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课改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而对文本进行有效的多元解读,无疑是达到这一目标的直接途径。但如何进行有效的多元解读,又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文本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而每个读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认知习惯和人生阅历,而他们在阅读的时候也必然会带上这样的烙印,也就自然会形成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而这种阅读的不同层面,在以前都被老师忽视了,被老师的"一言  相似文献   

2.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可见阅读对于人类是多么的重要,针对农村小学学生不爱读书的现状,本文试图以漫画为切入口引领学生在一层层阶梯式的阅读中,沐浴"心灵鸡汤",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让"阅读"成为"悦读"。  相似文献   

3.
李强 《黑河教育》2013,(9):32-32
雨果曾说过:"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可见读书在人的一生中有多么重要。可学会读书就必须学会阅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引领,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呢?下面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体会与做法。  相似文献   

4.
阅读能够让一个人"摆脱平庸",创造人生无限精彩。高效的阅读离不开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又离不开语文课堂教学。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勤查词典、勤做笔记以及勤于思考"等方面,浅显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周嫔 《广东教育》2015,(4):72-73
学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出终身的阅读者——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坚持阅读与学习。但事实的真相是,我们只培养出学生阅读者——只为了应付毕业、考试而阅读。如此一来,大多数人几乎很早就不再读书了,甚至对阅读充满了反感与厌恶。这种现象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我们费尽心机教孩子"如何"阅读,但遗憾的是,却忘了教他们"想要"阅读。朱永新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  相似文献   

6.
阅读中的感悟学习要求在文本解读和知识掌握基础上上升为学生的生命感悟。我们应该把阅读活动看作人的第二种人生经历,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一种间接的生活经历或思想经历,读者在这种特殊的经历中,融入个体经验和情感体验,达到对人生和世界意义的领会,从而形成对事物更广阔、更丰富、更深刻、更个性化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阅读中的感悟学习彰显着人所特有的赋予  相似文献   

7.
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时段主要集中在初中学习阶段,而这种能力的锻炼和提升需要经历持久的培养过程。阅读是人的终身事业,人们的心灵能在阅读中被美化,素养能通过阅读得到提高,精神层次能通过阅读得到成长,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极为巨大的。在阅读中,学生能够通过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加深体验和理解,学会思考,并且情感也能得到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法的使用,对于帮助建立合作、探究、自助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而初中作文教学更是初中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初中作文不仅能够更好地锻炼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和阅读的教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完善初中作文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前提,它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曾说"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丰富人生阅历,增添人生内容的工具。而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丰富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随着中国教育改革,阅读成为了学习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初中学生经过小学学习对于阅读已经有了自己的程序,但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必须逐步渗透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教学应遵循"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学生会学,才会乐学,才会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批注式教学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阅读",一改传统教学中"填鸭式学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主动学习过程,是通过书本从外界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有人会好奇:数学也需要阅读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由此可见,数学阅读对于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中学生目前的现状表现为很少甚至不会数学阅读,并且十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目前初中作文教学的形势却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对作文缺乏必要的兴趣,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无话可说、无情可表。而造成学生们写作言之无物的根源正在于缺乏必要的文学积累和生活积累。下面笔者就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对作文有效积累谈一些小小的看法。一.博闻强记,于阅读中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A3):85-87
"得阅读者得天下"一直是很多人对英语考试的认知,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随处可见,不管是卷面的比重,还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和兴趣,阅读都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部分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却并不算太高,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因素有很多,教师应该精准定位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4.
苏婉玲 《语文天地》2012,(18):50-51
阅读是对文本感悟、体验与理解的过程。所谓"看人生因作者不同,看人生又因读者不同"。文本存在不确定性,读者阅读过程中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能动性。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其立场、思想、修养与艺术感悟也会不同,对文本的解读自然会有个性化特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深远而广阔,他们对语文教材的把握往往是多元化的。对课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走进文本,了解作者的思想,又能使学生张扬个性,充实思想,达到完善人格的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从文字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过程。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感悟和体验、从而构建自己的理解。阅读是可以根据阅读者不同目的来进行调控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而一个文本所含的意义往往需要阅读者去挖掘,而由于每个读者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不完全相同,读者在品味文本的过程中也就有了不同的感悟。现在的语文教学中,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高中语文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时既能够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框架和作者表达的思想,又能够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阅读思维与阅读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学会阅读,而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关键恰恰是阅读思维与阅读习惯的培养,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陷入了"衔尾蛇"困境。为此,着眼于初中语文阅读思维与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探究教师应当如何打破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衔尾蛇"困境,希望能为促进初中学生阅读思维与阅读习惯的养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瑜 《语文知识》2014,(1):78-80
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是核心内容。在修订过的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文学作品的阅读。它指出,7~9年级学生要"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审美情趣"。因此,现代文阅读成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中阅读板块的核心部分,评价的目标是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构成部分,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语文素质的高低。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本文笔者主要就如何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展开探析,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学科阅读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正>"补白"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的操作技巧,指的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咀嚼文句,领略文境,紧紧抓住课文中"言已尽而意无穷"之处,引导学生反复玩味,感悟探讨,激情投入,让学生用丰富而又灵动的想象来填补、解释、说明,这样不但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还能在理解与运用之间搭起一座智慧的桥梁,成就阅读课堂的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汲取精神养料、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决定着初中阅读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