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静水流深     
以往的岁月里,我曾经向好几位书法大师求过墨宝。每次,当宣纸铺开,笔墨调匀,大师问我要什么字时,我总是说,我喜欢“静水流深”的意味。每当这时,大师们总会歇下竹管,良久不语。这份静默,让我隐约感到了一种深度。然而,不知为什么,每次大师们留下的,都不是“静水流深”这四个字。我多少有些遗憾,却没有深想。  相似文献   

2.
李倩 《学语文》2004,(11):4-6
读了《边城》,我感到了一种隐隐的悲伤。《边城》里所有的人都那么可爱。那么善良,然而清纯的翠翠,爽直的天保兄弟以及疼爱翠女的爷爷,却上演了一部悲剧。其实,那悲剧之所以形成就是因为他们都太善良了。  相似文献   

3.
读了《边城》,我感到了一种隐隐的悲伤。《边城》里所有的人都那么可爱,那么善良,然而清纯的翠翠,爽直的天保兄弟以及疼爱翠女的爷爷,却上演了一部悲剧。其实,那悲剧之所以形成就是因为他们都太善良了。  相似文献   

4.
城,在我的概念里,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就是在电视里我非常期盼的那一面面古老的城墙,仅此而已。住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城市已经失去了城的意味。没有了那坚实的石板城楼,城里的人和城外的人更加频繁地沟通。  相似文献   

5.
金娇娜 《中文自修》2009,(12):26-26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读完沈从文的《边城》。 在一篇不长的小说里,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湘西世界,那里的人们淳朴善良,这仿佛就是一个桃花源似的世界。我想在现实中应该不会存在这样一种平淡幸福的生活模式吧,于是书中的那个世界就更让人向往了。  相似文献   

6.
武国霞 《甘肃教育》2006,(8B):23-2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选入了《边城》一文。同时.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下册选入了《受戒》一文。通过阅读,我发现,两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我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选入了《边城》一文。同时,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下册选入了《受戒》一文。通过阅读,我发现,两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我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第一,体裁相同、题材相同,背景相似《边城》《受戒》都是小说,且都有怀旧的意味,都以爱情为题材,以自己故乡为写作背景。《边城》是对过去甜美生活的痛苦回忆。作家沈从文用优美的抒…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日记》2013,(6):28-29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相似文献   

9.
王静悦 《函授教育》2002,(1):107-108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发表于1934年。自它诞生之日起至今,对它的研究文章字数已经高出原著数倍,然而“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没有止境的接近”,所以本文沿着前些评论家的研究成果铺设的路继续走向“边城”。笔者认为,读沈从文的作品,可以窥见沈从文的为人。如能正确认识沈从文的为人。就能更好地科学地理解评论沈从文的作品。即“知人论文”。  相似文献   

10.
11.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描绘了诗情画意的茶峒风情,展示了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创造出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歌颂了自然的人性之美,反映作者的理想之美。  相似文献   

12.
《边城》     
<正>推荐者语《边城》的结构异常完美。21节,一气呵成;而各节又自成起讫,是一首一首圆满的散文长诗。这不是长卷,是21开连续性的册页。《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选自《又读<边城>》  相似文献   

13.
对沈从文《边城》的接受及其嬗变过程研究表明,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与接受环境、接受主体的期待视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通过《边城》等文学作品一方面颂扬故乡人民淳朴美好的人性,一方面表现故土世界贫穷落后的现状,表达对乡土、乡民的热爱与悲悯,对“健康、自然”的理想人生形式的追寻与建树,对腐浊现实的不满与对抗。全文流淌出绵绵优美而哀伤的旋律。  相似文献   

15.
《苔丝》和《边城》都是关于纯洁美好的乡村姑娘的爱情悲剧。作家对故土风情描述的迥异和对寄托作家理想的主要人物刻画的不同,反映出在爱情悲剧这同一母题下,两位作家表达的是不同的情怀:哈代表达的是颓废的悲观主义,而沈从文则更多地表达对重建故土乐园的期待。  相似文献   

16.
<边城>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在作家用浓郁的抒情笔调,运用梦幻、象征等怪诞传奇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极富传奇色彩和感伤性悲剧气氛的故事,并通过对边城的淳朴民风和美好"人性"的歌颂,建造了一座"希腊"小庙--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生境界,并以此对抗"文明社会"的人性异化.  相似文献   

17.
刘向朝 《初中生》2007,(6):44-47
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关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19.
“人性”在沈从文心目中一直占据着至高无上的位置。在《边城》中,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作家一砖一瓦地堆砌他的理想家园,看到他对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和探索。《边城》深刻表现了作家对“美的人性”的赞美,对生命理想的倾心追求以及对于潜隐的人性悲哀的揭露,而这一切无不植根于其对理想家园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陈艳弘 《中学文科》2006,(11):82-83
在中国现代小说的百花园中,《边城》宛如一棵空谷幽兰,散发着淡淡的幽香,陶醉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