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家文学与浪漫主义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发生学、题材学和诗学等方面对道家学和浪漫主义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认为,中国古代不曾发生过浪漫主义学运动;所谓庄子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理论家、屈原和李白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提法是一种牵强附会。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基本创作方法”其实是中西化碰撞中“写实与虚幻想象”两种写作手法的概念偏移。  相似文献   

2.
《特区教育》2013,(12):18-19
号称“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相似文献   

3.
李白与杜甫是诗歌史上并驾齐驱而又差异巨大的两住诗人。二人有着迥然不同的人格精神和诗歌风貌。前者可以“仙”“圣”之别概括,不同的人格精神决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和存在状态。后者可以“真”“善”之别概括,具体体现在意象世界的浪漫与悲怆,抒情方式的奔放与迂回,审美追求的求真与求善。但至真与至善,最终达到的都是至美之境,所以在此意义上,二者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4.
吴梅村作为一个明朝的臣民而最终屈仕清朝,死时既不能着清朝的服饰,又不愿穿明朝的衣装,只得“敛以僧装”。这一结局充分体现了他悲剧的一生。在他死后的墓碑上,他不允许标明任何官衔,而遗言只题“诗人吴梅村之墓”。这说明,对于一生的遭际和生前的事功,他唯一感到心安的是他曾活跃于明末清初的诗坛上,作为一个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传下来的诗有一千多首,而且各体皆备。他与钱谦益、王士桢号称清初三大家;与钱谦益、龚鼎孳号称江左三大家;赵翼在《瓯北诗话》把他排到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等同等地位的十大诗人行列。他  相似文献   

5.
晋代大诗人陶潜与唐代大诗人王维都是儒家与非儒家结合的产儿。结合的主体不同。陶潜是以“儒家八派”中“颜氏之儒”为主体的;王维则是以“孟氏之儒”为主体的。这种主体上的不同,有很多证据。首先是两位大诗人分别作过自我表白;更重要的是两位大诗人作品中的典型情绪和典型性格有着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渊源。结合的对象和结合的目的也不同。陶潜以儒家为主体而结合道家,主要是为了解决孔颜的规范与躬耕生活之间的矛盾;王维以儒家为主体而结合佛教禅宗,则是为了解决孟子的理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诗歌史上,有两位不朽的诗人,他们是诗仙李白和坡仙苏轼。据说诗仙喜欢喝酒,坡仙喜欢看别人喝酒。二位诗人都喜咏月,我们可以从二人写月的意象中,了解到他们的人生处境、与月的关系以及对自己孤独的处理,从而更好地解读二位诗人。  相似文献   

7.
<正>一、问题的提出:“仙之人”为何“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记录的是诗人李白的一次梦游历程。诗人一夜飞度吴越天姥,尽享攀览之乐后,于“熊咆龙吟”之际,最终得见洞天仙府。在“日月照耀”的“金银台”处,经由“虎鼓瑟兮鸾回车”气氛的烘托,梦境也就抵达了最高潮部分——仙人登场。可出乎意料的是,“仙之人”并非裙裾飘飘,宛若游龙,让人惊鸿一瞥,乃至流连忘返;只是用简单的三字短语予以概括,即“列如麻”。  相似文献   

8.
李白是一位具有“仙才”的伟大诗人 ,他“仙才”式的人生社会经历 ,神奇而不羁的创作个性和超尘脱俗的人格思想及深沉的忧患意识 ,形成了具有李白特色的醉态诗学思维。这种思维使得诗人诗兴焕发 ,才华灵动 ,神采飘逸。也使得李白的诗歌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散发着醉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放飞孤独     
喜欢《独坐敬亭山》是有原因的。我爱山爱海,虽不是出世高人,但那种与自然相亲的感觉实在令我每一个毛孔都感到舒畅;我爱读诗词,“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所以,我与“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简直可以说是深情款款了。自己先爱,才能让学生爱。上课了,自然要加一些作料的。“有这么一位诗人,他的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使多少中国人眼泪汪汪;有这么一位诗人,他一生写诗无数,被后人称为诗仙;有这么一位诗人,他酷爱饮酒,斗酒诗百篇。他就是——”“李白。”《静夜思》《望庐山瀑…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用“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人,思归不得的无限愁情。宋代大文豪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中也用“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抒发了将士戍边,功业未立,思归不成的无奈和对家乡家人眷恋的复杂隋感。跨越唐宋时代的两位大诗人,在两篇不同的作品中都对思归而不得发出感叹,可谓异曲同工,又各具隋韵。  相似文献   

11.
诗坛上竟有这样的怪事:因为一句诗而名扬千古,永垂不朽;而即使写诗数万首,文学史上却不承认他是“诗人”。晚唐诗人司空图在《争名》和《携仙录》中,两次提出“不朽才消一句诗”,原以为是夸大其词的说法,未免片面偏颇;但翻阅一些诗话杂录后,居然证明此说符合事理。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爱雕章琢句,白居易批评他“奥博,多溺于  相似文献   

12.
《地铁车站》为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Pound)所作。全诗只有两行:人群中幽灵般浮现的一张张脸庞;黝黑的湿树枝上的一片片花瓣。这两行诗第一行与第二行之间,在表面看来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上作者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表达的都是人的失落感。第一行是本体,第二行是喻体。诗人把人的脸比喻成花瓣。花经过风吹雨打后就不是完整的花;而人出远门,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有种落魄之感,人也就跟花瓣一样不成为其完整的人了。作者采用了现代派常用的“思想知觉化”的创作方法。艾略特认为:“思想知觉化”要求从加发来表现思想”,把“思想…  相似文献   

13.
陈毅同志既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杰出将领,又是我们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豪气磅礴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陈毅同志的诗词创作,不仅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是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的珍品,也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光辉范例。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创作方法(简称“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关键问题,是革命现实与革命理想的有机结合。它要求以革命现实主义为基础,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导,在真实地、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规律的同时,表现出鲜明的无产阶级倾向性和改造社  相似文献   

14.
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与波德莱尔在他们的诗歌中均表现出忧郁这一重要特征。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死亡”来表现他们的忧郁情结。李金发写死亡,可以清晰感到他的忧郁,他是站在个人的立场来表现个人的忧郁情感;波德莱尔是自然地诉说着死亡,与人们交流着死亡的经验,他诗歌中的忧郁充满思辨和哲理,是一种时代的批判。他们诗歌中的忧郁情结都是他们身世经历的一种显示。  相似文献   

15.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摇篮,历史名人不胜枚举。但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但丁,不仅是其故乡佛罗伦萨的骄傲,也是全体意大利人的自豪。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都会慕名到位于佛罗伦萨市中心的圣十字教堂,在但丁墓前凭吊这位伟大的诗人。日前,我去佛罗伦萨出差,再次前往圣十字教堂瞻仰但丁墓。在意大利进教堂一般免费,但圣十字教堂不同,如果前往教堂望弥撒不用门票,但若专门去参观则需购买门票。圣十字教堂不仅是一座传统意义上的教堂,由于这里安葬着许多意大利的历史名人,因此还是一座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保尔·瓦莱里是20世纪的一位大诗人、大批评家,他说:"随着波德莱尔,法国诗歌终于走出了国界。"号称法国第一诗人的维克多·雨果当时在法国之外并不以诗知名,而首先是被当做一位小说家的。雨果的小说很多,例如《巴黎圣母院》《悲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偌瓦利斯说:“哲学原本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求家园。”那么有着相似经历的两位诗人,是不是用诗歌阐述了一种叫做“爱国”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黄牧甫与吴昌硕是晚清印坛的两位优入圣域的巨将,两人虽处同一时代,而印学风格迥异。本文从篆刻艺术的语言及结构形式特点上将黄、吴两位大师的风格及美学特征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刻地分析与比较。并从两人的生性、时代和社会背景以及创作方法诸方面,对黄牧甫的“静”、“淡”、“雅”与吴昌硕的“纵横”、“拙”、“天趣”风格形成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苏联和我国现当代文艺学中有一个特别突出的概念范畴──创作方法,而且普遍存在着创作方法与文学思潮混淆的现象。由此派生出许多奇谈怪论,如说什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在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指导下产生的”、“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形成于18-19世纪之交”;大讲什么创作方法的阶级性、世界观决定创作方法等。这种混淆和混乱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胡风、秦兆阳、邵基质主要就是在创作方法上发表了一些不同意见使蒙冤多年。因此,本文试图对创作方法和文学思潮的涵义以及二者的关系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20.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诗学理论贡献也多为学者所论道。在其诗学论述之中,尤以其诗歌批评方法最有特色。“胎性说”是钱谦益独创的诗歌批评方法,它包括“先天胎性说”、“圣胎说”两层含义,是钱谦益考察诗人诗歌水平优劣高低的基本方法,在中国古典诗歌批评、鉴赏活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