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材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常见形式,许多学生在审题立意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导致作文跑偏丢分,而写好材料作文的重要一步就是审题和立意。鉴于此,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材料作文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高考作文试题越来越青睐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通常只给学生提供一段或者几段简短的材料,让考生从整个材料或者从材料中的某个角度出发,通过联想、思考或者感悟,进行立意写作.如何让学生有效把握高考材料作文中的主题,掌握更多的审题技巧,从而立意明确,在高考中获取高分作文,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高度重视的一个话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高考材料作文的相关审题技巧展开分析,以期对高考学子的作文写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孟改琴 《甘肃教育》2011,(16):80-80
从材料到立意是材料作文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它主要考察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这一步是材料作文的首要环节,也是审题立意的关键。为了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训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这一环节可以分解成三个步骤来进行:即解读材料、探究内涵、明确立意。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考语文试题命制向纵深方向发展,教育部命题中心为河南、河北等省命制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由话题作文题型转到了新材料作文题型。这也代表了高考语文试卷作文命题的一个新的方向。不管高考作文命题的题型如何变化多端,高考语文考查高中毕业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这一宗旨始终都没有改变。同时,考生的作文审题能力也亟待加强。因为,高考新材料作文不仅考查考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而且也考查了考生的阅读感知能力和把握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以及审题立意能力。下面就一道高考模拟作文题作一讲解和剖析。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材料作文在高考作文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材料作文往往只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多角度写作,这种多角度虽然降低了构思难度,但也增加了偏题走题的可能,实际上考试中的确出现了大量的偏题跑题文章.为什么大量文章偏题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审题不准:考生对材料的理解把握不够,不能全面理解材料,不能很好地归纳概括材料暗含的意思,断章取义,自然较多作文偏离题意.下面针对材料作文,我提供两种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文既是一种语言训练,又是一种思维训练。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并举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审题立意则是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审题思路顺、方法对,是立意新颖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必然结果。要想立意新,必须审题清。怎样才能把审题与立意有机地融为一体呢?1.抓关键词语审题立意。抓关键词语审题立意可以培养学生驾驭题目(驾驭材料)的能力,可使学生学会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提高作文的意境。以1991年高考作文试题“近,墨者未必黑”、“近墨者黑”为…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高考作文越来越多点出现材料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出题者给出一段或多段材料,也有可能是一幅图画,学生从这些材料出发,或感悟,或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学生自由发挥度高,不再局限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命题作文,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材料作文要求学生能站在自己角度出发,对给出的材料进行分析思考。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明确了材料所包含的内容,选择一个好的角度进行创作,首先从题目,在接着是文章的布局,还有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都需要学生能够很好的审题立意。  相似文献   

8.
高考作文从给材料作文改为话题作文,应该说是一个进步,这主要体现在四点: 一、弱化审题比起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审题环节明显弱化。给材料发议论,必须从材料的重心看其题旨,从材料的内涵发掘深层寓意,所以在审题、拟题上颇费一番脑筋。如果在对材料的理解上稍有偏颇,就会偏离题意,即  相似文献   

9.
甲练前导引审题与立意解读“审”,仔细考察,反复分析,认真推究的意思。审题,是一种能力,是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的综合运用。《考试说明》的基础等级写作规定要“符合题意”,就是作文要符合题目的意思。具体来讲,作文要符合试题所要求的内容、中心、角度、文体和字数。审题失误,是原则错误,是全局性错误。此着不慎,满盘皆输。作文失误,影响高考全局,影响上线录取。作文成功的关键在于审题正确。我们试以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来说吧! 2003年的全国高考作文呈现为“材料话题作文”样  相似文献   

10.
给材料作文,近年表在各种类型的语文考试中经常出现,全国高考作文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一年约十四年中,仅有三年考命题作文,其中,十一年考的给材料作文。写好这类作文,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住所提供材料的主旨寓意。然而,许多学生恰恰在这一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究其原因,有理论认识水平的不足,也有阅读面狭窄,但更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审题立意的技巧。因此,提高学生阅读材料的审题能力,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基础。下面从几个方面简单谈一谈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技巧。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58):1-2
<正>在高三总复习阶段,如何加强写作能力专项训练,减少考场失误,是提高作文得分的重要法宝。现结合2014年福建高考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普遍失误,谈谈高考作文复习能力训练指导的一些做法,希望对减少考场作文失误有帮助。一、加强审题立意训练,把好考场作文第一关审题立意是否切题,是高考作文评分的第一个标准,也是学生作文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好就成功了一半,若偏离题意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2015年有部分考生在审题时,只抓住某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哲理性材料作文与其他类型的作文相比,以其能更深入地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而倍受出题人的青睐,因此,写好这类材料作文成为高考作文备考的关键。那么,怎样对哲理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呢?这要根据材料的不同类型具体分析,灵活把握。下面以叙事性、寓言型、比喻型和名句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为例,简析一下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全国卷作文题摆脱关系型话题作文命题形式,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嫁接”,推出了话题式材料作文这一新命题形式。这种作文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同时又能从多个角度灵活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兼具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两者的优点。因此,这一命题形式颇受命题者青睐,但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审题的难度。从写作实际来看,不少考生倍感头疼,偏题、跑题的现象增多。要写好这类作文,审题立意是第一道“门槛”,它直接决定着作文的成败。本文就新材料作文谈一下审题立意的“三字诀”,以期对高考作文的备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十年来 ,高考作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给材料命题并严格规定文体 ,现在不断降低学生审题难度 ,不对文体加以限制 ,让学生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 ,不断体现素质教育这一思想。从 1 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和 2 0 0 0年的《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能够发现 :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考生的创造力和个性 ,越来越有利于选拔优秀学生 ,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因此高考作文方式的变革不仅对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影响巨大 ,而且对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笔者认为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就应打破…  相似文献   

15.
时评类作文是一种新材料作文,把时评的热点题目拿来作为高考的作文题,旨在唤起学生对时评这种文体的重视,高考作文对时事新闻的关注正是期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下面以大连市模拟考试作文为示例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予以简要指要与作文问题剖析。一、作文材料要求与审题立意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考中的材料作文形式取代了传统的命题类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只是简单给了一段材料,并不限定一个题目或者话题,只要求学生不要抄袭,别脱离材料范围即可。这样看似不限定话题的材料作文,其实对学生来说必须把握好材料的主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材料中的重点信息,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迁移或者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具备追溯能力,使学生能够找到正确的写作主题,笔者就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颇受高考作文命题专家青睐的是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对审题构思的要求却渐渐被一些人淡化了。实践证明,一篇优秀的考场材料作文是离不开审题构思的,有鉴于此,笔者对学生提出如下三点要求。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86):31-32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多种多样,文章重点谈谈联想与想象法在材料作文中的独特作用,举例分析这种方法在实际审题立意中的运用,并归纳出联想与想象立意法的几种类型,以及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联想与想象能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立意是作文成败的关键。要想立意新颖、深刻,审题时就要善于展开联想。笔者在此结合2006年高考作文题,谈谈高考作文审题中常常用到的几种联想方式,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从发挥学生主体个性来看 ,高考作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联想。一、联想能使你迅速入体入体 ,就是学生能迅速自由的选择文体 ,充分地展示学生的创作个性。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 ,它有淡化文体的趋势 ,而注重对个人素质的考查 ,尤其是对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 1998年的高考大作文是一个限定内容范围的供材作文 ,明显地显示了高考作文在审题上不难为学生的走向。从形式上看 ,不限制文体 ,不限制表达方式 ;从内容上看 ,不设置理解误区 ,不限制具体点。这就为广大考生提供了空前广阔的写作天地 ,为考生的联想展开了更加广阔的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