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语文,读很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初读"非常重要。当下的语文课堂,初读要么被讲读代替,流于形式,要么被预习扼杀,游离于课堂之外。为了让初读更有效,让更多学生平等地体验初读,必须对初读的方法与形式进行认真探究。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系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为脍炙人口的美文佳作,却让学生深感其"苦",探究其因在于教法呆板与学法固化。本文就如何改革教学方法 ,使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光彩,提出自己的策略:牢牢抓住"以生为本"这个纲,课教学设计按照"初读—悟读—诵读"的方式,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在"读"中进入文本情境,进入作家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悟文本中的语言和情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数学教学,我们许多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教学特征,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要有合作学习,在课堂上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展开教学,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教学手段与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确实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乐学、想学的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这些课的时候,总又会给别人一种非常花哨的感觉,学生课堂上虽然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课堂了变得非常热闹,但是这种积极与热闹只是少数人的学习行为,有一部分学生却没有参与到这些学  相似文献   

4.
钱瑾 《学子》2013,(6):65
一、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生成课堂课堂中教师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更是活生生的、性格迥异的个体。课堂学习不可能在教师预设的环节中按部就班地展开,应在"活生生的人"的活动中形成,应在学生积极地思维、自主地探究中,在学生惊喜地发现中,在情感的共鸣中,在独特的感悟中热闹有序,活泼而又有所得中生成。在教学"望月"这一课,理解第2小节时,我让学生初读后设计了这个问题:"读了第2小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郑维联 《学子》2013,(1):69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精讲多读,让学生读中品,品中悟,悟中写,这无疑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大捷径。阅读教学课堂上,我始终都是指导学生初读、精读、赏读,通过这三步让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揣摩文章表达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初读全文,明白大意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在初读阶段,以学生自读为主,边读边感知语言,在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本着"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议、自得"的原则,探索出一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可以概括为"初读感知——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反馈归纳"。1.初读感知:在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准备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数学教学,我们许多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教学特征,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要有合作学习,在课堂上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展开教学,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教学手段与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确实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乐学、想学的氛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刊积极性,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这些课的时候,总又会给别人一种非常花哨的感觉,学生课堂上虽然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课堂了变得非常热闹,但是这种积极与热闹只是少数人的学习行为,有一部分学生却没有参与到这些学习过程中来。  相似文献   

8.
一、"四读模式"保体验1.体验在初读时。生本课堂同样注重初读课文时的情感体验。体验式生本阅读课堂,将"初读"环节通过"学生自我学习提问"来展开。比如,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时,可让学生解题,并根据课题提问,  相似文献   

9.
郭秀萍 《广西教育》2014,(29):50-50
正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引入课题,待学生学完生字新词后就迫不及待地引领学生进行所谓的"研读课文"。然而不少学生在"研读课文"时一知半解,甚至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这也是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重点。教师只有把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怎样才能使初读教学更有效。第一步:随意翻看,了解大意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初读课文时,可能会对文中的插图  相似文献   

10.
林泉玉 《教师》2014,(16):30-31
当今的阅读教学把课文教得支离破碎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成效。究其原因,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完美往往在初读课文的环节走过场。课文初读,首先必须做到"读通读顺读准确"和"整体把握",还要做到让学生在"感知重点、难点、精彩点"和"留下悬念"的读中产生探索求知的动力和欲望,从而充满激情和期待地投入到深读课文中去。只要老师肯钻研、因文施教,指导初读课文也能异彩纷呈,亮点频现。课文初读教学应该在"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实"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呼唤高效,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始终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合理地安排我们的课堂才是语文提效的根本。一、读"本"为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的学生课文还没读正确、读透,教师就让他说理解、说感受,学生往往是牵强附会,一知半解;然后就是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引导再引导;最后,又挤占了感情朗读的时间。所以,语文教师应懂得"偷懒",延迟开讲,重视初读,让学生读好了书,再开始讲。教师检查初读应比如何开讲更重要。读好书,才  相似文献   

12.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新课标中也突出强调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倡导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文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近期,笔者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中悄然掀起了“读步课堂”的热潮。从课初的初读,再到分自然段精读,教者在朗读形式上不断翻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配上音乐读、小组赛读等。这样的一读到底,不仅给听课者造成了听觉疲劳,而且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也只是“到此一游”。一言蔽之,肤浅缺乏深入,低效而又费时,盲目缺乏“行为指向”是目前课堂朗读教学的主要弊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围绕“激发自主精神 ,培养自学能力”的主题 ,进行了“三读批注式教学法”的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三读” ,是指初读感知、精读引思、品读感悟。它包蕴了多读的内涵 ,贯穿了以读引思、以思求读、以读感悟的全过程。所谓“批注” ,就是让学生用铅笔 ,以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勾出、圈住认为有疑难、有感悟的内容。学生在“三读”中 ,尝试运用批注的方法 ,自学自悟课文 ,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一、初读感知“初读感知”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 ,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 ,它是局部学习的基础。初读…  相似文献   

14.
课文初读在很多的课堂上是被弱化处理的,首先表现在很多公开课对第一课时的集体回避;其次表现在初读只是学生自读的相对单一的操作方式。初读,顾名思义,就是初次阅读,兼具第一次和第一层次的意思,但是也并不能因此而把初读进行单一、表层、一次性地处理。在其背后,我们应该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支撑起初读的不同层面,让初读扎实起来。笔者认为,课文初读要遵循两条线索:  相似文献   

15.
《孔子拜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我进行了两次教学,第一次教学,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最感动?说说你的体会。”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寻找感动自己的句子,相互说着受感动的原因。尽管课堂很热闹,但学生交流散乱,无法将对话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面对课程改革,我们在探索中前行.我们努力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渴望让自己的课堂变成智慧的课堂.可有时我们却很茫然: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却常常变得热闹有余,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7.
<正>在英语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开展的今天,不少英语课上的热热闹闹,"活"了起来、"动"了起来,传统的课堂形态和管理似乎随之注入了新的形式和内涵。但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发现在一些老师精心准备的课堂上,一些学生在形式不断变化的课堂环节中"脱节"了,看似"读"了,"说"了,"练"了,但一节课下来,新词读不准,句型不知意。"动"了不少,学的有限。课堂上多了热闹,却少了聆听需要的安静;多了"自主",却丢掉了操练应有的秩序;学生  相似文献   

18.
面对课程改革,我们在探索中前行.我们努力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渴望让自己的课堂变成智慧的课堂.可有时我们却很茫然: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却常常变得热闹有余,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字词教学与阅读理解相分离、教师课堂定位不准确、语用训练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三读一用"是有效的教学策略。"三读"为初读、引读、研读,"一用"为语言文字运用训练。"三读一用"能让学生深入文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一度以为,课堂完全动起来、活起来,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但是,“活”的课堂是否高效呢?语文味还在吗?这值得我们反思。一、课堂上书声琅琅,却没有感悟新课程中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各种形式的读,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挑战读、表演读、想象读等等,读了一遍又一遍,看上去很热闹、很欢畅,我们也常常听到语文老师说这样一些话:“同学们,让我们有感情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带着欢快的心情把这句话读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