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才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才有作文的潜力。但是传统的中学作文教学重写作技巧、轻写作内容,重理论讲解、轻实践引导,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感知,学生的兴趣未能激活。因而我们读到的学生作文往往是"只有文字,没有思想;只有呻吟,没有情  相似文献   

2.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习作的生命是真情实感。"而体验,就是连接语文和生活的一座桥梁,是为习作注入情感生命的一泓"活水"。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感性认识,才能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的习作教学,谈谈引进有效体验,激活作文课堂方面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作文教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学生抱怨,作文没有东西好写,硬挤也写不出什么内容。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是小学生作文练习的通病。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是缺乏生活体验所致。那么,开展体验式教学,拓宽学生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生活体验积累,是解决学生作文难题的必然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业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对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实的自我?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的学习与人类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不能分割的。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就是无源之水,缺乏活力,教学活动就得不到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正如浙江省优质课(作文课)评比结束时评委点评的那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再孤立地关注写作的技巧方法,而更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真情实感;即使是技法的教学也与“人”的存在结合了起来,不再为工具而工具。忧的是不知一节作文课到底能给学生的写作带来多少收益?不知经过作文教学后,学生的写作能力与他们的原有水平相比又发展了多少?一、“无米下炊”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生活”吗?“无米下炊”是许多学生作文的通病,有人归因于学生“没有生活”。学生真的没有生活吗?我们的学生其实并没有脱离生活,“他们…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令师生都颇感难啃的"硬骨头"。特别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因为阅历尚浅,经验不足,体验不够,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没有事情可以写",无米下锅"和"如何下锅"的问题一直缠绕着小学作文教学。笔者认为,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真实的体验,也不知道写什么,也就难以表达出真情实感。因此,笔者认为体验式作文的理念与方法,值得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人,有效课堂教学便成为我们评品一节课成功的首要条件,但是综观当下的习作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它仍然没有走出"从课堂到课堂"、"从作文到作文"的思维定式,因而导致学生的生活体验严重匾乏,作文内容与儿童生活严重脱节.此外,大部分教师在作文课上只是布置一个题目.讲一下要领,就让学生写,也让学生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8.
正有人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有植根于生活才能百花齐放,才能激情永恒。绿色是生命的本色,"绿色作文"就是要摒弃一切刻意的矫饰和编造,用心观察、体验、感受生活,将真切的情感和思想表现于字里行间。情动于衷而形成于文。在生活中成长,在成长中作文,在作文中成人。这是作文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徐海虹 《黑河教育》2013,(11):44-44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大内容中的写,我们历来强调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在现实的写作评价中,我们似乎仍然是偏向于情感以及词汇的运用,对于真实的要求总是有些忽视。在多次的大型阅卷活动中,我们听到同行对学生写作提出的要求仍然是语句要求压倒了真实要求,从而出现了相当一批学生描写的内容虽然真实细腻,但因词句欠缺而出现的低分现象,尤其是在中低年级阶段,更有因书写不够工整而被大量扣分的现象。最终我们看到的是,有着真实情感体验但在表达上欠缺的作文被淹没在字迹工整但内容虚华的作文当中。这样的现象应值得我们警惕!针对这样的现象,笔者强调小学阶段的写作必须立于真实的基础之上,要让学生习惯于用写作来还原自己的真实体验。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侧重审题、立意、构思、表达等作文技巧的指导,而忽略经验、想象、体验、情感等作文内容的激活。学生写作时常常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要么感情漠然,干瘪生硬;要么笔是心非,貌合神离。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尴尬局面,让学生敢写作文、会写作文、爱写作文呢?我们根据小学生想玩、爱玩的天性,以"活动"为承载体,以"情感"为催化剂,以"体验"为突破口,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耿洪波 《现代语文》2013,(12):146-147
有道是“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故此,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写作的基础。也就是说,假如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就不可能写出丰富多彩的作文。所以,我们要拓展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的空间,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不仅学会作文——想写、乐写,会写,还写得丰富多彩、饶有趣味。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感觉到学生学语文最怕的就是写作文。似乎写作是一件极痛苦的事。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缺乏生活,缺乏体验,缺乏兴趣,这是学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关键。让作文课成为孩子们的"快乐课",让学生充分享受"快乐作文"比教给他们写作与技巧还重要。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作文到底从什么地方入手?怎样把作文变厌学为乐学?我认为,注重平时的积累才是写作的基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泉源就是积累,就是素材。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器物。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入手,积累素材,以丰富作文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同学们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没有内容可写,头脑中没有材料,任凭老师怎么启发就是无法动笔,即使完成下来的也是不耐看。细细想来,原因很简单,就是学生习作脱离生活实际。在如此作文教学环境中,那我们语文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15.
于小辉 《教育》2012,(36):53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现代语文教育研究表明,学生作文是体验,精品佳作一定是学生的独特体验。作文是以学生的体验为根基,抒写自己在特定情境中的独特体验。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获得真切的独特体验呢?链接生活让情境"如影随形""作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师应树立"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的作文理念,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云蒸霞蔚、峰峦叠嶂、原野荒漠、江河湖海、溪泉瀑潭、都市美景、乡村风情、校园景观都可成为学生的观察对象,让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便觉得头疼,甚至逃避作文,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即使完成,也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学生的心中没有一定的写作素材,缺少相应的生活体验,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17.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最重要的部分,即使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作文有时也是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有时作文的内容也不丰富,没有什么感情……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小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不够,积累是帮助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方法。对小学作文指导中如何运用"积累"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效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与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一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作文胡编乱造的现象很严重,说假话,说空话,没有真实体验,没有真实情感,这样的作文没有生命力,更没有震撼力,往往千文一面,没有新意,没有个性,所以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体现新的作文教学理念,让学生走向生活,联系生活,说真话,写实事,抒真情。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学生最头疼的一件事,作文有技巧吗?如果说有,那应该就是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积累需要释放,需要反映在文字当中,这就需要我们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就试从如何调动学生情感来谈作文技巧。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对作文的思想负担很重。往往一提到作文就感到头痛,这些学生拿起笔来,总是望眼欲穿,咬烂笔杆,绞尽脑汁,就是写不出几行字来。即使勉强完成,要么是空话、套话,没有真情实感;要么是东拼西凑,前后不连贯。这种种问题的出现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深思的。那么如何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做比较可行。首先,要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有亲身体验的东西,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