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易卜生《玩偶之家》中出走的娜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娜拉离家出走而提出了探索妇女的解放出路的社会问题。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文艺会讲时曾提出“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指出在尚未取得经济独立的娜拉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回来”,二是“堕落”,长期以来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出走之后的娜拉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主要取决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看,娜拉不仅不会出现鲁迅所预言的两种情况,而且路会越走越宽,因为娜拉的出走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和19世纪末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均是揭露封建专制下的男权社会的代表作品。两部作品在抨击男权至上、撕开封建思想美好面纱方面,有着相同的意旨——男女生而平等。贫女和娜拉都有着性格温柔、善解人意的善良品质,都是戏中多重戏剧线索的交汇点。但是,由于她们的出身不同,所处的社会大背景不同,最终的结局自然也不同——贫女委曲求全,娜拉毅然出走。  相似文献   

3.
同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关于女性形象的代表性文本,虽然处于不同的文化圈之中,如果就女性描写本身及女性与家庭、婚姻、社会、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作一个横向的平行比较,或可以找出其中关于女性处境的共通之处及造成其差异的成因。同时,本文通过对卡玛娜和娜拉两位女性文学形象的时代因素、社会背景、作家意图方面加以分析比较,以卡玛娜和娜拉为例探讨女性的“回归”与“出走”问题。  相似文献   

4.
同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关于女性形象的代表性文本,虽然处于不同的文化圈之中,如果就女性描写本身及女性与家庭、婚姻、社会、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作一个横向的平行比较,或可以找出其中关于女性处境的共通之处及造成其差异的成因。同时,本文通过对卡玛娜和娜拉两位女性文学形象的时代因素、社会背景、作家意图方面加以分析比较,以卡玛娜和娜拉为例探讨女性的“回归”与“出走”问题。  相似文献   

5.
《玩偶之家》(《A Dolt’s House》)(也被译为《娜拉》、《傀儡之家》)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该剧自100年前引进中国以来.给中国读者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该剧中塑造的娜拉形象在中国的影响可以说是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6.
自五四伊始,名震遐迩的《新青年》杂志推出了"易卜生专号",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光辉引领下,易卜生经典戏剧《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娜拉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便成为一个精神偶像,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巴金《寒夜》中的曾树生便是一个中国式的"娜拉"形象的典型。作为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矛盾心理和丰富内涵的艺术形象,她的出走以及最终的回来,既有积极的意义也反映了人物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玩偶之家》和《伤逝》是中外文学史上以“关心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命运,提出妇女解放的社会问题”为主题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颗明珠,它们虽然是产生在不同国家和时代的作品,却都塑造了具有鲜明民主思想倾向,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形象,两篇作品在揭示主题思想,塑造人物形象,采用艺术手法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具特色的地方,本文拟对此进行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李金松 《文教资料》2012,(23):11-12
本文以鲁迅先生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为抓手,将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与鲁迅先生的《伤逝》联系起来,以全新的全方位的视角阐释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并通过对三者的比较阅读,指出在五四运动时期被介绍到中国的《玩偶之家》,如何影响鲁迅并被他创造性地转化为对中国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们产生振聋发聩作用的作品《伤逝》的,以使读者了解到二者之间从主题嬗变、人物命运到细节处理的全面滋养转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9.
娜拉沦为“玩偶”的悲剧因素,除了维护男权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压迫之外,还由她自身的弱点所致,娜拉的出走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反抗,她已经意识到了女性的自我存在价值,从而成为超时代的先觉者,她的壮举,对于争取自身彻底解放的广大妇女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0.
《玩偶之家》中娜拉是男人的玩偶,对丈夫处于依附地位,没有人格独立。娜拉和广大女性必须经济上独立、心理上自强、尽可能地融入社会并真正树立并践行男女平等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五四"时期对《玩偶之家》的接受与宣传带有功利性与时效性,从而导致了对它的解读无形中存在着误读,主要表现在:对该剧创作意图的误解、对娜拉形象的简化与误读,以及对易卜生个人形象的误读和对其文学成就的忽视。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新玩偶之家     
正一个女孩子,家境贫寒,19岁的时候认识一个成熟男人,那男人对她无比体贴关心,不仅为她的所有生活买单,而且即便是她家里的麻烦事也都责无旁贷。她毫无悬念地被他俘虏,那时她刚上大学二年级,之前没有任何恋爱经历。她想这就是爱情了吧?所以尽管同学都看不起她,  相似文献   

13.
"娜拉现象"与《雷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运动初期,易卜生及其剧作《玩偶之家》以及作品中主人公娜拉对中国新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大批“娜拉”式的具有全新的价值观念、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涌现出来。在中国,创作思想上与易卜生相通并在创作上得到易卜生创作真髓的是曹禺。《雷雨》是曹禺写得最好最成功的剧作之一。《雷雨》与《玩偶之家》从创作思想、作品中矛盾冲突到思想内容、人物形象都有相通之处又各具艺术魅力。两部剧作都各自着力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繁漪是个失败的娜拉。《雷雨》是话剧这一西方艺术形式本土化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在《沙扬娜拉》中将款款的深情和日本女郎娇羞的情状以及离别时甜蜜的忧愁融为一体,使整首小诗微透着哀而不伤、愁而不苦的清芬。本文旨在循着作者无尽的情思和全诗唯美的意境,对女郎的形象再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娜拉形象的评价历来多从社会政治角度强调其客观社会意义。因此试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娜拉形象 ,对娜拉人格系统的本我、自我、超我予以剖析 ,并探索其悲剧性和出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娜拉与子君是易卜生、鲁迅两位作家分别在其作品《玩偶之家》、《伤逝》中塑造的个性鲜明的两位女性形象。两位作家身处两个国度,其写作背景、写作风格、文化色彩等都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就是在这国度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背景下,两位作家都借描写家庭夫妇之间的矛盾冲突来表达女性的悲剧,进而揭示出两位女性在悲剧过后的不同抉择。娜拉与子君都有着善良而诚挚的心,对生活充满无限热爱,但是在爱情受到考验的时候,她们的丈夫都暴露出了自私、冷漠的真面目。面对爱情的背叛,娜拉与子君也都愤然出走,但是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反抗方式。娜拉可以称为"妇女独立宣言"的代言人,她不但通过语言,而且用决绝的行动发出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人的呼声;而子君则是一个勇敢而悲壮地倒在女性革命征途中的女战士,她默默接受,不加选择以至于被人所弃甚至丢掉性命的结局。本文通过对娜拉与子君的比较,剖析妇女解放的道路问题以及对读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何解 《初中生》2008,(4):43-46
女主人公娜拉为了给丈夫海尔茂治病,为了不让重病的父亲为她担忧,曾伪造父亲的签字向别人借钱,触犯了当时的法律。剧本开始时,海尔茂即将担任银行经理,打算辞退一个名叫柯洛克斯泰的职员。娜拉的女友林丹太太来看她,海尔茂答应把这个职位让给她的女友。但是被辞退的柯洛克斯泰正是娜拉从前的债主。为了报复,他要挟娜拉,并将娜拉假冒签字一事写信告诉了海尔茂。一方面,娜拉不忍心牵连自己深爱的丈夫,准备自杀以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她又盼望着“奇迹”出现:丈夫能够挺身而出保护自己,承担责任。但是她的梦幻破灭了。海尔茂看过信后,勃然大怒,斥责娜拉为“犯罪的人”、“下贱女人”,还扬言要剥夺她教育子女的权利。正在此时,柯洛克斯泰受到娜拉女友的感化,退回字据。海尔茂看到危险解除,立即转怒为喜,巧言哄骗。至此,娜拉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生活的现实,毅然决定离家出走。本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娜拉和海尔茂因为借条的事情发生激烈争吵,他们之间的潜在矛盾暴露出来,并产生冲突。  相似文献   

18.
朱怡 《成才之路》2009,(35):I0031-I0032
哈姆莱特说:“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在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中却恰恰相反,脆弱的名字是男人,是有权有势的男人;刚强的名字却是女人,而且是无权无势的女人。《玩偶之家》中出现了三位主要男性角色——海尔茂、阮克医生和柯洛克斯泰,在这三位男主人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是假、丑、恶——内体、精神上的病态及其虚伪和自私的本性;而在剧中的两位女主角娜拉和琳达夫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却是真、善、美——对他人的善良,时爱情的忠诚以及对生活的坚强。  相似文献   

19.
在《娜拉离开丈夫以后》中,娜拉的语言因语境和谈话对象的阶级地位与性别的不同,而在话题选择、句式使用、语气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化反映出娜拉在现实社会中的阶级地位和两性格局中的真实处境。语言成为阶级斗争和性别冲突的舞台以及权力争夺的战场。  相似文献   

20.
易卜生前期剧本中的女主角,都怀着追求个人独立的理想,而后期剧本中的女主角则怀着自我舍弃的理想.海迭·高布乐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形象.如果说娜拉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那么海达·高布乐是不是剪了翅膀的娜拉呢?通过与娜拉的对比解读,主要来探索海达·高布乐这位受挫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