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歧义”现象是复杂的语言现象之一。在我国,人们对“歧义”现象的关注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然而,真正对它作系统的、独立的研究却是最近十多年的事。这十多年来,“歧义”研究跨上了两级台阶:第一级台阶是对“句法里的歧义现象”的研究,朱德照先生的《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1980)是代表作;第二级台阶是对“语境中的歧义现象”的研究,徐思益先生的《在一定语境中产生的歧义现象》(1985)是代表作。这两种研究从深度和广度方面探索着语言“歧义”的奥秘。但是,随着“句法歧义”研究的展开和“语境歧义”概念的提出,“歧义”研究中“扩充地盘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一端扩展到“语义”领地,“讲歧义时,笼统也是歧义,模糊也是歧义”一端扩张到语用领域,讲歧义对,费解也是“歧义”,曲解也是“歧义”。  相似文献   

2.
说 “歧义”     
说“歧义”窦曼玲“歧义”,《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同一种语言形式有两歧或多歧的意义,也就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可能的解释。例如:①汤热着呢。②借我十元钱。③反对他的意见。④打死老虎。这四句因为没有具体的语境,所以都有两种意思。例①既可以理解为汤非常...  相似文献   

3.
张才秀 《海外英语》2014,(8):276-277
在言语过程中,口语中的歧义现象非常重要,使用不当将会影响正常的交际。因此,该文主要关注在口语交际中的歧义现象,以2012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调查节目"你幸福吗"为例,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何俊明 《考试周刊》2013,(72):18-19
<正>"现代性"是当代学术语境中频频出现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在不同学科领域都存在广泛论争和诸多歧义的概念。概而言之,启蒙、自由、理性、人本、民主等话语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以现代性审视古代作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资源,对建设当代文化不无裨益。然而,在现代性的视野中,我们是否误读了古代作品,是一个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谁都X不了"为研究对象,分析"谁都X不了"出现歧义的原因。根据对相关语料的考察,得出"谁都X不了"是否出现歧义,与动词的属性、宾语的属性、动词和名词之间的配价关系、语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文章依据美国喜剧《好汉两个半》中大量出现的语音歧义现象,对语音歧义进行分类,并结合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具体语境中的语音歧义的语用效果。由分析可知,引起语音歧义产生的语音因素是多样的,同时也受到情境语境的影响,说话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取得某种效果往往会借助于语音歧义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歧义的语境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歧义研究领域有一些基本问题,如歧义的界定、句法歧义和语境歧义的分类以及歧义与语境的关系等等,尚未妥善解决,这大大制约和阻碍了歧义以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实际上,歧义是在交际中产生的,歧义研究不能脱离语境。交际过程中如果受话者(听读者)对言语片段有不止一种理解就产生歧义,语篇内语境与语篇外语境信息充分与否,对是否产生歧义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诗经》“愿”字训释历来颇多歧义。本文从“愿”之先秦用例考索 ,“愿言××”句式语法结构分析 ,“愿”在各诗篇中具体含义语境分析诸方面进行考察 ,最终认为《诗经》“愿”字当释为“思念”“想念”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在+N_1+的+N_2"格式存在的句法歧义进行分化,发现该格式具体可分为"在+N_1[方位名词]+的+N_2[处所名词]"和"在+N_1[处所名词]+的+N_2[处所名词]"两种多义格式类型。导致该格式歧义主要有四个限制因素:一是不同语境中,"在"既可以是介词,也可以是动词;二是N_2[处所名词]具有[-方位]的语义特征;三是N_1、N_2必须都能作"在"的宾语;四是N_1和N_2之间必须能构成修饰关系,且"在+N_1[处所名词]+的+N_2[处所名词]"格式还必须满足N_1[处所名词]?N_2[处所名词]。该格式的句法歧义与"在"有关,在不同的语境中,"在"的语义指向不同,形成了多指歧义关系,这是导致其句法歧义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经验主义与心灵哲学》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分析哲学的重要文献,其中提出并拒斥了"所与"神活。文章通过解析"所与"神话、消除"所与"一词的歧义、明晰"所与"来正确理解塞拉斯对拒斥所与神话的论证。  相似文献   

11.
歧义句即为有多重理解方式的句子。"在+NPL+V+N"句式自1978年朱德熙先生《"在黑板上写字"及其相关句式》一文发表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持续关注。本文运用变换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结构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在+NPL+V+N"这一歧义句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中庸》四个译本的“仁”译及副文本,探究译者翻译目的以及“仁”译差异产生的深层原因。发现四个译本各有利弊,皆无法完整传达“仁”字完整含义。为此,建议根据不同语境,揣摩词义,找到与原文最贴近的英文,再附上中文和拼音,既贯穿始终,避免歧义,又兼顾语境,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3.
抽象的歧义格式实例化以后,仍有部分留有歧义.就静态的歧义实例而言,其歧义也是一种潜在歧义,不同句法关系在动态使用中的实现频率不同.“出租汽车”类歧义格式“V+N”在实际语料中实现为定中关系的频率远远高于实现为述宾关系的频率,这与动词修饰名词时多为“贴身”定语、光杆名词的语义自足度远远低于名词短语、概念表达和信息传达方式等都有关系.名词充任宾语或中心语时,语义类别差异较大,且伴有较为明显的形式标记.基于此,针对语流中的合法语串“V+N”,提出了句法优选、语义验证、语境确认三步走的理解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语境是指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的各种语言环境。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构成语境的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语境的因素是无限的,只需也只能列举一些主要因素。语境中的歧义现象,是指一句话在特定语境中,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语境歧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产生语境歧义的因素有话语的语义内容和种种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教材《语言的运用》(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3次印刷)第6单元专题讲解了言语行为中的歧义现象,这也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病句考查的一个重要题型。教材对歧义的类型和歧义的消除等问题都作了详细而深入的探讨,但笔者认为教材中有几处例子的诠释和辨析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指出来和各位同仁切磋。  相似文献   

16.
论歧义句例歧义度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歧义句例歧义度的变化包括相对歧义度的变化和绝对歧义度的变化。通过改变语境条件可以考察歧义句例歧义度的变化情况。改变语境条件的方式有三种:替换词语,变换语序和增加语境条件。考察歧义句例歧义度的变化是从动态角度对歧义进行量化分析,有助于汉语歧义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
<正> “语境歧义”研究是近年来语法研究中开拓出来的崭新领域。随着“语境歧义”即“言语中的歧解现象”研究的不断深入,识别与“歧解现象”貌合神离的费解、曲解和别解等言语现象,对于“歧义”研究的健康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语境歧义”作出开拓性研究的语言学家主要有徐思益、王建华等先生,在他们的著述中,“语境歧义”即“歧解”现象与“费解”、“曲解”等现象是不加区别的。如王建华先生在《语境歧义分析》一文中把“对于某一确定的语义内容”“听读者不能完全理解,甚至误解”以及“听读者明明能理解而故意曲解”这两种应属于费解与曲解的言语现象看作是歧解,作者用下面的例子说明观点: (1)程副司令员向她们挥手致意,针对叛乱平息,百万农奴即将彻底解放,欣然说:  相似文献   

18.
陈昌松 《考试周刊》2014,(24):89-90
"歧义容忍"(Ambiguity tolerance)是应用于多学科的一个心理学和管理学术语。文章论述了歧义容忍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学习者歧义容忍度的测量方法和提高学生歧义容忍度的策略,指出了歧义容忍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意义和提高教师歧义容忍度的途径。最新自制的"高中英语教师歧义容忍度测评表"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科学性,方便教师自测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历来对"以诗为词"的阐释众说纷纭,实际上,其涵义本身就是多方面的,不同语境各有侧重。在《后山诗话》特定的语境和场合下,"以诗为词"的意义只能是:将诗歌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改变了词传统的婉约风格。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理解马克思所有解读模式的关键异质点,而"两种逻辑"的并存和"双重语境"的交织是贯穿于《手稿》的一条红线,也是把握其整个哲学精神的一把钥匙。为更进一步理解《手稿》的逻辑作用和"复调语境"的具体呈现,复原青年马克思在具体历史背景下复杂的、真实的认识图景,文章在对《手稿》的文本进行仔细分析基础上,对这两条逻辑线索和矛盾话语的表达途径与存在形式进行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