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最能突显《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是:"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  相似文献   

2.
语文综合性学习源于语文课程,基于语文教材,是"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的活动性学习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教育资源,设计和开展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一、依托语文教材资源,进行综合性学习语文教材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很重要的凭借。语文新课  相似文献   

3.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尝试把“合作学习策略”运用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去,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社会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综合性学习是一项充满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体现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强调了"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在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曾郁 《贵州教育》2014,(3):40-45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罗明智  孙建平 《教师》2015,(1):42-43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拓宽学习、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红艳 《考试周刊》2012,(57):31-31
综合性学习是中专语文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它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的结合,为学生创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并提供给他们多渠道、多层面的语文实践机会,展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由于综合性学习试题考查的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  相似文献   

9.
<正>从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综合性学习"便悄然进入语文教师的教育视野,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课标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因此,我们常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合作,让语文综  相似文献   

10.
黄成沐 《教师》2014,(21):39-4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学习文本,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应当致力于在"品味"和"实践"上下工夫。"品味表达"与"实践运用"是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品味表达,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表达,便是直接的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1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大语文、大课堂的具体体现.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走出小课堂,置身大社会,千山万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中都能学习语文,使学生感受到“处处是语文,时时皆可学”. 一、什么是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提出,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凌汉雄 《学周刊C版》2010,(1):107-108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表述有三个核心,即“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落实这一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一条独立的线索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所谓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创新实践能  相似文献   

15.
李芙蓉 《甘肃教育》2014,(17):78-78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教学中提倡跨领域学习,增强与其他课程的融合。那么,教师应如何实现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具体做法。一、把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义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是将语文的听、说、读、写融合起来的学习活动,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对教材设置综合性学习板块的认识 设置"综合性学习"板块,尤其是高年级段大综合性学习的编排,起到了改变语文课程学习环境,转换学习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构建课内外、校内外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发展的作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一大特色,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活动课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新课标虽然提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不过这些目标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实施要求。笔者以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19.
梁鹏 《教书育人》2008,(4):32-3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最能突显《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是:“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  相似文献   

20.
综合性学习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渗透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创新,将语文知识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