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家春 《成才之路》2010,(18):21-22
课改关注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教材关注学生的审美教育。本文从美读——感知童话的语言之美;美析——理解童话的童真之美;美想——感知童话的形象之美;美编——展示学生的创造之美;美板——体现板书的直观之美五个方面论述了《皇帝的新装》中的审美教育。由此掀起审美教育的盖头,揭开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
审美形态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艺术表现活动。古典诗词的审美形态多种多样,最为主要的有五种,即丰富多彩的意象之美、回味无穷的意境之美、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深沉浑厚的气韵之美、天人合一的境界之美。这几种形态互为补充,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最为神妙的艺术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3.
达到“仁”的境界,是孔子的最高审美理想;“仁”、尽善尽美、“中和之美”构成了孔子的审美准则;而心灵充实之谓美,“人的自然化”之谓美,心灵的“自由”之谓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美当是孔子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春》是开展审美教学的典范之作.文章从朴素的语文之美、精准的修辞之美、奇妙的意境之美分析《春》所蕴含的审美内涵,在充分发掘审美内涵的基础上,从古典诗句引入、审美诵读、主动探究、多媒体意境重现等环节开展审美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试结合中学语文文本实际,从发现自然之美、寻求生活之美、感受意境之美、挖掘意蕴之美、领悟情感之美、剖析形象之美、品味语言之美、理出结构之美等八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之美是社会关的重要内容,它凝结着时代、民族、阶级的审美特点,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境界、审美情趣、审美理想。日常生活之美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对日常生活之美进行研究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审美需要是人特有的一种高级的精神需要,礼仪文化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具有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求的功能。当代社会,挖掘云南彝族传统礼仪文化的审美特征,使之发挥出更大的审美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从美学研究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云南彝族传统文化具有的雄壮之美、率性之美、神秘之美、质朴之美。  相似文献   

8.
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显著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风格和办学形式。通过深度的特色建构,所形成的价值观体系及学校全体成员共同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和行为模式,就是学校文化。审美文化是在审美教育特色深度建构的基础上形成的,旨在立教育之美、塑人格之美,是一种基于儿童之美、教育之美、文化之美的学校文化。为儿童人格的臻美奠基是审美文化的核心价值,课程、活动、环境是审美文化建构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相应改变观念.从宏观上探讨课堂教学,更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规律.本文尝试从“六美”去审视课堂教学.六美分别是细节之美、感动之美、体验之美、殷实之美、语言之美、激情之美.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论题,从以“美”的视角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内在美,这种转向具有鲜明的时代境遇。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变化的时代要求、“客体”变化的现实诉求以及“介体”变化的实践需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由潜在走向显现。基于“审美性”的价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具有巩固价值自信支撑、体现美好生活追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意蕴。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生成机理,通过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感性之美、方法知性之美、真理理性之美以及要素和谐之美、教育过程之美、系统格局之美等,从“静态要素”与“动态机制”的双重维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培育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1.
以姚鼐《登泰山记》为例,探究文言游记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路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山水别样形态之美、阴晴雨雪自然现象之美、自然界动植物形态之美及传统文化艺术工艺之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2.
“审美—立美”教育模式建构(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系统科学原理,从真善美三者统一的审美视点出发。探讨和建立了“艺术美三原理”和“科学美三原理”,以此作为“审美-立美”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出“审美-立美”教育模式。提出:教育美=艺术美×科学美。“审美”是认识美之所在,“立美”是创建美之实践。“审美-立美”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从“审美视点”出发.经过“对立范畴”的转化,从而达到“立美建构”。  相似文献   

13.
许红华 《教师》2012,(15):25-26
审美教育亦被称作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小说阅读中的审美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人物性格之美、故事情节之美、环境之美和意境之美。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如何挖掘这些美育内容,本文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有些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语文,可能是他们没有发现语文之美。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之美,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以提高其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5.
达到“仁”的境界,是孔子的最高审美理想;“仁”、尽善尽美、“中和之美”构成了孔子的审美准则;而心灵充实之谓美,“人的自然化”之谓美,心灵的“自由”之谓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美当是孔子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审美价值在任何艺术种类中都是值得研究的,它贯穿探究艺术发展的始终。审美价值也是现代公益广告价值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公益广告所追求的至高境界。社会价值的精神美和艺术价值的形式美是现代公益广告审美价值的两大范畴。现代公益广告社会价值展现出的道德之美、人性之美、社会公平与正义之美、人与自然和谐并存之美正是这种审美价值精神体现。同时这种审美价值又会附属在现代公益广告本身的意境、构成、色彩等形式美中。  相似文献   

17.
审美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中走向审美,是解决当下语文课堂索然无味、学生语文素养低下的一剂良方。坚守语文教学审美,要从文本个性出发,挖掘美点,富有针对性地深入阅读。或含英咀华,嚼出表达精准之美;或由表及里,品出构思精巧之美;或沉漫文本,读出节奏韵式之美;或小中见大,咂出典雅对称之美。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康德美学原则思考体育美,探讨体育人文美的审美理想,发现体育蕴含的人文之美的敬畏形式与自由形式;个体进入满足体育人文之美审美需求的状态,有助于建立个体体育生活中的审美判断;体育的人文之美是不能回避的、先验似的主题,它是体育的灵魂。怀着虔诚的、膜拜似的审美意识,把人文之美渗透到体育实践中,可丰富主体对体育人文之美的体验,促进主体对于体育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9.
王晓华 《成才之路》2014,(24):28-28
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何能够高水平的爱美,就取决于人的审美能力。人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生活中去不断地发现美、挖掘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如散文有意趣辞彩之美、诗歌有节奏之美、物理化学有现实与情趣之美等。数学之美,不仅在于它深刻的智慧之美,更在于它广泛的意趣之美。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发现挖掘这些美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数学领域中,有许多"秘密"令人感到无限新奇,有许多美让人感到无比神往,我们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挖掘出这些美,不仅能激发学生智慧的涟漪,更能增强学生的审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生活中的各种美能够让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然而,如果一个人缺乏审美能力的话,生活中的这些美就会与他失之交臂。审美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教育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例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以及思想之美等,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