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彭小英 《中国教师》2012,(13):73-75
<正>曾经多次听人介绍,美国的小学数学内容实在太简单了,中国的孩子到了美国,简直就是数学天才,小学生可以解出中学生的题。也曾在互联网上读到过关于数学教育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美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识数部分:在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数到100,二年级的孩子数到1000,三年级的孩子数到10000,四年级的孩子数到100000。关于加减乘除等运算,美国小学一年级时学加减法,三年级时学小数和乘除法,五年级时学平均数等概念。美国小学的数学教学真如上面所说那般简单容易吗?他们究竟在学什么?有没有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地方?2012年3月8日,在美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我看过一篇题为《我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的文章,文章中提到在美国小学四年级有这样一项作业:《我看东西方文化差异》。乍看题目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这项作业对大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更别提小学生了。从那时起,我就一直疑惑,  相似文献   

3.
"杠杆的科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教科书中也有"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课,两者虽然有相同或相近的教学内容,但是教学要求却有较大的差别:第一,科学概念表述不同:小学阶段只提到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和  相似文献   

4.
柯领 《基础教育论坛》2013,(17):53-54,60
一、美国中小学教什么许多中国人可能听说过,美国是"儿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实际上,第一句是比较正确的,在美国,少年儿童确实是幸福的。首先,我们认为美国中小学教育目的是比较现实化的,也是明智的。一般,美国小学1~3年级是以教孩子认识社会,学习一些基本自然现象的知识,了解基本的伦理道德、社交礼仪、行为举止、伙伴合作等社会、生活知识为主;而书本知识的学习是为辅的。从4~5年级开始,课本的知识才渐渐地多了起来。但也学习  相似文献   

5.
本专栏以《联接与跨越》为题,以一位华裔美国中学生的亲身体验,提供常识性的对美国小学和中学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校园生活、课余活动、升学准备、交友与聚会等中国学生和家长感兴趣的话题,提供短小精悍的中英双语介绍。本专栏分"小学篇"和"中学篇",分别在我刊《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中以连载的方式刊出。下文为"小学篇"的第六篇文章。六、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在美国,大多数小学系统是一到五年级,即年龄6~10岁左右。在小学最后一年,学生们已经为升入初中,即六到八年级做好了准备。学校努力让学生们在各个方面,例如学习和社交方面,都能适应,从而使学生们从童年到青春前期能平稳过渡。在学习方面,小学学生是通过了解数学、科学和英语的概念等来准备的。虽然在不同学校、其年级之间各种概念的教授或许不同,但到了小学毕业时的基本教育程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即时     
《中国德育》2013,(12):4-4
1美国:小学生"研究报告"堪比论文有不少美国小学给孩子们布置的作文,比较偏重"研究性"的成果汇报,这种"研究报告"的内容和篇幅,有的已经相当于中国大学生的论文,内容之深入、篇幅之长令人惊叹。除此之外,美国教育的小学阶段还鼓励学生写新闻评论、写故事、写推理小说、写诗歌、创造寓言故事、写表达个人观点的散文。有不少小学从三年级开始进行"劝说  相似文献   

7.
小学四年级时,我像一棵豆苗被连根拔起,从中国"移植"到了美国。美国小学里的新鲜事我随着校长进了教室,老师和同  相似文献   

8.
不分年级教育(nongraded education)是当前美国小学低年级教育中实行的一种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它以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出发点,根据个体的不同需要组织教学,其目的是为了每个孩子得到发展。不分年级教育在美国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1959年,美国人J·古德拉德与R·安德森出版了“不分年级的学校”一书,在美国教育界引起广泛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不分年级教育再次在美国得到重视。1992年,肯塔基州通过教育改革法规定该州所有公立小学低年级必须实行不分年级教育。随后,密西西比州和俄勒冈州也通过了类似的教育改革方案。到1996年,美国已有…  相似文献   

9.
沈宁 《师道》2003,(4):23-24
高年级学生担大梁美国老师好轻松儿子虽然才五岁,上幼儿班(Kindergarten),在美国算小学的一部分,一年级前的预备班,已经开始体验美国主流社会小学的教育,比如参加小学全校运动会。一开学发的全学年学校日历,就通知这个全校运动会日期,十月四日,星期五,欢迎学生家长参加。这是儿子头一次参加全校性活动,我决定做录相,拍照片,把儿子的活动保存下来,所以从头到尾参加了这次运动会。儿子上的是整个杰佛逊学区最小的一所学校,七个年级(包括幼儿班)一共才三百学生,平均每年级两个班,每班约有二十名学生左右。学校开运动会,…  相似文献   

10.
史喜花 《考试周刊》2014,(51):160-161
<正>你们现在和孩子有感情,孩子也爱着你们。这是教育非常重要的条件。只有心心相印,教育才谈得上真正的成功。——李镇西怎样才能和孩子"心心相印"?让我们的孩子情不自禁地想听,喜欢听老师说话,乐于跟老师沟通,并能把老师的"大道理"落实到自己行动中?下面我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沟通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述。一在小学,我大致将孩子分为这样四个年龄段:低年级,即一、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高年级,即五六年级。各个阶段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有希望才会有动力。对于学生来讲,道理是一样的。如果学生总是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所在,就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充满热情地期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才会产生进步的动力。说到期待,我们就不能不提到美国当代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蒲路斯国王,他酷爱亲手雕刻的一座少女雕像,并希望她能获得生命,与之长相厮守,后来终于如愿以偿。罗森塔尔曾对一所小学1-6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过智力测验,并随机抽出一部分学生的名单交…  相似文献   

12.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起始年级。为了全面了解太原市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学情况,2013年秋季,通过集体下校与问卷调查调研等形式,对全市一年级教师队伍、课堂教学以及新生学习基础等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小学一年级新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并不是零起点;汉语拼音是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学习难点;一年级新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容量偏大;一年级新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至关重要。小学一年级教学可采取以下对策:坚持小学一年新生"零起点"教学;规范小学教学常规;加强教育研究;改革考试评价。  相似文献   

13.
<正>【课题的提出】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的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就作了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教师要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这样小学生的行为能力才会迅速发展起来。【课题的界定】一年级在开学伊始,就举行入学礼,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14.
3年前,我到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做访问学者,当时10岁的女儿陈韵正也跟着去了。韵正在美国上了五年级(小学)和六年级(初中)。她出国前在国内小学读了4年多,回国后现在在福州上初一。经过一段时间对中美两国教育的比较,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教育的特点是教学生学会考试,而美国教育是围绕着教学生学会生活来展开的。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的报刊上可以看到“K—12教育”这个词。初次见到这个词,我不解其意。后经人解释,才知道它是“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的意思。翻译成大家都能理解的中国话,那就是“基础教育”、“普通教育”或者“中小幼教育”。笔者曾随团到美国考察电子计算机在美国中小学里的应用情况,为此走访了一些美国的中小学,算是对美国的 K—12教育有一些初步的了解。美国的 K—12教育由各州来办,联邦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州下面有市、县,市、具设立学区。一个县的学区大致相当于我们的县教育局。美国的 K—12教育实行义务教育。1—6年级为小学,7—12年级为中学。1年级前的教育为学前教育,即  相似文献   

16.
宋莹 《考试周刊》2014,(81):48-48
<正>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还没有独立的写作课程,小学低年段的一、二年级,主要以说话、写话为主,到中年段三年级,才真正引入"习作"一词。纵观一年级至三年级语文教材单元练习中所有关于"口语交际"、"写话"和"习作"的内容,可发现其中存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联系,低年段的"说话"、"写话"是为中年段的"习作"过渡、铺垫的。翻开《语文课程标准》,"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愿意与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陈之腾  赵锋 《上海教育》2013,(33):46-47
“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是不同的。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比较符合人正常的成长规律。知识是途径不是教育本身,教育本身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小学一年级甚至可以不用教材。”  相似文献   

18.
郑毓信 《福建教育》2020,(44):26-29
<正>一、两个背景第一,中国旅美学者马立平博士在其名著《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中提到这样一个观点:正是"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为中国小学数学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这相对于美国同行而言构成了一个明显的优势,也为中国学生何以能在各种国际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可能的解释。尽管马立平的这一工作主要是为了促进美国的基础教育,但对于我们改进数学教学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当然,为了提升自身在这一方面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课程与教学的不可分割有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同事的孩子在国外读小学四年级,假期回国,在办公室里玩耍。早就听说国外的数学教育要比国内难度低很多,这位特级教师就想测验一下孩子的数学水平。他出了一道题:"6×9=?",这道题在国内的话,小学二年级的孩子都能对答如流,因为二年级的孩子乘法口诀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这个孩子看到题目后,思考了一会儿,说:"我知道怎么做,给我一点时间。"只见他在纸上画了六个点,又画六个点,密密麻麻画了九排,最后终于给出了"54"的答案。有的人听了这个故事,会嘲笑美国的数学教育比中国差了很多,也有的人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人  相似文献   

20.
罗森塔尔效应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关于教师期待作用的一项经典实验研究结果。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美国一所小学1至6年级各选三个班级共18个班进行实验,对这18个班"煞有介事"地进行发展预测,然后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