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静水投石”法明代大学者朱熹云:“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一定认识后,思维往往处于相对满足的静态,要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可“静水投石”,促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即教者提出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重新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学生在积极思索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如教学《简笔与繁笔》一文时,学生对该文以同一部《水浒传》中的简笔与繁笔的实例来论证“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这一论点的写法视为当然,  相似文献   

2.
历来,论及文章作法,“简练”几乎是必谈的话题,谁也不会反对提倡“简笔”。至于“繁笔”,却可以说实在是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甚至还存在着某种视“繁笔”为“繁冗”的误解。《简笔和繁笔》的作者独辟蹊径,以文章繁简的辩证关系为基点,令人信服地论述了文章繁简“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而应该“各得其宜,各尽妙处”的见解,这就使人读来有耳目一新之感。对这样一篇颇有新意的课文,我们在教学中,自当引导学生在理解“简练”有别于“寡淡”的基础上,着重领悟不忌“繁笔”忌“繁冗”的道理。作者不但有理论,而且有实践,这篇文章的第一段话,就写得“言简意赅”,成为全篇的灵魂。要教好《简笔和繁笔》,不妨先让学生精读此段,由学生通过研读,梳理层次,明乎繁简之理,抓住  相似文献   

3.
<正>[专题解说]简笔,言简意赅、凝练、厚重,是艺术表现上的精妙传神。繁笔,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唆,而是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使细致入微。“简笔”和“繁笔”,实际上是作者写作意图、构思布局、表现手法等综合运用的深层次问题。本小微专题设计以《阿房宫赋》为例,探究赋文的创作手法,分析“繁”“简”表达的不同作用,品味作者实现“文”“道”共融的效果和魅力。  相似文献   

4.
面对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和在作文中常出现的不是简单为文(简单化、概念化、以议代叙),就是繁冗拖沓,无病呻吟的现状,我曾就《简笔与繁笔》上了一节公开课。讲授前,通过提问的方式重温了《关于写文章》和《作家要铸炼语言》文章内容,然后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5.
语文夹报     
提高中学生背诵效率六法作者 《简笔与繁笔》教学一得秋天里的一片橡叶爱 情 雨语文夹报$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6.
周先慎的《简笔与繁笔》(高中语文第二册)一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一个句子:『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炼,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师生们对于这句中『从来』一词的词性分析意见不一,分歧较大。其一,这个句子是病句。『从来』是副词,不能够跟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合。这句中  相似文献   

7.
繁·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阳春三月,繁花似锦;清秋之木,去繁就简。写文章,用繁笔穷形尽相,酣畅淋漓;用简笔言简意赅,以少胜多。人际交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是为“繁”,“君子之交淡如水”则为“简”。可见,自然和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有“繁”“简”之分。请以“繁·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谈两者关系,也可以只谈一  相似文献   

8.
最近教《简笔与繁笔》,很受启发。文章指出:“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文学大师们之所以高明,是因为他们能使“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宣,各尽其妙”。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针对讲课的多而杂,提倡“少而精”,是非常必要的。海阔天空,泛泛而谈,确是教学中的大忌;要言不烦,言简意赅,则是值得提倡的。这些,大概是没有争议的了。现在的问题是,有的人在“少”和“精”之间,“多”和“杂”之间划上了等号。你多讲几  相似文献   

9.
"简笔英语作文"绝非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化作文写作。它涉及到一个全新的外语教学理念。这种简笔作文写作策略建立在"词块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上,强调的是"词块"而非词汇,语感而非语法。实践证明,"简笔英语作文"不失为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考试的一种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教时,采取精炼有效的教法,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两方面有较大的收获。下面以《简笔与繁笔》为例,说说我们是怎样采取精炼有效的教法,让学生学准、学深、学活的。  相似文献   

11.
如何从"注入式"走向"启发式"?在启发式教学中,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自身素质有着什么样的要求?我们以省高中课改专家、四川师范大学刘永康教授解说其在成都七中上的一堂<简笔与繁笔>课为例子,从成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规律,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诗歌语言以简练为美.诗歌常常通过精练绵密的语言组合,传达无限丰富的意蕴和生动深广的内涵,在"言约而意丰"的简捷抒写中,体现巧妙的艺术构思.并拓展人们审美的视野和创造的空间.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把类似的语言风格称之为"简笔".事实上."简笔"虽然是诗歌语言最常见的表现风格,但与之相对的"繁笔"也并非诗家的禁忌.古代诗人在描摹物态、叙写事件以及抒情言志的过程中.也往往巧妙借助"繁笔"的铺陈和反复功能,以繁写意,以繁传情,细节上工笔细描.情景上用墨如泼.甚至大肆渲染,不厌其烦,这样繁密得体的表达,不但没有拖沓累赘之嫌,反而能收到以繁胜简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简笔与繁笔》是一篇对学生写作很有帮助的好文章。它生动、通俗、深刻地论述了“根据内容需要,使简用繁及简练为文”的道理。课文写法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例证法的成功运用。例证法成功运用的关键就是选例的典型性。那么,课文事例论证的典型性表现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4.
《赤壁之战》记载的是这场战争的全过程,内容涉及孙、刘、曹三个军事集团,人物众多,头绪纷繁。作者在剪裁上紧扣孙权决策过程这一主线,突出孙刘联盟这一重点,用繁笔,繁而不冗,细而不杂;用简笔,简而不淡,约而分明,可谓各得其宜。繁写决策,简写战况文章一二自然段,用800多字写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从鲁肃为联盟奠定基础,到诸葛亮推动联盟进一步酝酿,直至联盟初成、决策形成、孙权决定出兵,一路写来,枝秀花繁。为什么这样繁写决策?不仅因为战前决策决定战争胜负,同时体现写作意图:“鉴于往事,资于通道”。通过细写战前决策,揭示曹操为什么从优势变为劣势并招致大  相似文献   

15.
杨峻岩 《新读写》2012,(1):38-39
写议论文,一般总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每个部分还可以细化为诸多小问题。可以说,问题贯穿文章的始终,例如《繁笔与简笔》(见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全文共7个自然段,7段论述了7个问题:①简笔与繁笔各有什么妙用;②《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描述怎样体现“简笔用得好”;③《水浒传》中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描述怎样体现繁笔用得好;④“字面上的简”和“精炼”、“艺术上的繁笔”和“通常所说的啰唆”各有什么区别;⑤行文时怎样自然地做到“繁简适当”;⑥现今的创作在繁简方面存在什么问题;⑦为什么要“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又如,鲁迅杂文《拿来主义》,整合起来看,全文回答了以下二些问题:“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确什么危害;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做到“拿来主义”;实行“拿来主义”对于发展无产阶级文艺事业有什么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所选《简笔与繁笔》讲到简笔运用之妙,例举说: 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景象。  相似文献   

17.
阳春三月,花繁似锦;清秋之木,去简就繁。写文章,用繁笔穷形尽相,酣畅淋漓;用简笔则言简意赅,以少胜多。人际交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是为“繁”:“君子之交淡如水”则为“简”。有一首歌唱道“简简单单才是真。”说起繁简,想说的太多……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安排、组织材料时,为了突出主题的需要,常常要用繁笔详写一些人和事,用简笔略写一些人和事,使详和略互补,繁与简相济。即“详略得当,繁简适宜”.  相似文献   

19.
黄强 《铜仁学院学报》2003,5(2):68-68,80
《简笔与繁笔》一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学习此文的结构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随笔这一特殊的议论文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活动与作文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目前,活动与作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只重视活动的生动活泼,而忽略了切实有效的作文训练;有的只为了写作而让活动流于形式。笔吝认为:应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切实有效的作文训练结合起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