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古文学题材,多的是思妇离愁,多的是深宫闺怨,多的是痴心女子负心汉,而表现那薄情女子多情郎的作品又有多少呢?就是有,也大多是那种单相思式的恋情:“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或者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样的暗恋,人家未必领情。但是何其芳的《月下》却让我们读到了一位多情男子一往情深,浅吟低唱,虽遭抛弃而痴心不改的衷肠。有经验的读者会从关键的意象中看到诗的主…  相似文献   

2.
邹菊兰 《现代语文》2007,(7):120-121
贾平凹是一个著作等身的作家,从起步到现在,他已经写了数十本的书。本文就贾平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创作的六部中篇小说来分析他的写作思想与特点。笔者认为,贾平凹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极具古典神韵的商州,写了有几分阳刚几分野性的男子和柔媚多情的女子,以及他们之间曲折不幸的爱情。小说的基调是忧伤、悲凉的。但因有贾平凹敏锐的触觉,他们的爱情便悲凉而不悲伤。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课《诗经·氓》有这样一句话:"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课本对上半句的注解为:"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说,通‘脱’。"钱钟书先生以为,这个"说"(脱)字,可作两种解释。一种是辩解开脱(excuse),重点在"辩解",即夫妻口角时互相争辩为自己开脱责任。男子善于辩解,很会为自己的过失找借口("男多借口"),女子则显得笨嘴拙舌,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过失("女难饰非");男女争吵时,女子总是喋喋不休,但说不到重点,男子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拿出纲常伦理,要么让女子  相似文献   

4.
汉乐府的出现打破了汉初诗坛的沉寂。汉儒讲究男尊女卑,女性在男权社会里沦为男性的附庸,然而她们身上所散发出的熠熠光辉,是我们无法忽略的。自古女子多情痴,汉乐府的爱情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痴情女子形象。  相似文献   

5.
张闻天在《旅途》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东方完美男子的形象,甚至被美国女子追捧成为"白马王子"。本文就是以张闻天早期长篇小说《旅途》为基础,分析小说主人公王钧凯"白马王子"形象体现出的作者反封建的思想,并以此来阐述张闻天走向革命"旅途"的社会原因和爱情动力。  相似文献   

6.
<正>《诗经》里的野菜似乎会说话,"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满心思念远行男子的女子,半天也没能采满一小管卷耳;"米薇米薇,薇亦作止",从豆苗到茎叶都变老了,一去经年,归途中的征夫思绪纷繁;"菁菁者莪,在彼中阿",繁茂的莪蒿生在山坳,或许在歌唱美妙的爱情,或许在赞美国家能育人成才……拥有美好名字的野菜,还偷偷记下了古人的情愫。这般多情的"草",你要不要吃一口?  相似文献   

7.
《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爱情诗歌,表达的是男子对女子追求的决心和对女子的眷恋之情。本文试通过研究《诗经》中《关雎》和《蒹葭》之间的互文性,希望能更加了解这两首诗的主题、表现手法及人物。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大量的婚恋诗,反映了周代人们的婚恋观。其中《诗经·卫风·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它以女子的口吻叙述了她和"氓"的情爱历程,从中反映了周代妇女追求爱情的大胆自主和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也表现了周代女子理智对待爱情和婚姻的婚恋观。观照当今,对我们现代人恋爱和婚姻方面也有很大的启示,可以让我们对爱情更理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豆蔻年华——十三岁左右少女。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岁。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15岁,会把头发梳起来,插上簪子,表示已经到了出嫁年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弱冠——二十岁的男子。古代成年男子为二十岁,须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语出《礼记·曲礼  相似文献   

10.
作为爱情诗中的奇葩,英国男怨诗和中国文人闺怨诗从表面上看,分别表达了男子对女子和女子对男子的怨怒斥责,但相当一部分诗作其深层蕴意则是借男子或女子之口发泄诗人对社会弊端的愤懑,感慨自身坎坷.因而诗中"怨"均有所"托","情"皆有所"寄",不失为中西诗歌比较欣赏的一个可参角度.  相似文献   

11.
《诗经·卫风·氓》是一篇传颂千古的名篇,许多解读者将其理解为是讲述男子"氓"始乱终弃,女子从甜蜜的婚姻中逐渐清醒并走向决绝的选择历程,图解的是千年不变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主题。但再次细读全文后,笔者却不这么认为。《氓》这篇文章更像是卫国女子的个人独白.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一个同事,人长得美,口才也好。单身女子出行,时常受到一些男子的骚扰,有些女子吓得不敢说话,只顾低头走路。她不,她说她从来都不怯他们,她不会比那些男子少说一句。一次,她正骑车夜行,一个男子靠近"搭讪",问她:"怎么一个人出来?"答:"没事做。"男子又问:"想到哪儿玩?"答:"随便。"男子一听觉得"有戏",便信心大增,紧迫不舍地问:"你干什么工作?"答:"美容。"男子大喜,又问:"在哪个单位?"答:"殡仪馆。"  相似文献   

13.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90-94
张爱玲散文《爱》具有极大的爱情迷惑性。作者虽试图以"爱"阐释爱情的内涵,事实却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女子单向的爱情臆想故事。小说从爱之建立基础的空缺、"回忆-梦"的爱情重构方式以及女性叙述视角三个方面体现了女子爱情自我言说的单向情感故事。无爱的人生和孤独的女性爱情境况依然是张爱玲笔下女性真实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4.
我去君山岛     
长江天际横流,洞庭烟波浩渺。沙鸥请借我一双翅膀,我要去君山岛。去欣赏斑竹滴翠的神奇,去寻味柳毅传说的美妙。啊,君山岛!爱情岛!斑竹旁那一位多情的仙女,不知能否在山谷里见到?湘女自古多情,洞庭山水含笑。艄公请借我一叶扁舟,我要去君山岛。去感受玉盘青螺的神韵,去品尝银针  相似文献   

15.
卡门     
《广东第二课堂》2007,(12):20-20
在社会边缘,有这样一个吉卜赛女人,她敢爱敢恨,放荡不羁;她走私毒品,拦路抢劫;她热爱自由,珍惜生命。她生命的主题不是爱情亦不是亲情。多情自古伤离别,她选择以一种随心所欲的姿态来俯瞰这些对她百般迷恋的男人。纵使终生潦倒,纵使终生无依,也决不能束缚自由的翅膀。  相似文献   

16.
《氓》是《诗经》中《卫风》的一篇,全文不足三百字,却清晰地叙述了女子与男子相识、相恋,最后被男子抛弃的全过程。作诗者欲告诫女子要及早了解男子的人品,不要轻易沉溺于爱情。《氓》是一篇经典文本,几乎每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都选入了这篇文章,就部编版语文教材《氓》的注释来看,有几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有词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不少学者指出,其中的“多情”一词当视作“多情之人”的省称,即如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句之“多情”,属性状借代.那么,此多情者究竟意指何人呢?启功先生认为:“‘多情’者,谓周郎之多情也.以彼之英发,见我之早衰,自应相笑.”①持类似观点者也将前句“故国神游”的主语设定为周瑜,意谓周瑜的魂魄重游赤壁故地的话,志满情丰的周郎必当取笑词人的“早生华发”.如此释读,似乎保持了本词下阕主体(周瑜)叙述的一贯性,却忽略了词人在耽于“遥想”公瑾神采和伟业之际忽而召其魂魄前来的突兀感.  相似文献   

18.
杜十娘并没有爱情。作为六院名妓,杜十娘累财千金,意欲赎身其实易如反掌(百宝较之区区三百两简直天壤之别)。然而从良却不简单,出入青楼的怕都不是可托付终身的人。这里撇开男女间如何产生爱情之微妙,若从“利益”驱使角度看,杜十娘选择李生或许出于他的稍显忠厚。见惯浪荡纨绔的杜十娘以为寻到了救命稻草,可哪知于封建“沃土”之上根本生长不出这种稻草,因为地中缺少一种称之为男女平等的土壤。古已有之的封建纲常与男子的绝对至尊,注定了女子丧失一切权利或是享受一切男子应允下的权利,包括爱情。从某种角度来讲,女子在爱情之上,绝对被动…  相似文献   

19.
《邶风·静女》是《诗经》中描写男女恋情很有特色的诗篇。这首诗描述结构完整,约会过程表现为"不见"而"思念"而"相见";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也因人而异,运用动作和心理的正面描写表现男子的性急多情,美丽深情的女子则通过借物喻人以侧面烘托,颇呈实虚相生之妙。整首诗表现了朴素健康的爱情观和对美的感悟,富于哲理的情思,至今读来仍然具有正面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古而来,女子被认为是男子的附庸,但魏晋时期,礼教对人的束缚渐有松动的迹象,世风影响士风,世族大夫、风流名士渐多相互嘲戏的事迹。士风也影响了闺阁,世族妇女在日常生活也有了嘲谑戏笑的言辞、诙谐机智的应答,这是女子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前奏,也是女子地位有所提高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