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传播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特点、传播内涵以及传播效果进行系统论述。首先归纳总结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特点:传播平台的创新性;传播主体的广泛性;传播内容的精炼性。其次从传播主体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涵。一是传播主体的"娱乐精神";二是传播中凸显"网络民主"。最后对传播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语言生态环境的改变、受众与传播者的循环传播及传播效应的两面性都会影响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际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由此便在网络交际的语境下产生了许多网络流行语。通过全面观察与分析,我们认为这些网络流行语主要是通过“比喻造词法”、“借代造词法”、“字母缩写造词法”、“数字谐音造词法”等九种造词方法而创造出来的。它们一经创造出来就能在网络交际领域广泛流行并传播,是有其客观基础与逻辑理据的。特别是通过“比喻造词法”与“借代造词法”创造出来的网络流行语尤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流行传播广泛,这是与这些造词法创造的新词符合汉语词汇发展规律,同时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3.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大众化的产物,和社会语用密不可分。本文阐释了网络流行语的含义并分析了2018年网络流行语的构造特点,并以2018年网络流行语为例探讨了社会因素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即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网络语言的应用主体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和传播的作用。最后提出,我们看待网络流行语应该保持客观理智的态度,既要看到其幽默风趣的优点,也要注意其表达不规范、影响交流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选取近三年来一些最能代表社会舆论、简短精炼的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以求可以深入挖掘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与流行机制。通过分析发现,网络流行语不拘于传统媒体的规范用语要求,契合了网络这一媒介的传播特性,它在内容上的时代感、讽刺性和宣泄性,形式上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其突破了网络这个单一的传播渠道,成为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全媒体的热捧。这些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并反映出社会现实,是由社会现实所引发的年轻群体对话语权的追求,有些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传播,更是促进了新闻事件的解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盲目的跟风和复制只会削弱其传播效果,也有很多网络流行语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大有炒作之疑,急需规范这些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涵进行解读。一是从信息传播的渠道—传播媒介视角分析其与网络流行语的密切关系及产生的影响;二是从传播主体视角分析传播主体的广泛性特征及"娱乐精神";三是从传播效果角度阐释网络流行语的受众特征及传播效果的两面性,以期能对网络流行语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孙雅妮 《太原大学学报》2014,(1):119-123,127
网络流行语具有先天的广告传播特性,其转变为广告之后也有比较理想的认知度、记忆度和认可度,所以运用网络流行语做广告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为了在网络流行语的广告运用中最大程度发挥网络流行语的自身优势,规避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流行语的广告运用过程要讲究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新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语言模因论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从语言模因论对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迅速蹿红网络的现象进行研究,指出"舌尖上的中国"是一种语言模因,并且通过互联网这一强有力的媒介复制和传播,成为最走红的网络流行语。它的传播和影响也揭示了网络流行语与文化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8.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经济学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初步讨论了网络流行语所遵循的语言经济学原则,指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动态发展,以及其构词法和泛洪传播特性恰恰体现了语言网络效应,均衡和省力的语言经济学原则,认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符合一般语言的发展规律,考察它可以丰富语言经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闫梦  梁梅红  张鑫 《海外英语》2016,(4):216-217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网络流行语的普遍传播已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在流行语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流行语提供了一条有效、快捷的途径。该文以模因论为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中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途径,并分析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原因,从而为研究网络流行语语言的发展与模因相结合提供借鉴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社交网站的迅速普及,网络流行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迅速被制造并传播流行起来,也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鲜的话语形式,记载着深刻的社会记忆,也直接反映了当前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趋势。本文借助网络上搜集到的常见流行语来对其构词法展开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网络流行语的构成与传播方式,并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做出规范。  相似文献   

11.
以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基于模因论为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了网络流行语模因的生成机制及传播过程,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载体的功能。该研究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看到语言的发展,从而了解语言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让人们看清了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与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流行语越发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社会和文化发展现状。翻译为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如何翻译好网络流行语,实现流行文化的对外传播,尤其是通过政治语境进行传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选取了政治语境中的部分流行语,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其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17,(2):61-63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形态的流行语,属于社会发展的时代产物,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作为主体而实施的结果,承载着主体的心理与思想,反映着群体的价值观念,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已经日益凸显其社会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网络流行语也会存在一定的失范情形,这就需要对网络流行语予以有效规范与引导,才能营造出和谐有序的网络社会环境。基于此,在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内涵、特点与性质的基础上,就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传播机制、失范与引导机制等方面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14.
景晶 《考试周刊》2011,(2):43-44
网络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各种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的一部分,也是一种传播符号。本文就“嫁人要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羊”这一网络流行语,从罗兰巴特符号学思想分析网络语言在传播过程中的能指与所指.以及直指与涵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流行语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层出不穷,它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的传播速度延伸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网络交际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强势语言。本文先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而后从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收集整理了2016—2018年的"十大网络用语",对其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最后对现行网络流行语的规范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杨亚蒙 《现代语文》2015,(2):129-130
现今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大量新兴网络语不断涌现并迅速传播。本文以网络流行语"X也是醉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醉"的用法与含义,并结合现今网络中"X也是醉了"产生的背景,重点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其语义的演变及语用的发展趋势。"X也是醉了"作为网络流行语;在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两方面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语言磨蚀是可以研究并阐释语言能力和语言词汇损益现象的新理论。流行语,特别是网络流行语,其特点是以网络作为语言变体的传播媒介。网络流行语通过重复和类推方式获得广泛复制和传播。从语言磨蚀角度出发,探讨流行语词汇在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的交替轮回,损益增补,运用语言磨蚀理论解释某些流行语词汇意义、语音、字形现象的同时,将流行语与传统书面语二者加以对比,可以认识“语言磨蚀”对传统书面语带来负面影响,需要保护传统语言正规性的同时。也应为磨蚀视角下流行语的变异提供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传播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成为一种时尚标志。2015年网络流行语更集中表现为常规语句及非常规的缩略语。这些流行语从网络走向校园,走向大众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使用,这种现象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新媒体的传播环境孕育了越来越多的流行语,新的流行语出现和使用反过来为新媒体的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9.
模因论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传播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婧 《河南教育》2011,(8):78-79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可以用模因论来解读。网络流行语模因在网络的传播中被不断地复制、传播,不断地进行着选择,从而形成强有力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各大中文网站的网络流行语为语料,从模因论出发,对网络流行语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传播方式进行了探析,并讨论了网络流行语传播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