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海传     
编者推荐:此文一字立骨,立骨之字是『一』字。法海占出『尘世百态,尽皆虚幻,万法皆空,本识归一』后,被慧能诘问『「万法皆空,本识归一」,「一」归何处』。当时,『法海无以应』;但是,法海为求其解,『苦思十载』,『定心于一』——契合话题『烧开一壶水』!  相似文献   

2.
『记得两年前,我曾与丽丽同室居数日,那时她也谈笑风生,但其实正处在困境之中,家父的不幸谢世,男友的不辞而别,给她打击够大了。』(《解放日报》1993年4月10日)『家父』、『家母』、『家叔』、『家兄』等是一种谦词,用于对别人  相似文献   

3.
谢壁彬在《天津师大学报》八三年第四期撰文认为:统编教材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史记·陈涉世家》注『丛祠』为『树林荫蔽的神庙』;新《辞海》释为『建在荒野丛林中的神祠』;旧《辞海》释为『丛树中之神祠也』;《史记选注》注为『有很多树的神祠』,都值得商榷。谢文认为,古代的祠或庙,一般都是根据祭祀的对象来命名的,似乎不可能根据祠庙近旁有无树木来命名,因为祠庙近旁多是有树木的。谢文还摘录了《史记集解》引张晏曰:『「丛」,鬼所凭焉。』  相似文献   

4.
纯真年代     
人生的花季,匆匆地就走过了。告别了菁菁的校园,告别了如歌的青春,蓦然回首,才发现过去自己曾经那么不经意地抛弃的点点滴滴是那么的弥足珍贵。东方出版中心近期出版的『告别青春』丛书,是年轻的女作家潘向黎、郑逸文、刘茜向青春岁月作的一个『最庄重、最温柔的告别』。潘向黎的《纯真年代》以其细腻、灵动的笔触抒写了她的青春历程和人生感悟;郑逸文的《留一把钥匙给自己》回顾童年旧事,勾勒心路轨迹,展示了青春女性隐秘、微妙、丰富的内心世界;刘茜的《岁月如歌》以一系列幼稚、荒唐而又率真得让人掉泪的往事,谱写了一曲『岁月之歌』。这里摘录的是三本书中的一些片断,字里行间渗透着三位女作家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和对青春、生命的深层感悟。读着这些清丽优雅而又率真洒脱的文字,也许会勾起我们对透明、清纯的童年时代的追忆以及对梦幻和困惑交织的青春时节的思索。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自嘲》一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二句该怎样解释,我谈谈我的看法。按照律诗的要求,这两句必须讲究对仗《自嘲》一诗,格律严谨,『横眉』、『俯首』二句也是对仗工整的。『孺子牛』既然系『孺子之牛』的省略,是名词性词组,那么『千夫指』也应是名词性词组『千夫所指之人』的省略。此语源出《汉书·王嘉传》:『里颜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千夫所指』,即『千人所指之人』,就是为众人所痛恨指斥的人。所以这一句中,『千夫指』整个作『横眉冷对』(交杂谓语)的对象宾语。如若将它拆成『千夫』与  相似文献   

6.
『军惊而坏都舍』的『都』高中语文第一册《察今》中有『军惊而坏都舍』之句。课文注释把『都』释为『都市』,把『而坏都舍』译为『象都市里房屋倒塌一样』。好些文言今译的书也是这样解释。查辞书,『都』的词义除作『都市』讲外,还有多种,其中一种是作『大』讲。如《张衡传》中说地动仪的构造是『中有都柱,傍行八道』。这个『都』就是『粗大』的意思。又《楚辞·九辩》中云:『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这个『都』  相似文献   

7.
《辞海》『您』字注;『「你」的敬称。用于多下,略显迟疑后才继续读完后面的四个字。刚读出『祝』字时,似乎被后面的字『刺』了一『祝您们长寿』五个不小的字。一位男主持人是月饼还是蛋糕我没辨清,可这『饼』上有会』节目时,由两人扶住一个大型『饼』状物,去年秋天上海某电视台在播放『中秋晚  相似文献   

8.
文言阁     
『田螺姑娘』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传说晋朝侯官地方有个小伙子,从小死了父母,后被人收养。他起早摸黑,日夜辛勤耕作,成年后未有家室,天帝十分同情他,便派神女下凡。《搜神后记》中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9.
也说“见”     
『见』字是虚实同形的常用文言词,在课本中经常出现。作实词,可充当动词、名词、形容词,作虚词,可充当助词、副词、介词。作动词可释为『看见』、『引见』、『会见』、『拜见』、『出现』等。作形容词时,可释为『现成』。作虚词时,用法比较复杂。最常见的用法是作介词,用于被动式中,作『被』解。作助词时,可释为『得』。最有争议的用法是作副词。如『君既若见录』、『府吏见叮咛』(《焦仲卿妻》)、『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很明显,这里的『见』,不能作『被』字解。统编教材释『君既若见录』  相似文献   

10.
读了《中学语文》今年第四期上于幸臣同志的《杏花雨和杨柳风》一文,获益不浅。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该文在引诗时,误将『古木荫中系短篷』中的『系』字写成了『击』字。我查了《千家诗》,上面写的是『繋』(即今日的『系』)字,不是『擊』(即今日的『击』字)。『繋』和『擊』的上半部分相同,下半部分不同,前者从『系』,后者从『手』。我又翻检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案》,看见一四三页在引用这首诗时也是写的『系』字,而不是『击』字;《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第二九  相似文献   

11.
文言阁     
一个纯朴憨厚的小伙子,母死父亡,无以丧葬,便卖身为奴,料理丧事,以尽孝道,真是动天地而泣鬼神。天帝派织女下凡,助他一臂之力。这美丽动人的故事,始流传于汉朝,晋朝干宝在《搜神记》中曾有所记载;人们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就是由《搜神记》的这一段文字演绎而来的——董永遇仙记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②田亩,鹿车~③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④。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⑤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  相似文献   

12.
『作』与『做』音同义近,常有混淆错用的情况,有必要加以分辨。一、作、做两字出现的时代不同『作』字出现早,『做』字出现迟。《诗经》中用『作』的诗句有四五十句,而《诗经》中不见『做』字。东汉问世的《说文解字》收有『作』字,也没有收『做』字。『做』这个字,要到明代梅膺祚编《字彚》时才收入。二、作、做的本义不相同『作』的本义是『起来』,『日出而作』是说太阳出来就起身,『日入而息』是太阳落山就休息。『作』从『起来』引申为『发难』,『兴起』。『做』的基本义是『制造』,如『做作』,也就是『造作』,做圈套就是制造圈套,做手脚就是设置手脚。再说『做』的引申义也就比『作』少得多。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五册《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末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课本注释是:『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君子,指上文说的「得道者」。』将『君子』理解为『得道者』,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把『有不战』译成『不战则已』就难以服人了。因为:一、意译为『不战则已』不仅改换了原文内容,而且前后语意也欠连贯。前文中『域民』、『固国』、『威天下』、『攻亲戚之所畔』等语,均说国君入世治国的进取心是极弢的,不管什么时候都应积极主动地壮大发展自己。译成『不战则已』不仅没有积极进取的主动意味,反而有与世无争的被动之嫌了。二、从文体结构、中心思想上看,本文是一篇层递式短论。开篇点出论点,接着层层深入论证,阐述在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因素中,『人和』起着决定  相似文献   

14.
练目先练心     
《学奕》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两人『智』相似,并『俱学』,效果却不一样。那『一心以为鸿鹄将至』者如何比得上『专心致志』者呢?可见专心倾听与似听非听者虽都在『听』,效果是有明显差异的。因为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听的活动停止后,所产生的印象要持续0.25—2秒的时间才会消失。如果我们在听的时候,注意力特别  相似文献   

15.
代沟与传统     
我和他有很多不同点;他和我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我们的不同点,被叫做『代沟』;我们的相似点被,称为『传统』。  相似文献   

16.
我这里所说的乱用『兴奋剂』,不是体育竞赛中的乱用『兴奋剂』,而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中小学生乱用『兴奋剂』。此言怎讲?在体育竞赛中尚且严禁使用『兴奋剂』,对中小学生的教学活动怎么能乱用『兴奋剂』呢?不是危言耸听,问题确实存在,让我细细道来。在教学活动中,有一样东西叫『分数』,老师和学生都颇感兴趣,十分重视。我们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分数』这个概念是这样  相似文献   

17.
成语的语源按形态可分为三类:定形源、雏形源和意形源。现将源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成语分类简述如下: 定形源:指这一成语一出现就是这个样子。如『完璧归赵』、『刎颈之交』。这类成语,有的也有变式或简略形式。如『完璧归赵』又作『完璧还国』,省作『归赵』、『璧赵』、『奉赵』、『奉璧』、『璧还』。尽管如此多变,其主要形式仍旧一直被人们使用着。雏形源:指在古文词句中有了这个成语中的几个字,但还没有凝聚在一起;或是初步具备了成语形态,但没有最后形成。如『怒发上冲冠』(怒发冲冠)、『胶柱而鼓瑟』(胶柱鼓瑟)、『奉公如法』(奉公守法)。有的认为『胶柱鼓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二年第三期《中学语文》刊登了李峰同志《漫谈<蚕和蚂蚁>》一文。文章把那条拒绝吃食的蚕称之为『为我们所反对』的『奄奄一息的没有勇气的怀疑论者』,『蚕的想法正代表了二十年代末期一些对革命悲观失望,对人生心灰意冷的人的思想情绪』,说童话批判了蚕厌恶工作的思想行为。对李峰同志的这些见解我不敢苟同。我以为对童话,除要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外,还要抓住童话这种体裁的特点,根据作品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分析。《蚕和蚂蚁》是叶圣陶先生一九三○年写的作品。叶圣陶先生目睹了第一次国内革命的血雨腥风,作为一个有正义感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汉字,在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中,曾发生过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那就是武则天改『国』字。武则天坐皇位执政后,她的谋臣告诉她:『國家』的『國』中的『或』通『惑』,为迷乱之意。『國家迷乱』,这还了得!于是,则天一声令下,变『或』为『武』,『國』字成了『(囗武)』字。意为用武力治国。哪想到多嘴的谋臣又跑来了,禀告说:『(囗武)』中的『武』与武则天的『武』相同,一变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三剑     
编者推荐:原故事标题为『庄子说剑』,新故事标题为『庄子三剑』,『三』字之变。变出『高、中、低』的标准,确立了新编故事的详略。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平凡与伟大』话题作文,变格措施是:凸显『庶人剑』为『诸侯剑』『天子剑』成就伟业。此文材料还可变格用于立意为『找准位置』的材料作文。变格措施是:分别阐述『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各得其所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