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班上有个小女生,在作业本及试卷上的姓名,不断地变换,一会儿叫江婷,一会儿叫杨诗婷,好像在和老师捉迷藏。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对她说:"诗婷,如诗一样的名字,多好!你以后就叫诗婷吧!""不行!"她语气坚决。本想着,她一定会欣然接受我的建议,没成想,吃了闭门羹。"为什么不行?不就是一个名字嘛!"谈话气氛有些紧张了。空气像凝固了一样,她回应我的是沉默,暗夜般的沉默。"告诉我,你究竟叫什么名字?"我调大了音量。她似乎被吓着了,泪水在眼  相似文献   

2.
妈妈变了     
妈妈是出了名的慢性子。她吃饭慢,走路也慢,去卫生间有时待上半个小时才出来,我和爸爸经常说她。过新年的时候,我们要去做客,我和爸爸总要催她好几次,她才出门。可是,就是  相似文献   

3.
我心中藏着一个故事,“好找茬”的故事。“好找茬”是我同学的外号。她本名叫郝小新,是我们班体育委员。她经常须我们上早自习,叫同学听写单词,她像老师一样严格要求我们。一次上体育课,我的右边同学小博说话,我没讲话,她说我们俩说话了,叫我俩做基本功  相似文献   

4.
奇迹     
趴在妈妈身上的这个女孩充满了灵气,眉眼间洋溢着幸福。她似乎在向我们倾诉着什么。女孩叫小梦,是北京市科迪学校初二年级的学生。若不是听她讲话的速度有些偏慢,和那经常附加的手势,很难相信,这个活泼可爱、各科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茅的女孩,曾经和“失聪”的命运擦肩而过。小梦两岁多时,突如其来的一场疾病,使  相似文献   

5.
小小书迷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叫任芸立,今年十岁,中等个子,和我差不多瘦。她留蓬松的短发。淡淡的眉毛下有一双圆溜溜的眼睛,说话时眼睛会跟着一眨一眨的,可神气了!她平时对我们男同学有点凶,所以我们经常在背地里叫她"母老虎"。她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同学们都叫她"书呆子"。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王怡妮过生日,我们几个都去参加她的生日宴会。开饭前,在那么热闹的现场,  相似文献   

6.
照片     
这是一张去年夏天我与她的合影彩照。她站在医院的花坛里,长发在风中飘逸,面带微笑,眼睛里闪着亮光。 她叫菁,比我大3岁,是我住院时的病友。她对人非常热情,谁有困难就帮助谁,还经常给我们这些小病号讲故事。 就这样,我们一天天熟了起来。虽然表面上她很乐观,但我总觉得她  相似文献   

7.
叶子的礼物     
每当风吹响窗前的风铃,我就会想起那个叫叶子的女孩。叶子转到我们班里时是个土里土气的女孩儿,没有人愿意和她交往,因为她什么都不懂,连“四大天王”都不知道。我们经常对她搞一些恶作剧。比如在她的铅笔盒里塞上几只苍蝇或往她的椅子底下扔一两个鞭炮,叶子每次都夸张地大声尖叫,我们在一旁偷偷地笑。  相似文献   

8.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留学生对一位西方学生说:“我的母亲特别无私,她把自己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单位。她过去经常忙于工作而顾不上照管我们,我们姐妹经常饿着肚子等她很晚回家。”这位西方学生说“:这叫什么无私啊,我妈妈才叫无私呢,她为了我们姐弟几个,把工作都辞了,一辈子在家里照顾我们!”这就是东西方观念上的不同。一般认为西方人的家庭观念相对比较淡,家庭关系也相对疏远。但是似乎也不完全这样,比如因为生育孩子、因为孩子太小需要照顾而主动辞去工作、专职在家带孩子的西方人大有人在,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很多年轻母亲愿意全…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我们经常看到“儿化”。如:“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大莲蓬(《荷花》)”。“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第一场雪》)”。以上句子中的“瓣儿”“球儿”叫做儿化韵,用汉语拼音拼写它们时,在前一个字的拼音后加“r”就可以了。如“瓣几”——bànr;“球儿”——qiúr。我们读到儿  相似文献   

10.
暑假末的一天,我们夫妻俩带着女儿去农村的亲戚家。途中经过一大片绿茵茵的稻田,女儿看见了,说:“妈妈,小草都绿了。”听后,我和她爸爸忍不住轻声笑了起来。笑后,我想,女儿连水稻都不认识,怎知“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平时在家,当女儿剩饭的时候,我也经常叫她背《锄禾》这首诗,而且她也好像似懂非懂要珍惜粮食。但背完古诗  相似文献   

1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们班长马萧萧有个不太好听的外号,叫“马尾巴”。为什么叫“马尾巴”呢?有两个原因,一是她喜欢搞小汇报,班主任马老师叫她干啥,她就干啥,成了名副其实的“尾巴”;二是她那又长又密的头发,经常用  相似文献   

12.
黄晓蕾 《中文自修》2023,(10):15-17
<正>迟慧曾是个“慢小孩”,她用《慢小孩》这本书来告诉大家,“慢”也是成长中的一道风景,每个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快乐长大。本期,我们就一起走进迟慧与她的《慢小孩》的故事中。童话闯进了我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末,未及20岁的迟慧向《北方文学》杂志社投稿。其中有一首描写茶叶的诗,构思巧妙,语言清新脱俗,令当时的诗歌编辑李琦啧啧称赞。得知诗歌的作者竟然是个年轻女孩,李琦便迫不及待地约她一见。就这样,从一首诗开始,迟慧在这位朋友的带领下,慢慢走上了专业写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家里,我们坚持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给孩子戴“高帽子”,帮助他改正缺点,激发她不断进步,收到了好的效果。“妈妈,我要自己去睡觉。”我们的女儿杨亚迪快四岁了,胆小。晚上大家在客厅里看电视,叫她去房间拿东西或上厕所都总说怕大灰狼,怕坏蛋什么的。我们没有硬性苛求她,而是经常有意识地给她讲些少年英雄机智勇敢的故事,又让她知道大灰狼住在森林  相似文献   

14.
老师的姐姐     
一次作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并要我们写下来。听完故事后,同学们都流泪了。老师的故事是这样的:姐姐腿有残疾,没能上学,一直待在家里。我经常叫她“铁拐李”。姐  相似文献   

15.
听说我们班要来一个超级美眉,这下可乐坏了全班的哥们。她叫秋秋,要从理科班转到我们文科班,真是太好了。有了全校闻名的校花秋秋,对我们来说好像一下子增加了许多资本。我们都在想谁要是和她同桌那可真是福气,这肯定让全学校的男生嫉妒死了。关于她的美貌,有诗为证:闭花羞月不是花,沉鱼落雁牛屎粑;回眸一笑百媚生,不是花儿胜似花。  相似文献   

16.
谁是我的好朋友?是她,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女孩,她就是韩玉颖。大概是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俩就成了知交,那时我们无话不说。但有一天,我们听信了一个外号叫“多多”的小女孩的话,认为彼此在背地说了对方的坏话,于是,谁也不理睬谁。下课后,我经常一个人孤零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们对女儿的要求从小就很高,所以一碰到不如意的事,女儿就会生气。如:作业比别人慢一点儿,上课老师没叫她发言,不小心丢了东西,小朋友不小心碰她一下没有道歉,小朋友乱丢垃圾、说不文明的话……  相似文献   

18.
我的老师     
毛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她戴着眼镜,看上去很有学问.   每次上课时,毛老师总是笑眯眯的,从不对我们大声说话.我们都很喜欢她,经常围着她"毛老师"、"毛老师"地叫.……  相似文献   

19.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留学生对一位西方学生说:“我的母亲特别无私,她把自己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单位。她过去常忙于工作而顾不上照管我们。我们姐妹经常饿着肚子等她很晚回家。”这位西方学生说:“这叫什么无私啊,我妈妈才叫无私呢,她为了我们姐弟几个,把工作都辞了,一辈子在家里照顾我们!”这就是东西方观念上的不同。一般认为西方人的家庭观念相对比较淡,家庭关系也相对疏远。但是似乎也不完全这样,比如因为生育孩子、因为孩子太小需要照顾而主动辞去工作,专职在家带孩子的西方人大有人在,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很多年轻母亲愿意全职…  相似文献   

20.
我妈妈有个好朋友,叫古丽且木,是个维吾尔族阿姨。她汉语说得很好,经常到我们家来玩,教我妈妈做抓饭、拉面,她俩相处得像姐妹一样。古丽且木阿姨在一个超市上班,上下班时间不固定。有时上幼儿园的女儿没人接,她就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把她的女儿接回到我们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