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统编语文教材的体系分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自读课文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自读,几年来的实践,我总结出五步自读法,即点—查—批—问—练。下面结合《地质之光》的自读具体地谈谈。点:要求学生边阅读课文,边圈点生字词和难解句。《地质之光》中难解句①描写句四处②议论句四处③抒情句一处。生字词有①驰魂夺魄②毫厘不爽③垂询④目不暇给⑤纤萝不动等。这些在阅读时给予圈点出来。  相似文献   

2.
《》学习预案一、我爱阅读——找出读文兴趣点:放开声音读一读,画出难读的词语与最感兴趣的句段,多读几遍。二、我学字词——发现识字的难点:生字新词学一学,难写的字词写一写;运用工具书,解除阅读中的字词障碍,将  相似文献   

3.
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教学设计举隅辽宁李洪谟看图学词学句肩负识字、写字和阅读的双重任务。它借助图画和汉语拼音学习字、词、句,上承看图读拼音识字,下接看图学文,是识字与学文之间的过渡,重点是学词学句。《我是中国人》这一课可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节:看图读句子。...  相似文献   

4.
《论语》的前三句是:“学而时习之,小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演讲录》中,刘良华说:“我希望老师们滨《论语》,实在没有时间,你至少可以读《论语》前三句。”刘良华认为,这里的“学”就是“阅读”,“习”就是“习性、习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说把阅读变成习惯,  相似文献   

5.
《语学习》2004年7、8期合刊封底刊登了一则《走近经典》的广告,广告语出自该书主编于漪先生之手。广告语的第一句这样写道:“人类创造了几千年的明,单是见诸于字的书籍就浩如烟海,怎么读?穷毕生精力也难以做到。”笔认为,此句中的“见诸于字”有明显语病。遗憾的是,有些同仁对“见诸于字”之类到底有无语病还颇为模糊,故  相似文献   

6.
策划者语 “所谓名著。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都没有读的东西。”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话。道出了经典作品所面,l岳的尴尬: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大量阅读。从本期开始,《读者俱乐部》栏目将连续讨论“经典名著”这一话题,我们的初衰,其实还是倡导大家阅读经典。  相似文献   

7.
略谈《马氏文通》的"读先乎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先乎句"是《马氏文通》自创的语法理论之一,它指的是"读"在先、"句"在后组成的一种"读 +句"句型."读先乎句"可归为今天的3种句型的8个小类.《马氏文通》在讲"读先乎句"时举"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为例,被不少语言学家认为不妥,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  相似文献   

8.
陈美 《新读写》2024,(4):6-7
<正>上海市初中毕业语文学科统一学业考试的试卷分为古诗文、现代文、名著阅读与综合运用、写作四部分,我们先来看古诗文阅读和名著阅读与综合运用两个板块如何击破。文言文阅读,读“厚”与读“薄”(一)课内文言诗文——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点击》常读常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60篇诗文、150个实词、6个虚词,文学和文化常识;释词译句,理解内容,概括中心,把握情感。  相似文献   

9.
“读先乎句”是《马氏文通》自创的语法理论之一,它指的是“读”在先、“句”在后组成的一种“读+句”句型。“读先乎句”可归为今天的3种句型的8个小类。《马氏文通》在讲“读先乎句”时举“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为例,被不少语言学家认为不妥,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  相似文献   

10.
《李时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第六册第六组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本册教材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给自然段分层”。根据课特点及本册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我认为《李时珍》一课的导学应突出一个“读”字:初读,理线索;引读,明大概;细读,识经过;品读,悟精神。  相似文献   

11.
读了《雨天的粮食》,让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是谈梁启超如何读李商隐那些难懂的无题诗的。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有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这就是说,阅读文学作品,有时是不能以读“懂”读“不懂”来衡量的,不能把它当成一个谜去猜,去找答案,而应该超越逻辑思维的层面,做整体的把握,方能领略其美,得到精神的享受。这篇《雨天的粮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最大的“谜”,就…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吸取了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从发展语言入手,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是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我们根据新教材全文注音的特点,各种不同的课型采用了一边阅读、一边识字;先阅读、后识字的教学方法。以下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边阅读,边识字 《看图读拼音识字》和《看图学词学句》这两部分教材增加了纯拼音句群。新教材编写的目的就是让识字和阅读、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在教这类课文时,就采用了一边阅读、一边识字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看图读拼音识字》时,可分四步走。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名言,把读书的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小学生为什么要读好整本书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14.
我国汉语言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读”。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古人读书经验的总结。《大纲》也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因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离开了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5.
李燕 《天津教育》2002,(2):39-40
微格情境这是教师教学《翠鸟》的微格情境。师:同学们读一读第2句到第5句,想一想这几句话说的是什么?(全体学生自读课文)生:这几句话讲翠鸟的羽毛颜色鲜艳。生:第3、4、5句话说颜色怎样鲜艳。师:说得很好。我们一起读课文。我读第2句,同学们分组读。师:“它的颜色非常鲜艳。”生组1:“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生组2:“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生组3:“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师:翠鸟的羽毛颜色确实非常鲜艳。这几句话描绘了它身上哪儿的羽毛颜色?什么颜色呢?请同学们填空。(…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九义”小语教材第二册13课)是学生首次接触的阅读课文.怎样引导低年级学生阅读这类课文呢 结合本文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先谈《大熊猫》一文的教学构想.一、指导学生初读课文.1.板书课题.出示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挂图(或投影片),让见过大熊猫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所见的大熊猫2.出示自读方法和要求,组织学生自读课文.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②一句一句地读,把句子读通顺.③一段一段地读,认识自然段的标记.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①朗读课文(读后互评).②讨论:本文有几个自然段?读了本文后你觉得大熊猫怎么样?  相似文献   

17.
严伯春 《师道》2005,(11):34-35
今天教《学与问》,走进教室时心中还为学生昨天的预习没有好好完成而不快:预习要求一“听”(听磁带)二“读”(读课)三“描”(描红仿写生字)四“画”(画出内容重点句、写作精彩句、阅读疑问句)五“写”(写出阅读时感受、启示、评价),可检查中发现学生在课本上的落墨并不多。我以为今天的课没有好结果了。  相似文献   

18.
《马氏文通》句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通》在中国语法史上具有开拓之功,其中很多术语成了后人研究的重点。句与读的关系一直是研究关注的焦点。《马氏通》句读观的缺点、句与读的关系、句与句的关系等问题是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9.
在高考阅读理解中,主题概括类试题的考查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也是《英语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考生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通过阅读掌握了文章的主题,才能正确理解文章,进而根据文章的事实细节推测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相似文献   

20.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只有设计科学的训练程序,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我爱家乡的翠竹》的阅读训练程序可这样设计:第一步,初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前先看题目,就可以初步了解课文讲的是作者家乡的翠竹。再通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读不准音的字,应查阅工具书。尔后,让学生谈谈初步得到的印象,从而整体感知课文。第二步,细读课文。细读课文时,要一句~句地读,要读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对个别较难理解的字词要放到句子里理解,也就是通过“语境”,对含有这个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