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峰 《初中生》2013,(17):18-20
在作文中引用诗句是提升作文档次的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不考虑语境胡乱引用或引用过度,会让人读起来感觉这样的作文太"拽"。"拽"出的作文不但没有美感,反而会有包装过度的媚俗之气。请看:一、用诗"拽"气势"拽"文片段:我爱家乡的苍凌山,它四  相似文献   

2.
识才用才     
古人讲:"经世之道,识人为先","举贤荐才,为政之要。"对企业来说,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会有一流的企业;对学校来说,没有名师,也很难诞生名校。会识才、能用才的校长,一定会是一个高明的校长。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责任也不外乎出思路、识才用才两件事。校长不一定是最懂教学的人,但一定要让最懂教学的人去管理教学。教学上的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透露出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秘密。"文眼"就是文中画龙点睛之笔,也会透露出作者谋篇布局的秘密。"文眼"的具体所指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正《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的确,音乐是神奇的,它不但可以表达人的情感,还会让人自然而然地心生愉悦或产生伤感。美国一项实验证明,音乐还能够让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高专注力;让人变得期待交流;让人减少挑食;促使  相似文献   

5.
沉鱼落雁     
"沉鱼落雁"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女子貌美,但是如果你认真一查,会发现它的本意根本不是后人认可的意思. "沉鱼落雁"典出<庄子·齐物论>,原文如下: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相似文献   

6.
<正>"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个典故出自《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意思是说,只有妇人与奸诈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你与她们相近她不懂得礼让,你远离她们就会遭到抱怨。女子指成年女性,小人指仆人或下人。于是,一些联想丰富的人坐不住了,他们惊呼:"咦!原来孔大圣人也歧视女性和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7.
丁氏穿井     
<正>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ɡài)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相似文献   

8.
<正>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
正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gài)汲(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王充《论衡》皮皮猪卡通编绘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九下第四单元选录了《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出师表》等几篇古文,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均彰显了人物的语言艺术。或如愚公直白说理、或如诸葛亮苦口婆心、或是邹忌委婉规劝,而曹刿之"论"也如邹忌之"讽"一般在教学中受到重视。大多数教师会借"论"或"论战"来揭示文章写法上的详略安排,并归纳出曹刿这一人物形  相似文献   

11.
特级教师于漪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当诵读如出己口,如出己心,诗文也就成了心中之物,随手可取,随口可出了。古人亦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学生也像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那样摇头晃脑地背诵,但是不断复读、复背,"口过千遍"之后,学生想要忘记都难。  相似文献   

12.
活丧     
"那口棺材却抬了回来"——全文转折,提出问题——精神文明滞后于物质文明。此文还需要升格:对"活丧"还要做具体描述,彰显其"愚";或补充导致"活丧"的原因——以情节出之;或补充治"愚"的措施——也以情节出之。  相似文献   

13.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4.
心理意象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萌芽期的寓"意"之"象"、成型期的"心"中之"象"到成熟期的"表征"之"象"、回归期的"原型"之"象",心理意象的定义也日渐清晰:它是人们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留下的印象的再现,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心理表征,是人脑对事物的形象所作的抽象加工和描绘。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的意象是指人记忆和想象中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它能反映出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5.
吴林水 《考试周刊》2013,(27):137-137
<正>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心理学实验表明: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积极  相似文献   

16.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晏子之晋,见反裘负刍息于途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曷为而至此?"对曰:"齐人累之,名为越石父。"晏子曰:"嘻!"遽解左骖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弗辞而入。越石父怒,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也?"越石父曰:"吾闻君子屈乎不己知者,而伸乎己知者,吾是以请绝也。"晏子乃出见之曰:"向也见客之容而已,今也见客之志。婴闻察实者不留声,现行者不讥辞。婴可以辞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渔,不授之鱼"。近代叶圣陶先生则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美国教育家埃德加赛尔也说:"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诸如此类的名言警句,阐述了一个共同的道理:"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什么是兴趣呢?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能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孩子对学习感兴趣,他们就会乐于学习,学习效率就会比较高。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而遗憾的是,如今的学生多数对学习都是被动性的。因为他们很讨厌学习,认为学习太枯燥、太乏味,没有一点兴趣。  相似文献   

20.
谭星信箱     
谭星 《初中生》2016,(4):11
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微信号"3903初中生786":我该怎么办?好伤心。不知道你是为什么而伤心。《白月光》唱道:"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任何人都会有一段或数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人际关系的难堪、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和爱的惶惶不可终日,等等。处于这样的逆境中,挺过来的,人生就会云开日出,豁然开朗;挺不过的也别急,时间会教会我们,怎么与之握手言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