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边书作为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曾因鲁迅的提倡而风行一时。时至今日,流传于世的毛边书已属凤毛麟角,但它特有的文化韵味及学术价值将继续吸引人们的关注。时有恒先生所藏新文学运动时期现代版图书中的毛边书共有50余种,均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文章写得好,同学们都知道,但有没有发现,鲁迅先生的文题也非常好,光读鲁迅先生的文题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阿Q正传》《拿来主义》《药》《祝福》《寻开心》《人生识字糊涂始》《文学与出汗》《论“他妈的”》……●《而已集》——1927年鲁迅说:“这些年我看到了很多血,然而我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杂感而已。”  相似文献   

3.
鲁迅日记(1933年8月1日)中曾记有以下一段文字:“……得胡今虚信,得陈光宗小画像一纸。”又,鲁迅全集》13卷108页收录鲁迅于1935年4月10日致曹聚仁信中曾说:“陈先生的漫画,望寄给我。他日印杂感集时,也许可以把它印出来,所流转的四个编辑室,并希见示为幸。”鲁迅先生文中提到的陈光宗先生乃我先父。这两段文字提到的肖像画一事,鲁迅先生情深意笃,令人神旺。往事如烟,这段故事已罕为人知,在《鲁迅全集x的注释中也语焉不详。我想就我所知,记叙如下,作为对鲁迅先生逝k60周年的纪念,并寄托对先父的哀思。先父陈光宗生于五914…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八年,正当抗战高潮之际,“而全国民众,正在一个绝大的危难底下抖擞”,郁达夫先生抱着“若有人因看了这回忆之故,而去多读一些鲁迅的集子”的“本望”,写出了他一生最纯美,最深情,也是鲁迅研究中最具真实价值的不朽篇章——《回忆鲁迅》。在这章文章中,达夫先生无意间,也是第一次把自己和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对联     
在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卷帙浩繁的著作中,有一副挽丁耀卿联,收在《集外集》中。联云:“男儿死耳,恨壮志未酬,何日令威耒华表;魂兮归去,知夜台难瞑,深更幽魄绕萱帏。”此联作于1901年12月,丁是绍兴人,鲁迅先生在南京矿务铁路学堂求学时的同班同学。挽联表达了先生对丁未能一展抱负而溘然离世深感痛惜,无限怀念之情溢于言  相似文献   

6.
钱燕 《现代语文》2014,(6):72-7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发表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上,后来鲁迅先生把它编入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孔乙己》进入中学语文课本多年,笔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之余,研读并归纳了孔乙己的七宗“最”,兹述如下:最奇特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當取类型。”——这是鲁迅先生对自己杂文之特色的凝炼概括。“不留面子”,说得尖锐些,便是“刻毒”。虽则多数词典释“刻毒”为“刻薄狠毒”,可鲁迅先生并不以为非,他说:“形诸笔墨,却还不过是小毒”。(《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以往谈及鲁迅杂文的讽刺性,研究者多举夸张、幽默、反语、对比诸手法。可笔者总觉得鲁迅杂文中有一种更深厚更泼辣的内涵尚未被充分揭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诗从数量上看,不论是旧体待还是新体诗,都不怎样多,他创作的诗歌约有60题75首。其中最早的是《别诸弟三首》,是1900年1月26日由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回家度岁后,2月19日返校后写的三首惜别诗。毕生最后一首是《亥年残秋偶作》,作于1935年12月。以鲁迅先生的话,是“为季市书一小幅”。鲁迅诗作前后历时三十多年,作于1928年以前的大约有18题27首,其余的42题48首是以后创作的。主要收集在《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中。还在其他菱中也可偶尔见到一些诗作,旧体诗占  相似文献   

9.
《藤野先生》在日本的前前后后1934年,日本《岩波文库》准备出版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的《鲁迅选集》。译者请鲁迅先生对所选篇目提出意见,鲁迅回信道:“《某氏集》(指《鲁迅选集》日译本)请全权处理。我看要放进去的,一篇也没有了。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写的《自嘲》(《鲁迅全集》第七卷《集外集》)一诗,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表达了对待敌人、对待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憎爱分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感情。尤其是颈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充分表现了鲁迅对敌人极端蔑视、决不屈服,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革命精神。毛泽东同志对这两句诗给予很高的评价,明确指出这两句诗“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  相似文献   

11.
隐形的密信     
《家教世界》2014,(5):28
正案件回放1935年冬天的一个傍晚,鲁迅先生在预先约定的地点,会见了一个陌生的女青年。互通姓名之后,女青年拿出一个小小的纸包,还有一封已经有点磨烂和破损的信,头尾都没有具名。鲁迅先生读完这封短信,和女青年谈了一会,把她送走了,自己也立刻带着纸包和那封信,急急忙忙走回家里。灯下,他郑重地打开纸包,按照那封信里指明的记号,把右角上用墨笔点了两点的一张毛边  相似文献   

12.
走进鲁迅先生的小说世界,走进的是思想文化的深深海洋。先生在文化与精神的层面对国人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鲁迅”已成为一个恒久的文化命题。“鲁迅”是说不尽的。如何让中学生以最具体直接的方式走进大师的灵魂,做一次有意义的心灵探寻呢?我认为,可以利用教材中文质兼美、集经典性与可感性于一体的鲁迅小说作品,让学生通过品析,把握鲁迅小说言语意义的文化蕴涵,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人格高度。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和《“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中,勾描了种种“狗”的形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两篇文章不但描写了“狗”态,“狗”性,而且写出了“狗”被击中要害后的痉挛——即改良。鲁迅先生写作杂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借此来释愤抒情”(《华盖集续编·小引》)。因此,学习鲁迅杂文,把融注于他笔下的“人”、“物”上的情感因素蕴藏量挖掘得愈深愈多,就愈能领略、探寻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一册《〈呐喊〉自序》的文后附有鲁迅先生的《自嘲》诗,该诗注释部分认为先生所谓“偷得半联”指的是“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一、关于“偷得半联”的来历《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有如下记载:“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旧帽遮颜过闹市,破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云云。”此诗后被收入《集外集》时,“旧帽”改为“破帽”“破船”改为“漏船”,并命题为《自嘲》。从日记内…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脍炙人口,文章表现了鲁迅先生一以贯之的“痛打落水狗”的思想。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有这样一句“现在的官僚和土绅土或洋绅士,只要不合自意的,便说是赤化,是共党,民国元年以前稍不同,先是说康党,后是说革党,甚至于到官里去告密,一面固然在保全自己的尊荣,但也未始没有那时所谓“以人血染红顶子”之意。在这里,鲁迅先生揭示了这些人灵魂的罪恶和行径的卑劣。其中“以人血染红顶子”一句,朗读时到底如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一九二七年对鲁迅思想的发展极为重要,因此,不少研究者把这一年定为鲁迅思思质变的年代。如王士菁把鲁迅先生思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认为在第三阶段(即从一九二七年“广州事变”开始)鲁迅已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者。著名文学家张毕来先生也认为,一九二七年国民党的公开叛变,使鲁迅完成了“毅然抛弃了进化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突变。这种一九二七年“质变说”在鲁迅研究中具有代表性和相当影响,也为一般  相似文献   

17.
《”友邦惊诧”论》是鲁迅先生收入《二心集》的一篇杂文.在本文中,作者善于抓住论敌的要害,紧扣反动电文中心层层驳斥,把论敌驳得体无完肤.正如郁达夫所说:“鲁迅的文体简炼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  相似文献   

18.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是鲁迅先生的名篇,文中有一个长句子,对梁实秋的无耻行为一针见血,揭露无遗。它体现了鲁迅先生的复杂思维、一贯文风。由于其表现形式既独特,又复杂,所以作为句子的结构该怎样分析,长期以来,久持不下。请看:在《答鲁迅先生》那一篇里,很巧妙地插进电杆上写“武装保卫苏联”,敲碎报馆玻璃那些句子去,在上文所引的一段里又写出“到××党去领卢布”的字样来,那故意暗藏的两个×,是令人立刻可以悟出的“共产”这两字,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材五年制第六册《三味书屋》一课,讲述了鲁迅先生小时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故事。鲁迅先生为料理家务,往返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一次迟到受到了寿镜吾老先生的批评,于是鲁迅在书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文中对“早”字有几句形象生动的描述,“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衬托出鲁迅先生把“早”字刻进心里的暗暗决心。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对学生进行严以律己、遵守时间教育的好教材。笔者教学这一课,紧抓“早”而设计教程理解内容,紧扣“早”而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围绕“学…  相似文献   

20.
《古籍序跋集》是初见于《鲁迅全集》的一部新集,是鲁迅先生于1912年——1935年间亲自辑录、校勘的十九种古籍和二十七篇序跋。从内容上可分为有关文学和有关历史(中国古代史)两部分。其中有十三篇属于“史”的范畴,除个别篇目外,写作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