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五千年的悠长岁月里,中国文化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辉煌,诗歌就是其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最近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就是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对诗歌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由此刮起了一股全民学习古代诗歌的文化热潮。古代诗歌是古代文学作品的经典,它的表达与呈现的方式与学生如今日常的语言运用还是有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历日的语言表达和文字书写形式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有时因拓片模糊不清,或泐蚀泐画,甚至误写,若不仔细考辨,就会增加释读卜辞的困难。本文在全面考察甲骨文释文、甲骨文字形、干支计日法、甲骨卜辞计数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对《甲骨文合集》139反的释读和断句加以辨析,从而得出本条卜辞更为合理的释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甲骨文器物字为研究材料,对比卜辞用例及考古器物发现,补释《甲骨文字典》器物字词义,增补卜辞用例,以期对甲骨文字学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将中国称之为诗歌的国度,相信没有人怀疑。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发端,绵延至今,涌现了大量的优秀诗人、诗作。中国人从牙牙学语就接触唐诗宋词,庙堂村野皆有崇诗风尚,以赋诗填词吟曲为雅事,代际沿袭,诗脉流传,生生不息。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  相似文献   

5.
<正>"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比赛中,武亦姝脱口而出《诗经·七月》里的诗句,瞬间圈粉无数,在中华大地掀起一股吟诗诵词的热潮。古诗词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深厚积淀的体现。初中生喜欢诗词,也有一定的积累,在课堂中利用诗词打造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感受诗歌魅力的同时获得情感体  相似文献   

6.
侯育永 《作文大王》2023,(Z2):86-89
<正>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写诗了,于是有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歌,是情感火花的绽放,是思维的创造,也是浓缩的小作文。本期,我们就一起来学写诗歌吧!有一档节目因诗歌而火,它带动全民重温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相信你已经猜到了,它就是《中国诗词大会》。中国的诗歌产生得比较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有了。这个节目唤醒了我们心底的那份诗意。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词大会》已繁华落幕,对广大观众热爱古诗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带来对诗词教学的启发远不止于此。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陆扬说"人文教育的特征是厚积薄发,期待《中国诗词大会》这类节目,多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唤起的‘诗心’,引导‘诗教’的勃发"。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年仅16岁的武亦姝火了,主持人董卿火了,熟悉的人坐在一起讨论最多的几乎都是关于诗词大会的话题。吟诵的是古诗词,蕴含的是文化美。《中国诗词大会》犹如一股清泉流入每个人的心间,挽救了无数的手机"低头族"和电脑"游戏鬼"。它创新使用新媒体和新  相似文献   

9.
正批评家的诗常常带给人一种异样的愉悦。耿占春的文学批评以"隐喻""象征""卜辞""幻象"等为思想基石,既赋予了诗学在研究上的普遍深刻,同时也建构了一种极具灵性的解诗学方式。由此及彼,他的诗歌与批评相互映衬,也具有一种暧昧的能量,并且表现出了一种"出境"的格调与"出神"的精神。在古老的中国,占卜与诗歌的关系并不隐秘。耿占春对于卜辞曾有过偶然的兴致,在《沙上的卜辞》一书前言中,他曾经阐释过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于2020年春节期间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节目共十期。《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道德与法治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课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细细品鉴《中国诗词大会》,我们可以从其中的爱国人物、爱国故事、爱国文化、爱国实践中找寻到答案。吴又存老师的文章保持了他一贯的风格,精心架构、用词考究,全方位、高水准、深层次为我们作了剖析,堪称大家之笔!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作为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自2016年2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第一季第一场,至2018年4月4日第三季第十场总决赛落下帷幕,《中国诗词大会》可谓风靡全国,点燃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与歌本为一体,诗词吟唱在我国由来已久。《墨子·公孟》曰:"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说明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吟唱的雏形可见一斑。《诗大序》也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  相似文献   

13.
<正>非"绽放"型选手从武亦姝首次亮相《中国诗词大会》,到一路走红并一举夺魁,整个过程不到十天。夺冠之后,武亦姝的手机响个不停。媒体要采访,公司想签她做模特。但是,她好清净,干脆关了手机。"惊为天人""前途无量""栋梁之材"之类的赞美也一并被她挡在门外。在此之前,《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带着  相似文献   

14.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38页中"贝"字甲骨文书写为而表示人民币符号的为"■",本人原以为人民币符号"■",来源于甲骨文,特别是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两者纯粹是历史的巧合。"贝":1.蛤蜊、珠母、刀蚌、文蛤等有介壳软体动物的总称。2.指贝类动物的硬壳:贝壳。贝雕。3.古代用贝壳做的货币。"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尚书·盘庚中》,中国古代以海贝充当的原始货币。中国商周时期的墓葬中有出土发现。商代的卜辞  相似文献   

15.
<正>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来,《谜语大会》三月走红,《成语大会》五月绽放美丽,《诗词大会》更是集文化、智慧于一体,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更是涤荡学生心灵的精神补品。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多少人能坚守精神文化生活这块净土,坚守着自己的美好梦想,坚守着人类文化的传统。"大会"系列的走红其实暗合了社会对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正所谓屏幕清流。但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止步于文化综艺节目,在诗词、谜语、成语等  相似文献   

16.
《人间词话》中,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在于意境。意境美是诗词美的最高体现,是鉴定一首诗好坏的关键因素。美国意象派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在意象创造上有共同之处,如对情景交融与精炼简介的语言的强调。  相似文献   

17.
诗酒趁年华     
新闻链接:上月,在红火热闹的新春佳节,《中国诗词大会》这档集中展示中国古诗词之美的“清雅”节目出人意料地人气大涨,刮起一番收视狂潮,不仅引发了大众对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关注,更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持续发酵的“诗词热潮”. 《中国诗词大会》,你看了吗?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6年2月12日在中央口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第一季第一期,至2017年2月7日第二季第十期总决赛落下帷幕,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可谓"风靡全国、‘圈粉'无数"。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领会诗词文化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传统美德方面更是浓墨重彩。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  相似文献   

19.
殷墟卜辞中有"方服"与"方执",是礼制规定的常服与常执。各地方国的职贡多用于祭祀。甲骨文有"辞"字,写法有三种形体。"辞"指拒绝与责让。殷墟卜辞中有"工",读为功。功、成义通。中国古代流行天人感应思想,殷墟卜辞中有一些天象变化的记录,反映了商人思想中阴阳灾异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诗心     
<正>丁酉鸡年春节的欢乐氛围尚未散去,《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就给国人带来了精神上的狂欢,复旦大学附中才女武亦妹的现场表现更是掀起了教育界的反思潮。在看完节目后,观看本届诗词大会的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地高呼:"马上去背诗。"对此,诗词大会专家评委康震、蒙曼、王立群、郦波都认为是中国人诗兴未泯、诗心未死。有人说,教育应该是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