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入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服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亦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2.
佚名 《初中生之友》2013,(10):38-41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举考试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考,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些状元各有千秋。现摘录其中颇有奇趣的九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状元一词,源自于古代科举考试,那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入仕的唯一途径。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在中国历史上,历经千年的科举制度,造就了数百名状元。这其中有摔交摔出来的状元,有驸马状元,皇子状元,亦有仅仅当了二十天状元的短命状元。历史上的状元千奇百怪,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4.
传奇状元     
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5.
自隋唐以来科举考试成为我国历代封建政府选拔优秀人才的主要途径,而其中状元更是通过层层选拔而最终“一朝成名天下知”的佼佼者。我国唐、北宋、明、清四个朝代的状元地理分布具有四个特点:(1)南方状元的数量由少变多最终大幅度领先北方;(2)状元集中分布区域由政治经济双重中心向经济单中心转移;(3)状元的地理分布在明清两代出现了“马太效应”;(4)状元中出现家族式状元群体,并对上述特点背后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其对于我国高考招生中分省定额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清顺治三年(1646)开科取士,至光绪三十年(1904)其间258年,产生进士科状元114名,如加上博学宏词、经济特科状元4人,共118名状元。其中江苏籍的有51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43%。 这些江苏状元,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吴地。其中古镇所在的吴县(包括当时的长洲县)有状元17名、常熟6名、武进5名、无锡3名……共46名。 为何江南吴地能在封建社会的后期产生这么多的状元?这要追溯到清初开科取士的缘由。 顺治二年五月,清兵攻占了南京。明福王政权虽然覆灭,但江南人民反抗夷族的斗争并没有停息。清统治者为稳定江南局势,在采用武力镇压的同时,又利用“开科”取士来笼络人心。这年秋,清世祖采纳大臣范文程建议,沿袭明王朝科举取士制度,正式颁诏,实行科举考试。“圣朝特旨试贤良,  相似文献   

7.
谈“状元”     
“状元”一词与科举制密切相联。科举始于隋,然隋无“状元”之称。“状元”唐代始有,唐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为礼部试,又称省(尚书省)试。省试分为常科和制科两大类,常科种类较多,进士科乃常科之  相似文献   

8.
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叫“独占鳌头”,为什么这样说呢? 以往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第一名)的人称“独占鳌头”。据说皇宫石阶前刻有鳌(一种大鳖)的头,考中状元的人才可以踏上。后来就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相似文献   

9.
有趣的状元     
三最状元宋朝山东须城人梁颢,字太素,少年时就有宏大志愿,并立下誓言:不考中状元誓不为人。但其时运不济,屡试不中,饱受世人的冷嘲热讽。然而,他并不冷眼官场,灰心仕途,仍不改初衷,刻苦学习,还自我解嘲说:“考一次就离状元近了一步。”他从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开始应试,历经后汉、后周,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才考中状元,前后共47年。他在宋真宗时先做翰林学士,后又“权知开封”,因暴病突发而仙逝,享年92岁。这样,梁颢不仅成为我国历史上参加科举考试历经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状元,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状元,号称“三最状元”。他…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11,(11):14-15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它为什么叫“状元”而不叫别的呢?原来,唐朝的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子,呈报给皇帝。  相似文献   

11.
大窘 《初中生》2011,(31):14-15
阅读背景:现在,很多人称高考第一名为状元,如"湖南省文科状元"、"北京市理科状元"等。这些叫法,到底合不合适呢?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它为什么叫"状元"而不叫别的呢?原来,唐朝的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子,呈报给皇帝。这份  相似文献   

12.
科举制度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批判。但科举制度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许多人并不清楚。《山东历代状元》的作者马文卿同志特撰此文,揭示了历史真相状元,是对科举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第一名的称谓。我国科举考试常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其中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所以居进士首位者又称状头。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第一位状元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长达12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状元不仅成为读书人苦苦追求的最…  相似文献   

13.
:“状元”是科举全程考试的顶尖人物。但由于“点状元”具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和偶然性 ,因此 ,历史事实证明 ,无论用当时或后来的标准看状元 ,他们也大多不是科举考试制度之下的“一流人才”。本文基于明清科举考试和状元的一般事实 ,结合今天与此相关的文科学习和考试问题 ,重在阐明 :仅以“考分”鉴别文科人才 ,也许是一个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误会  相似文献   

14.
漫谈状元     
河边 《中国考试》2006,(3):56-59
状元探源“状元”是科举开科取士的产物。科举指朝廷设立考试的科目,通过定期的统一考试,来选拔世间可为文官武将的人才,并对其分别授予官职。科举包括文、武两项常科。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设立文进士科是科举的开端;武科举始创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以“进士及第”第一人为状元始于唐。武则天试贡士于殿前,别其等第,门下例有奏状,其居首曰“状头”,亦曰状元,也称“殿元”、“鼎元”、“魁甲”。宋初,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  相似文献   

15.
1.为什么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叫"独占鳌头"?因旧时皇宫的石阶前刻有鳌(大鳌)的头,考中状元(科举考试的第一名)的人才可以踏上。所以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就是"独占鳌头"。2.为什么说一个人不知变通或不能通融说"版版六十四"?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古代的科举考试不出人才,甚至毁灭人才,这种观点至少是偏颇的.仅历朝进士考试所产生的状元中就有不少杰出人才.五代时间甚短,兵荒马乱,此期状元中亦有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7.
每年高考结束,随之而来的便是各地分数线的公布,继而便是各地高考状元的纷纷出笼."状元"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由此可见"状元"的"出类拔萃"和"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8.
冯福 《教师》2013,(20):1-1
每年的这个时候,各地高考分数陆续公布,又一批高考"状元"新鲜出炉。往往"状元"被确定只几个小时,其各种信息便会出现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从家庭背景到外界评价,从学习、生活习惯到目前精神状态,从个人职业理想到大学争抢盛况……自隋朝开创科举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制度以来,羡慕和追捧考试优胜者,是我们集体意识中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因为在封建  相似文献   

19.
赵志伟 《教师博览》2013,(12):56-57
<正>状元,这个名称其实很复杂。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或称为殿元。按唐朝制度,凡赴礼部试者都须"投状",故列第一名者也叫状元,也叫状头。但宋时除第一名外,第二、三名也可称状元,宋俗称"一甲三名"。唐宋两代考进士须上京城赶考,由尚书省礼部组织考,所以也称"省  相似文献   

20.
唐代科举考试的制度较为粗略,其突出表现是:许多在后世看来属严重违规的行为在当时被视为正常,较多的状元是靠不正当竞争夺魁的。对于特别严重的违规事件亦处理颇轻,因科场案被处死的只是极个别人。这说明科举考试在唐人心目中的地位远没有后世那么高,因此唐人对科举考试的公征性、严肃性期望值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