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活动是培育生命的一种艺术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时,才会使学生领悟难以言传的意义。因此,教师要  相似文献   

2.
当下,对作文有兴趣的学生在普通高中生中仅占极少数,大多数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甚至害怕写作文,没有写作积极主动性。但作文在高中语文中占有重要比重,不仅关系着考试分数,更重要的是写作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在现行的情况下,针对理科生语文写作愿望和写作兴趣明显不足的现象,教师要深入分析影响高中理科生写作能力的因素,提出改善高中理科生写作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学语文,又学做人,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课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顾此失彼,没有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统一起来,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不和谐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李星阁 《教育革新》2007,(10):39-39
一、重视诗歌教学,开掘文本的诗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渐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些话非常准确地表达了语文教育的本质特点。可见,语文教学的内核和灵魂是其内在的人文性。语文新教材增加了学生背诵的诗词和美文,减少了教师教参的分析讲解,使我们的语文课本更加富于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诗意的语文教  相似文献   

6.
王春花 《考试周刊》2013,(40):36-36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不仅体现出了工具性,而且体现出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制定以掌握学科知识及基础技能为中心取向教学目标比比皆是。教师较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偏离了正确的语文教学根本目的与任务,忽略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人"的本质,语文教材渐渐偏纯知识化、公式化、标准答案化渐渐丧失了丰富的内涵和生命。语文教师该如何实践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呢?一、营造和谐课堂,彰显人文关怀。人文关怀首先体现在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学语文学得轻松、愉快、高效、实在。首先,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积极评价学生,给予其适当的激励评价,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其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课堂教学应该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课堂中进行师生平等对话,在与同学无拘无束地交流中表达自我。只有从学生的差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多样性上挖掘优点,打造和谐语文课堂,为学生营造人文性的学习环境,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才能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情感、兴趣、需要的自然体现。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较以往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加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语文教材中人文因素的挖掘.开启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去感受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作出指出,语文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4):21-22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语言实践行为与审美情趣意识等多方面的发展都备受关注,而语文课程融合了我国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文学作品和文化内涵,可全方位地去开发学生的心智,让学生实现综合进步。为了综合发挥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教育功能,切实突出"语文味",小学语文教师则可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去改善语文教学结构,让学生渐渐爱上语文,使其能够长期坚持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文章从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远程教育平台、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手段、实现智慧评价四个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推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修改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新课程呼唤教师要为语文教学插上"鲜活"的翅膀,引领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中之一便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怎样激发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呢?这就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后进生是学生中的一个群体,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正确对待后进生,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跨学科学习语文、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做法,是把语文学活学透的必由之路。语文综合性学习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是体现语文课程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学习形式。一、倡导综合学习,丰富人文内涵三年级下册分别在第二组"环境保护"和第五组"人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确,语文  相似文献   

16.
课外阅读是高中理科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对高中理科生课外阅读视野现状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策略,为指导高中理科生课外阅读实践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大华 《语文天地》2012,(24):39-4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可见,语文教育已从以往的专注于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开始转向对人文性的关注。反映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感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这又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创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经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由此不难看出,语文课程不仅重视工具性,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深刻感受到人文关怀和语文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实现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价值的三维目标。因此,要想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不能一味地占据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累计知识储备空间,也不应该过于追求教学环境、学习形式的变化,而是要通过多种新型教学方式夯实学生语文基础,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与美感,进而真正落实新课改中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