特点,从分析字形和笔画位置着手,通过形象的教学掌握字义。会意字的字义教学。…  相似文献   

11.
汉字在近5000年的演化中,经过隶变、楷体压缩成了方块字,但它依然展示了汉字本身直观美的魅力。它的表形、表音、表义的特点,世界上其他任何文字不能企及。然而,我们在中学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运用中却没有用现代化手段揭示出汉字本身直观美的规律,没能利用“六书”特别是其中的“造字法”,借助有关工具书形象生动地进行汉字学习并较熟练地运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相似文献   

12.
刘咏涛 《阿坝师专学报》1993,(2):106-108,85
汉字有悠久的历史,关于汉字的造字方法,传统有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之说。权威著作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等,但历代、各家对具体汉字的“六书”分析往往各说不一,甚至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3.
传统"六书"汉字理论是古文字的造字类型的分析原则,也是古代汉字教学的重要参考,现代汉字虽然形体上多演变为记号字,传统"六书"汉字理论对汉语教学有一定影响。本文以HSK甲级字中的部分现代汉字为参考,还原古文字形体,利用"六书"理论建构汉字形体与意义之间的联系,进而帮助学习者在直观感知汉字形义关系,提高汉字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转注辨析     
六书是战国末年的文字学理论,是古人从已存汉字的形体结构中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方法。转注是六种造字方法中,造字功能最强,能产性最大的一种造字方法。它是在已有转注母字的基础上,通过加注类首符号再造新字。认识转注造字法,对辨析汉字的形、音、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字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除少数几个字外,汉字都是由多笔画构成的,首先由笔画构成独体字,然后由独体字和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成合体字。因此,研究汉字笔画构字的规则,实际上主要是研究笔画构成独体字的规则。那么,汉字笔画构字的规则有哪些呢?它在识字教学中有何作用呢?本文试以小语课本中常见的独体字为例,说明如下: 一、字有定笔。每个规范汉字的笔画是有定数的,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笔画增减就会造成另外一个字或错字。例如“日”,甲骨文写作“O”,“目”,甲骨文写作“’,楷书写成“日”和“目”。这…  相似文献   

16.
“六书”源于周礼保氏教国子,发展于汉代许慎的《说解字》,前重在以形教学汉字,后旨在以形解说汉字义音的构型,许慎的“六书”原本不是造字法,但激发了后人追究汉字创造的思考,用“六书”作为造字法对汉字初创进行了长期坚韧不拔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应当看到这是后人对许慎“六书”价值的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本文以六书理论研究的历程为切入点,许慎和桂馥为代表性人物,介绍了传统“六书说”在中国古代的产生发展历程,并就其六种构造条例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评王安石的字学理论及其他陈涛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是可分析的文字。早在汉代,随着古文经学的兴起,学者们即把《周礼》中本是用以教学童的“六艺”①之一的六书,解释为汉字造字的六种法则。许慎阐发了六书的理论并据此写成《说文解字》,标志着传统文字学的形成。尽...  相似文献   

19.
张凯在《是“音十”而非“立早”》一文中,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将“章”字拆分为“立早”提出批评,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有悖于造字原理。这从造字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对的。但汉字的拆分,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修辞。在汉字修辞中,人们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不拘“六书”法则。将章拆分为“立早”虽然不合“六书”的要求,却正好体现了汉字修辞在汉字形体利用上的特点,因而并非错误。  相似文献   

20.
六书与汉字构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构形的分析研究,历来都将许慎的六书作为依据和准则。从汉字表意的特点入手来探讨六书与汉字构形的关系,可发现六书包含了汉字构形的两个方面:一是汉字形体构造的类别,二是造字的方法。象形、象声、形声是汉字形体构造的三种类型,转注、假借是造字的方法,二不在一个层面上。形声字是象形字与象声字的结合体,代表了汉字构形表意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