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话题导入,揭题1.师:同学们,老师想和大家聊一个话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能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吗?(生交流)2.师:你们觉得要靠什么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努力、勤奋、坚持到底……)3.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相似文献   

2.
在创新路上行进的可不是少数天才人物,而是芸芸众生。为什么有人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有人到头成效甚微?如果后者能从下面三个方面看看前者,再想想自己就不会长吁短叹、怨天尤人了。非常着迷的结果什么是天才?日本心理学家木村久一说:"指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有了强烈的兴趣自然就会入迷,入了迷自然就会勤奋有毅力,最后达到忘我。"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创造一定要入迷,迷到一定时候,发现才会光临,发明才能到来。  相似文献   

3.
课文分析《说勤奋》是一篇苏教版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说理性课文之一。课文通过古今两位名人(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设计理念本课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尤其是课文中所列举的一古一今两位名人勤奋的事迹更是感染人。那如何将名人的效应最大化呢?本节课教学设计就试图紧扣“勤奋”说勤奋,抓住名人谈效应,读中感悟,了解名人事迹;合作讨论,明确勤奋道理;拓展升华,产生名人效应。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积累勤…  相似文献   

4.
喜欢自己     
你喜欢自己吗?这个问题,对一部分朋友来讲根本不算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不喜欢自己还喜欢谁呀?”然而,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讲,恐怕就不那么确定了。有的人无法接受自己,认为自己浑身都是缺点,没有优点,根本不值得喜欢;有些人是完美主义者,他们设置了过高的目标,达不到便觉得自己不够完美,因此也没有办法喜欢自己……他们一不喜欢自己,就麻烦了,因为接受自己才能真正地接受其他人,喜欢自己才能真正地喜欢其他人。先有我才能无我,连自己都不喜欢,还咋天人合一,保护环境?喜欢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知道自己是值得喜欢的。怎么办呢?首先,准备一个自…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只有"接地气",课题研究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课题研究者才能在研究中获得专业成长.那么,课题研究如何才能"接地气"呢? 课题研究的目标要"接地气".对于一个研究团队而言,他们的研究不是跟风而行,不是盲从上级,而是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对于团队里的个人来说,他的研究不单是为了完成团队布置的任务,也能够在研究中切实获得专业成长.也就是说,当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清晰而明确的目标时,他们的研究便有了"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正>眼睛看什么最难?看自己最难,因为眼睛离自己最近。离自己最近的东西,往往最难看到。人难做到的,是自知。一个看不到自己的人,又如何自知呢?一个不自知的人,又如何认识自己呢?所以,古人才规劝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子说,自知者明。一个"知道"自己的人、看到自己的人、认识自己的人,才能  相似文献   

7.
<正>"目标设置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爱德温·洛克(Edwin Loche)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形成人的内驱力,指向行为,使人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那么,目标设置理论如何应用,才能使学校管理达到最优化呢?1.明确作用,全员重视。在学校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应该立足于学习兴趣、思考方式、思辨能力等的培养。那么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达成这些目标呢?今天仅就圆锥教学中的实践操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让学生站上操作第一线,亲身经历才能实现深刻认知"实践出真知"。在认识几何图形时,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过,学习过程才不是空洞而苍白的。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课标》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它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呢?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呢?这确实需要我们老师去引领。所以"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成为了我们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时代新人说     
<正>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人活着如果没有理想,就犹如行尸走肉,没有任何朝气。就算是自然界的小蜗牛,它们也是每天都在爬行,每天都要把头高昂一次,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自己的制高点。与蜗牛相比,人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是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呢?没有所谓的空中楼阁,只有脚下不断  相似文献   

11.
如果有一个什么都能找回来的失物招领处,你想找回来什么?友情?纯真?还是勇气?燕子觉得自己上了初三后,就变成了"特困户"。不是特别困的人,而是特别"穷"的人。先是丢掉了友谊。没时间啊,初三的时间就像是春天的雨滴,每一滴都要最充分地应用,到秋天才能结出最丰硕的果实。这是老妈说的。而友谊呢,是要用时间来培养的。要一起聊聊八卦啊,要一起说说情事啊,谁会稀罕跟你一起做练习题呢?  相似文献   

12.
正一、自我评价的"钻石"定律其核心是:有些人总把自己当作钻石,而在别人看来,你只不过是棵小草而已。人不自知,最可悲的不是自己骗自己,若是自己骗自己,那倒容易办,只要中止欺骗就可以了。可实际情形是,一些人真的不了解自己,却以为已经很了解自己。人不但自己骗自己容易,更容易的是自己抬高自己。为什么有些人有自我感觉良好的倾向呢?  相似文献   

13.
沈雨鑫 《辅导员》2014,(Z1):103
正从小,我的依赖性就很强,只要稍微难一点儿的事情就让爸爸妈妈做,不懂得自己也有手有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大小姐般的生活。"五一"劳动节,老师让我们学习掌握一种生活技能,我左思右想,决定为自己扎辫子。我照着镜子,拿起梳子,却无从着手,第一步该干什么呢?忽然表姐的笑声从我耳边响起:"哎哟哟,我们家的娇小姐怎么今天这么勤奋,是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相似文献   

14.
<正>导语:教养是什么呢?毕淑敏如是解析:"教养就是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一个时时处处要求自己体面、美好的人,自然就有了教养。"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粗鲁无礼的人,我们往往避而远之;遇到有教养的人,我们往往如沐春风。那么我们何不从自身做起呢?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像和风细雨那般,给人舒适感;亦像一件得体大方的衣裳那般,给人美感;还像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那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成功”这两个字一直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但有的人在追求它的道路上大有作为,而有的人却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拜读了季羡林老先生的《成功》一文,对它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季老先生在文中总结出了一个公式:天资 勤奋 机遇=成功,并且深入浅出地做出客观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指出:只有勤奋才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学习的人总是希望成功,做出不凡的事业,取得卓越的成就的。但是,怎样学习才能成功呢?我认为,有三个因素都非常重要,而且缺一不可,那就是理想、勤奋和方法。攀高峰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一个人做任何事业,要想攀登高峰,首先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尤其是我们青年人,要立志为中华崛起勇攀科学高峰,把自己壮丽的青春和一生都献给振兴中华,实现四个现代化,使祖国繁荣富强起来的伟大事业。只有胸怀大志而不是立个人的小志,才能确定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蜡烛·春蚕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呢?对,人生就是蜡烛--奉献。人生就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蜡烛就是:"我为人人。"奉献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一生勤奋,发明了电学的三大分支,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晚年写成了《电学的实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希望自己:"像蜡烛为人照明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挫折就像一条绵延不尽的河流,你要找到合适的船,才能顺利渡过去。勤奋是构成这条渡船的基本,没有勤奋将一事无成。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大意是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贪玩只会荒废学业。古往今来,多少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一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19.
正"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做了那么多年的小学语文老师自己感同身受,每次习作,农村小学的学生就像老鼠见了猫那么害怕,同时,老师也就怕教作文,怕上作文课,长此以往,学生怎么能写好作文呢?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状况呢?因为孩子"无米可炊",无话可说,那如何才能改变现状呢?那就必须给孩子寻找"源头活水"。哪些可以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呢?一、课外阅读为学生习作做铺垫阅读课外读物是学生探索世界、掌握知识、品味文章  相似文献   

20.
<正>唐骏一直是中国企业界的传奇人物。他一直恪守"做人简单,做事勤奋"的原则和"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的信条努力前行。他用自己的丰富经验与开创性思维,为微软、盛大、新华都等知名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唐骏在历经了种种风雨和磨难之后,心怀梦想与感恩之情,再度出发。坚持梦想再次出发本刊记者:您为什么把加入港澳资讯看做是重新出发呢?"唐骏来了"这个栏目是怎么发起的?唐骏:事实上,自从告别新华都加入港澳资讯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想告诉朋友们:"唐骏要重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