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会合作     
《小学生》2005,(12):40-43
我的烦恼 我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我喜欢一个人玩,很少和小朋友聚在一起。同学们做游戏自愿组合,我总是被抛在一边,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在学校,我常常是一个人埋头学习,回了家,大门一关,又是我一个人写作业,遇到问题没有人可以讨论、请教,自己苦思冥想,特别孤独。时间长了,我觉得学习真没意思。  相似文献   

2.
李晓峰 《教育教学论坛》2011,(18):251-253,226
很少有人能理解和体会到真正的孤独和寂寞,孤独,就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统一。孤独时刻是学习、思考、修炼、创造的最佳时刻。当一个人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孤独,孤独就会成为生命的一部绚丽乐章。人生就由此成熟。  相似文献   

3.
“《安恩和奶牛》,从这篇课文的题目里,你读出了什么?”课堂上,我问孩子们。“我读出了人与动物的平等”,“我读出了温馨”,“我读出了亲密”,这些答案都很契合教参的解读。“你呢?”我转向一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小男孩。他站起来,垂着眼,小声地说:“我读出了孤独。”孤独?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真的能理解什么是孤独吗?于是我追问到:  相似文献   

4.
孤独是我幸福的路标,所以,我不怕迷路。写下这句话的一定是一个独自远行的人,或许我和他一样,看见孤独的路标,于是向左,于是向右,于是到达一个没有尽头却写满了“孤独”的终点。  相似文献   

5.
还有那棵树     
我还是常常能够梦见那棵树的。在我感觉孤独困惑的时候,生命最深处那一道孤绝的风景便白天黑夜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棵树使我想起了卡夫卡曾经写过的“茫茫荒原之中”的一棵“孤独的”大树。他曾发问,那棵树统领了一切,那么谁又来统领那棵大树呢?卡夫卡是天才而孤独的,万分的孤独。他的“茫茫荒原之中”的“一棵孤独的”大树般的作品,至少使我这个自认为已经跨入青春之河的人走向不能自拔的精神泽地。那棵“孤独的”大树将我的平常之心一次又一次掳掠而去,无形之中我便常常能够梦得见那棵有形的大树了。  相似文献   

6.
关于倾诉     
人作为一个独立体存在于世,那就注定了他一世的孤独。只是有人将这孤独玩味得格外深刻,以至自赏;而有人则尽其一生精力来排遣这种孤独,力图让自己溶入这个世界而成为生活这条大河里畅流的鱼。这就有了个人爱好的选择。我选择了写小说。因为它可以让我尽情尽性地倾诉。没有人能阻止我倾诉激情,也没有人会轻视我倾诉平淡;没有人厌烦我的燥乱,亦没有人嘲笑我的痛苦。在我倾诉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内心空间的辽远和阔大,感到了自由和随意在那里散发着无边的芬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于征曾在他的日志上写过这样一段话:“我常停留在一个城市,赚足路费去另一个城市,我随身带的是一台笔记本电脑,没有手机,但我认为我的消息是最快的。因为我很少离开电脑,一切信息都会在第一时间收到,因为我的邮箱随时开着,等着我把写好的稿子寄出去,等着朋友给我写来的信,但真正等待的还是杂志社给我寄来的稿件录用通知书。”我想,他的确是那样的。他一直在流浪,从一个城市辗转去另一个城市,带着他的梦想和希望,孤独和宽阔的心。我知道他的文字里充满了孤独与绝望,他说他从来不写以前的事,他写的东西大多都脱离现实。他说他不再想念…  相似文献   

8.
孤独是我幸福的路标,所以,我不怕迷路. 写下这句话的一定是一个独自远行的人,或许我和他一样,看见孤独的路标,于是向左,于是向右,于是到达一个没有尽头却写满了"孤独"的终点.  相似文献   

9.
我的财富     
这是一篇以《我的财富》为题的命题考试作。考场上,时间嚼迫、竞争激烈,给考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的考生写物质和金钱方面的财富,写丰富的精神生活,还有的写自己多彩的课堂生活,如饥似渴地求取知识……而荣宁妹同学能独辟蹊径,她写了自己的独特内心感受。一般人写和同学的相处,可能要歌颂友谊,歌颂真情,这篇章却写自己的孤独,请看:小作“钟情于孤独”,“热衷于孤独”,“委身于孤独”,“奉献于孤独”,从中获得了很多乐趣:“既没有等待同伴的焦急,也没有因被同伴等待而带来的歉意和不安。没有彼此的屡屡等待,倒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我心坦然,并且毫无怨言,因为这要远远好于政治课上被老师罚站”;“孤独中,我寻觅到了一位‘永不背叛’的‘伴侣’来陪伴我的孤独,那便是课本,是知识”;“明亮的灯光下,翻开语课本,我的心仿佛躲在荷塘边同朱自清先生一同领略‘清幽的月色’;翻开数学课本,一支笔在我的右手控制下默默耕耘,我的心也随之踏上了先辈们曾经走过的‘数列之路’……”正是这份独特的心境,使得这篇章才不落窠臼,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13续写《人与永恒》朋友来信向我道贺:“你补上了‘人与永恒’中的一章,并且是最奇妙的一章。”说得对。我曾经大言不惭地写过一本题为“人与永恒”的书,书中谈了生与死、爱与孤独、哲学与艺术、写作与天才、女人与男人等等,唯独没有谈孩子。我没有孩子,也想不起要谈孩子。孩子  相似文献   

11.
50年代,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一个崇敬英雄的年代。当我一个人视物不清地走在大街上,心中并没有孤独、委屈感,保尔成了一个亲切的楷模,于是我的精神世界被提升了解放初期,是个改天换地、百废待兴的年代,我的父母和许多家长一样,对子女顾及得很少。工作第一、革命第一是普遍风气,对子女的教育注重放手锻炼。遇到问题毫不放松,坚持原则,要求严格。今天看来似乎缺乏关爱与呵护,然而对我们却有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我父亲的工作多与文字相关,班上写不完的东西回家继续写,免不了准备些办公用品。他严肃告诫我们几个孩子,公家的东…  相似文献   

12.
教室外面正播放着的悠扬的钢琴曲,让我的心舒畅而安静。很少这么投入的欣赏钢琴曲。曲子时有时无,缥缈的,如幽兰之香,沁人心脾。学会了仔细聆听每个音符的美妙,熟悉的旋律让我沉醉。恍惚中我看见了潺潺泉水、蓝色天际、幽深的森林、洁白的飞瀑,这些景象让我欣喜。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竟然可以有重返自然的感觉。给凡写了一封长信,告诉她,她是我的好朋友,永远都是。不想说自己的灵魂是孤独的。因为孤独的灵魂属于英雄,而我不是英雄。我相信暂时的孤独感会过去的。因为我有朋友,因为我从内心深处希望拥抱他们。因为我知道,如果没有朋友,孤独的…  相似文献   

13.
方军 《神州学人》2001,(2):45-46
(一) 在日本的中国人记者段跃中先生在北京秋高气爽的季节中来访,他借着秋天明媚的阳光一再邀请我写点什么,理由是很多留学生已经写了什么,给人一个“收获季节必须要搞点什么”的印象。 尽管很多留学生踌躇满志地写了自己,而我却一点儿也不想写我自己。如果非要我写的话,我只能写几个单词:洗盘子、拆房子、背石头、送外卖加上一个受欺负。这几个单词,就是在日本国留学生涯中留给我的印象。 我一点儿不想回忆在日本的生活。 我一点儿不适合在日本生存下去。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影北海道的寒冷、孤独和无奈。交完学费,我已买不起灯油…  相似文献   

14.
孤独先生大概是个跟踪狂。第一次见到他时,我还不会说话。妈妈把熟睡的我放在空无一人的卧室大床上,轻手轻脚地掩门出去,孤独先生便蹑手蹑脚地攀上了我的床沿。我在半梦半醒之中潜意识地觉察到了危险,睁开眼睛,看到孤独先生对我勾起嘴角。我盯着他不怀好意的脸,开始放声大哭。在早年的岁月里,孤独先生还不像现在这般肆无忌惮。他只敢在我一个人时出现在我的身边。一个人的周末,我可以赖在床上一整天都不吃饭。隔天中午在饥肠辘辘中醒过来,拉开冰箱门准备做菜。  相似文献   

15.
伊妹信箱     
伊妹姐姐:因为我在周记里写了几个同学不守纪律的事,全班同学都认为我是个爱打小报告的人。现在同学们处处防着我,不愿接近我,我没有一个朋友,真孤独啊。  相似文献   

16.
友情相伴     
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坚强的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能活得很自在。因此,在学校时,我很少和同学们来往。其实,在我内心深处,我也渴望友情,渴望别人的关心,但总觉得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我很努力地走着自己的路,走得很辛苦,走得很孤独。一次偶然的机会,终于改变了...  相似文献   

17.
带包袱的V字     
<正>向左走,这个卑微且忧伤的我;向右走,这个忧伤且卑微的我;向前走,这个面带微笑向前出发的我!——题记朋友说,我是一个忧郁的孩子,喜欢一个人孤独地看天——一言不发地躺在绿茵上,眼中满是淡蓝色的哀伤。朋友说我有一种东西叫做气,似乎对一切都是那么的随便,说话时盛气凌人,令人无法抗拒。其实我的孤独不在看天的时候,写作业时的我才是真正的无助。坐姿是一种完美的防御,  相似文献   

18.
人·孤独     
舒容 《八小时以外》2014,(10):28-29
隽推荐我读《羊道》,说读了它觉得活着很有意思。我立即下单,想知道是什么打动了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年轻律师。 这本书获了许多文学奖。 读后我问隽,她喜爱这本书是因为什么。她说:“在极匮乏的物质环境里,有趣地活着,看不到苦涩,更没有抱怨。”我说:“我从书中看到的是孤独。作者写它源于孤独,我们爱读也是因为孤独。”  相似文献   

19.
我实在不想说话,因为没有什么话可说。我对文艺界的情况很不了解。这几年精力渐减,很少读作品,中国的,和外国的。我对自己也不大了解。我究竟算是那一“档”的作家?什么样的人在读我的作品?这些全都心中无数。我一直还在摸索着,有一点孤独,有时又颇为自得其乐地摸索着。  相似文献   

20.
读蒋勋,是被《孤独六讲》这个书名吸引的。此前,我从未认真想过什么是寂寞,什么是孤独。但我一直为一种现象深感不安:商品社会里,都市的人们不敢面对自己。饭局铺天盖地,大家以很少在家吃饭为荣,不管谁请客,一呼百应;手机日夜开着,倘忘记带,便惶恐不安;一坐进车里,音响开了,一进家门,电视开了,不一定听也不一定看,只要身边有点儿动静;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