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日报9月18日刊登读者来信《推荐<孝感报>两则报道》后,9月29日又在一版头条位置,以《农民兄弟要“永久”,“永久”工人要尽责》为题,加编者按,发表了上海自行车厂写给人民日报编辑的来信。这两则报道和来信,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上海自行车厂表示坚决支持应城县政府“凡是全年超卖万斤粮的户,都供应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的决定;孝感地区  相似文献   

2.
在《怎样对待群众的信稿》的讨论过程中,我们收到王秉亭同志寄来的从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五一年期间报社和通讯社给他的复信的一部分,读了很有启发。王秉亭同志,从一九四八年起,就是党报的农民通讯员,现在在河南日报读者来信组工作。他在来信中说:“是党和党报把我培养出来的。”他说:“四年来,每当我思想有想不开的时候,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写作上有什么不懂的时候,只要我去信问,报纸编辑部的同志都亲笔写给我充满革命热情的复信。四年来,我一共收到复信三百多封。这些信我一直保存着,它们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产之一。老一辈的同志为了培养革命后代,付出了不少心血,我一定要继承这个光荣的传统,积极地热情地对待群众的来信来稿,努力把党报的群众工作做好。”我们从王秉亭同志早年所保存的这些复信中,摘要选出几封发表在下面,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1992年12月下旬,陕西工人报编辑部收到了一篇《大娘啊,您在哪里》的通讯,事迹感人,文笔生动(此稿首先在《铜川矿工报》发表,被评为1993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我看后深受启发,就配发了《反差与震撼》这篇评论员文章。见报后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有的还寄钱寄物慰问铜川矿区特困职工。这篇稿子先后被评为陕西新闻奖二等奖和全国工人报刊好新闻一等奖,最近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新闻奖”。有关方面的同志,要我谈谈写这篇文章的体会,实在也理不出个道道来,于是就借题发挥,说几句题外的话吧! 大家都知道,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多数报社的负责人都把撰写言论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 但是,近些年来言论也是我们报纸的一个薄弱环节,往往被办报  相似文献   

4.
前些时候,人们对号召农民订报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号召农民订报刊是加重农民的负担;另一种则完全相反,认为农民订报刊也是一种智力投资。哪一种看法对呢?最近我翻阅《致富报》一些读者来信,来信提供的信息反馈,帮助我作出了答案:后一种看法是对的。  相似文献   

5.
去年2月,我采写了一篇《假碘盐销往市场危害消费者》的读者来信,竟在《黑龙江日报》、《中国商报》、《中国消费者报》、《健康报》等8家报刊上发表,有的报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陕西农民报》于去年11月10日在一版头条位置上以套红题突出地刊登了《我们不吃烟我们要吃饭》的读者来信,当地农民看了轰动很大,觉得开心。都说,看来还是《陕西农民报》和咱农民心连心。敢于坚持真理,主持公道。 笔者更深有所感,觉得上屋场农民反映的都是真情实话,没有半点虚假。报上发表的这篇来稿标题醒目,位置突出言简义深口语通俗,说理深透。他们敢于在一版头条位置上发表批评性的稿子,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我们农民对贵报表示崇高的敬意。笔者平时对农村方方面面不公平的事物接触得太多了。像强制  相似文献   

7.
《农民陈行忠创办华夏现代农业研究所》获2010年度中国县市区域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二等奖,《桐照渔民清退2.6万只养殖网箱修复海洋生态》获2011年度浙江新闻奖三等奖……在县市报从事记者工作以来,我有6件作品被评为中国县市区域报好新闻一等奖,有3件作品被评为浙江新闻奖三等奖。回望采访之路,我深深感受到,新闻“活鱼”无处不在,要想抓住“活鱼”,就要沉下去、钻下去、挖下去,  相似文献   

8.
我从《延安报》创刊开始,三十多年来,一直搞通联工作。农民通讯员经常来反映情况,探询信息;我们也不断到他们那里实行“三同”,了解情况,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还通过农民通讯员组建读报组、文化室或民青妇之家,收到了扩大读报用报的效果。近年来,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除以内部刊物与全区六百多名农民通讯员联系外,还单独复信四十多封,与通讯员互通信息。事实证明,这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有好处。据我们所知,有的地方通讯员队伍不断扩大,许多地方的读报组和文化室,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9.
和其它报纸一样,我们山西农民报的报纸特点问题,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了,而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来,由于地委、县委报纸的大量举办,我们报纸的特点问题就显得更加尖锐起来。为了今后更好地掌握和发扬自己报纸的特点,我们回顾了一下十年来山西农民报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写在下面: 面向全省农村基层我们是一张面向全省农村广大社员、面向基层(人民公社一级、管理区、生产队)的党的报纸。这是我们报纸的总的特点。这是为中共山西省委交付给我们的任务所规定的。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在创刊山西农民报的通知中说:“它是中共山西省委领导下的专为山西广大农民群众及区村干部服务的通俗报纸。其任务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还未入门的新闻爱好者。自己眼看快到了“而立之年”,却还老大无成。究起原因,除了水平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懒”。今年初,我发现一些单位存在对报纸管理不善,随看随丢,大部分同志看不到的现象,心里就想着向新闻单位反映一下,吁请大家管好报,用好报。可是由于自己手懒,拖拖拉拉一个多月才写出,正准备投出,猛然间发现新来的《河南农民报》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题目叫做《我们这里看报难》,内容与我写的相差无几,并加了编后话。我真为自己失去了一次机会而后悔不已。  相似文献   

11.
曾与解放日报原总编辑王维一起工作过的原副总编陈迟告诉我,王维办 报有两大特点:一是重视读者来信二是强调新闻为主。用王维自己的话说:“回顾几十年的办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得出自称为‘三个为主’的见解,即办报要以发表新闻为主,新闻要以提供新的信息为主,办报要以满足读者的正常需要为主,即为读者服务为主。我不敢说这‘三个为主’,就符合新闻规律,只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王维规定,每天要送三封读者来信给他看。有些来信,他还亲自参与调查。他规定群工部要定期写出信访综述,并公布报端。他还经常选出有分量的…  相似文献   

12.
为抢救新闻学历史资料的工作,我有幸承担了《红星》报课题.我曾住在中央档案馆仔细查阅馆内珍藏的150期《红星》报原件,和从美国拍摄的《红星》报部分胶卷。继而寻访了多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和曾在《红星》报工作过的四位老前辈。特别是收到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5月17日的亲笔复信.就我向他老人家请教的关于研究《红星》报遇到的九个疑难问题,一一作了明确的批复回答。这使我对《红星》报的情况,有更真实、更准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到农村采访,问及农民朋友喜欢看什么样的报纸,一位农民朋友开玩笑地对我说:希望看报纸就像我们吸“地头烟”那样过瘾。这句话深深打动着我这个农民报的办报人。“地头烟”是农民朋友在田间地头劳作间歇时吸的烟,因它既能解乏又能提神,吸来十分过瘾。所以在农村,“地头烟”不亚于城里的“人头马”,农民朋友很看重它。农民朋友既然把农民报与“地头烟”联系到了一起,其意就是说,农民报要办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坑头.办到农民的  相似文献   

14.
报纸应当为谁服务?这本来是早已确定了的问题。一九六二年八月,我们由综合报改为农民报时,就曾经明确的规定:今后报纸的主要任务,就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队,面向农民,为广大农民和从事农村工作的广大基层干部服务。用通俗的语言,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报纸办成一张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共产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做为一张农民报,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怎样才能切切实实地办成一张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活教材”?近两年,我们组织全编辑部工作人员,带着这个问题反复地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并且根据毛  相似文献   

15.
为抢救新闻学历史资料的工作,我有幸承担了<红星>报课题.我曾住在中央档案馆仔细查阅馆内珍藏的150期<红星>报原件,和从美国拍摄的<红星>报部分胶卷.继而寻访了多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和曾在<红星>报工作过的四位老前辈.特别是收到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5月17日的亲笔复信,就我向他老人家请教的关于研究<红星>报遇到的九个疑难问题,一一作了明确的批复回答.这使我对<红星>报的情况,有更真实、更准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我们觉得县报说啥都离不开农民。我们的眼睛是始终盯着农字。春播、夏管、秋收、卖粮,我们都提供科技知识、信息和政策。1988年收割季节,我们得知牧民有惜售思想,有的是等涨价,就一方面同苏木领导交换意见,介绍区内外牛羊肉价格,并且采写了《土包财主开了窍》  相似文献   

17.
如何把报纸版面设计得更漂亮?地市报如何设计出更多让读者喜爱的精品版面?作为地市报的一名新闻工作者,我设计的1995年1月29日《临汾日报·农村版》头版(四开小报),在荣获山西新闻奖一等奖、全国农民报好版面奖之后,有幸成为第六届中国新闻奖全国3块获奖报纸版面之一,使一个基层小报的版面登上了中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的大雅之堂。不少新闻界同仁和专家对这块版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也有许多新闻界朋友搜集、索要和收藏这块版面。这块版面设计成功给我带来的启示主要有三点:胸怀大局策划设计版面报纸天天办,版面天天出,但版面设计者能不能着…  相似文献   

18.
写下这个标题是缘于听了一位乡党委书记的一大段“议论”。他是这样说的: 那一年,你们县报的一位记者到我们乡的一个山村采访,我也一同前去。找到了采访对象——一位老农民后,那位记者拿出笔和笔记本,并用比较纯正的普通话开始发问:“请问,一亩田能打多少粮?”从没见过世面的老农民一看这架势,慌了;加上他听不懂普通话,结果慌得一句话也讲不出  相似文献   

19.
安全帽     
记得1997年,元旦放假后上班的第一天一大早,我们《海螺报》社编辑部、总编、党委宣传部长办公室的电话就接二连三,此起彼伏地响个不停。编辑部的同志们心中都清楚:在元旦出版的报纸二版三条的位置我们发了一篇题为“一线读者来信呼吁:要严把劳保用品进货质量关”的读者来信。虽然这篇来信仅仅180字,却维护了一线员工的利益。那天上午,许多读者纷纷打电话给编辑部,感谢  相似文献   

20.
六十年代初期,报纸上的“读者来信”又多了起来。许多家报纸都设置了专栏刊登读者来信。1964年春夏之交的一天,胡乔木在评读报纸的时候说:“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我们的报纸进一步加强了同群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