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是学生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教学的时候应讲究方法,抓住重点,以趣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文言文面前能够"理直气壮",甚至对其"深爱有加"。一、打好基础,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中的很多词性、句式、人名、地名、官名等都不知道。一直以来他们读的课文都是白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几乎不太涉及,进入初中后,学生才开始正式接触文言文。这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对农村初中的孩子来说更是一个挑战。有些文言句子晦涩拗口,很难读懂,不易理解,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又因为他们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平时生活中几乎不大能接触到文言文,而仅仅依靠课堂来学习文言相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农村初中学生喜欢上文言文,特别是初学文言文者,从而更有效地学好文言文,能从文言文的学习中汲取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精华,这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所要思考关注的问题。主要从"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罗小燕 《辽宁教育》2010,(1):108-109
[设计意图]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编者选编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意思,读懂人物特点,读出文言文味,感受文言文带来的兴趣,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苏轼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传统教学一直提倡的。当今的文言文诵读,已经难以留足或争得"读书百遍"的时间,如何优化文言文的诵读方式对文言文教学显得至关重要。一、水落石出——正读所谓正读,就是在开始教学文言文时,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纠正读音、句读和语气语调。1.读准字音。在学习中,对于生僻字学生完全可以查阅工具书或参考文下注释来认识并读准,而对于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等一些文言字词的异读和轻读则需要  相似文献   

5.
学好文言文对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有着深远的意义。"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教学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新课标》)。其实也就是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实践这一理论的过程中,我逐步形成了"自读—讨论—探究"的教学思路,效果尚可。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校生源质量持续下降,班级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外来民工子弟,许多七年级新生初次接触英语或者入学前接触甚少,即使有些学生小学已经学过三年英语,可是基础很差,他们英语语感普遍较差,甚至没有模仿能力.对于他们来说,听、说、读、写都是难关.那么,初一英语教学就成了他们将来学习英语的关键.一旦落下,可能就会导致学生放弃学习英语,再想补上就会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以"读"攻"读"的诵读见义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独特优势,即教学实践中进行自读、范读、竞读、译读、悟读、背读六个梯度的文言文朗读训练,以发挥诵读见义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起着由课内教读走向课外阅读的联结作用。把文言文自读课中的学生自主阅读落到实处,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利用助读系统,指导学生自读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借助"阅读提示"、紧扣"思考探究",积累文言文知识、明确自读要点,找到自读的方法,把教读课中所学的知识、方法、技能在自读课中实践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统编教材编者要求阅读教学由教读到自读,最后延伸到课外阅读的编写意图。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佶屈聱牙,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话虽如此,但我们不能不教,学生不能不学。既如此,教师必须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课改需要。为此,本人从教学实践中作了一点初步探索,不妨在这儿抛砖引玉。一.多读、熟读,打好理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学过程较为枯燥乏味,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相关理念,做出教学新尝试。教师可以通过"以读促写"开展文言文教学,打破固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文言文学习平台,使得他们能够更轻松地感受到文言文中隐藏的文化底蕴,进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还很陌生,在理解上也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诵,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对初一学生要开始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一些常用的文言词和简单的文言句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许多字不认识,念不断句,不明白意思,要么想当然地理解,要么望文生义地翻译,常常会闹出笑话。因此,开始学文言文,就要注意结合他们的实际,讲究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主要抓读、讲、译、背、练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通过“读通”“读懂”“读熟”这三个“读”,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一、读通——指导朗读。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无法运用现代的语言思维和语言习惯来阅读文言文。学生刚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扫清朗读障碍,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弄清生僻字,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出感情,并且知道在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  相似文献   

14.
“读”对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朱瑜章老师在《也谈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中就提出:“要恢复传统语文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诵读上下功夫。”①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语文教师的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看到有些教师以为“读”是灵丹妙药,能包医百病,他们在教授文言文时,不管学生是否了解文意,只让学生读,读后也不指导,不正音,有时甚至就干脆一节课让学生去读,还美其名曰“把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现在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学生厌学文言文,他们认为,古文是陈年烂谷子,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用处,因此没有必要学了。他们的这些想法有碍文言文的学习。在文言文课堂上,学生往往昏昏欲睡,至于文言文背诵,更是视如蜀道,难于上青天!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教师的教学异常困难。常常是花的力气很大,却收效甚微。若算一下时间,学生从小学时就接触文言文,到了高中,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比外语短,但"能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要求是否达到了呢?显然没有。为了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推动初中文言文教学,我就初中文言文教学进行了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教学,尤其是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令广大语文教师颇为头疼的一件事。因为对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来说,读文言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不要说学习它了。所以,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就好比是"天书",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望文兴叹,但语文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也不能不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搭好学习文言文的平台,让他们找到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融合了几千年来的文学精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提到文言文,学生满是谈虎色变,文言文在学生的眼中是"天书",是他们永远无法到达的彼岸。然而作为占据了初中课文篇幅四分之一数量的文言文,却是学生不得不接触的内容,也是他们不得不克服的难题。本文就以初中文言文教学为主要切入点,对如何帮助学生迈过文言文这道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是祖国的文化瑰宝,是现代语文的源泉,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但就目前状况看,文言文教学效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寓意丰富,意境幽远的文言文,对于现代初中学生来说成了"天书",深奥难懂,佶屈聱牙,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而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字字落实、句句讲明.先让学生读通,再逐字逐句逐篇翻译,分析主题和写法的满堂灌方式,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缺乏生机活力.久而久之,学生厌烦,教师压抑,以至于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读不懂文言文.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成了目前中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拓创新.据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文言文,全文不足百字,简洁、流畅,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古文,引导他们读通读顺,能够通晓文意,这是首要的。然后再引导他们诵读,渐进背读,进入到发自内心的情感诵读,进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起  相似文献   

20.
<正>文言文背诵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又是重点,没有一定量的读背,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很难提高。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文言文的背诵是令师生头疼的一大难关,要么知难而退干脆不要求,要么好事过多,效率低下。那么,怎样突破背诵文言文这个难题呢,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一、让学生认识到背诵的重要性一些学生往往不认真读背,是因为他们认为:"背那干啥?理解了不就行了么?费那么多时间,考试反正出题几率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