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比较阅读首先要找准比较点,再就是要掌握比较的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这样,旧能更好的读懂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叶会新 《教师》2013,(12):120
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放在首位的"读懂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深入分析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主观认识,已经掌握和尚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要求: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在办公室闲聊时,时常会听到有的老师说:“真弄不懂现在的学生,不知道他们一天到晚想些啥”。老师的抱怨似乎很有道理,反思一下,问题在于教师没有能真正读懂学生的无声语言。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与成人有所不同,当学生无法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想借助手势或其它肢体语青表达时,我们要读懂学生的眼神,读懂学生的表情和神态,读懂学生的动作……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深化了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小学生要读懂文章,更要让小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分析文章,学会思考.笔者在分析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引入"1+X"阅读教学模式的作用,总结小学语文"1+X"阅读教学设计重点和新策略,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语文园地七习作要求: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文略),看看对  相似文献   

7.
文以载道,我们不妨把“道”的内涵理解得宽泛一些,即文章的内容,包括思想、情感、事件等等。阅读教学,首先要教学生读懂文章的内容,其次要教学生弄清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内容的。读懂文章内容是有门道的,门道有多种,教学一篇课文根据什么选择门道,是教者教学智慧的体现。同样,研究作者表达内容的技巧也是有许多路可走的,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诗中语,读懂诗人眼中景,按类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解读古典诗词,感悟诗词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引领阅读 领悟表达——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新课程标准(小学高年段)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教学方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引领学生读懂课文写了什么,更要指导学生领悟作者是怎么表达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为什么要读懂教师1.为了让教师读懂学生。让教师学会掌握学生中存在的真问题及其实质,发生的原因、背景、相关因素,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如果读懂了他们中间每一个个体成绩差的原因,我们就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个体的问题。2.为了让教师读懂家长。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从小接受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只有去读家长,读懂家长,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的苗头,采取应对措施,校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为了唤醒教师。为什么要唤醒教师?在实践…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常说"语文能力",那么"语文能力"的本质是什么?是理解与表达。理解与表达是语文的起点,也是回归。所有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技能考查,等等,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提升理解能力,首先要回归阅读的本源——读懂。读懂是阅读的基本目的,也是做题的基础。读不懂的话,再多的理论、方法、技巧都是死的东西,只有在读懂的前提下,理论方法技巧才会被激活,才是有用的。训练学生读懂文章  相似文献   

12.
<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读懂是前提。《2014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新课标版)》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根据考纲,学生要想鉴赏评价必须得读懂诗歌。如何读懂?让我们吟咏品味,步步莲花。第一步明察秋毫"鉴"的意思就是仔细看,审查。拿到诗歌,要先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明察秋毫,捕捉信息。诗歌的标题有时会提示读者给读者关于时间、地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再像以前那样详细地讲解课文,而是“授之以法”“、自悟自得”。这样,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小学的阅读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找准小学阅读教学的方位。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务必达到“六个读懂”第一,要读懂文章的题目。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小路》一看题目就知道是写小路的“小”,《可爱的草塘》从题眼上看,就是写草塘的可爱之处。第二,要读懂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内容是文章的身体。如《可爱的草塘》一文中,应注意课文是怎样描写草塘的可爱的,重点写了哪一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杨彩峰 《成才之路》2014,(24):28-29
正当今社会,我们都知道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而人际交往是通过口语来表达的。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以便更好地运用到社会交往当中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才能,并更好地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口语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才能。一、要正确认识,积极引导要想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上稳步提高,能更好地运  相似文献   

15.
语文园地七习作要求: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文略),看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读了这组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让我们就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写好后和同学交换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生跟着书法家练字,用废报纸练一直没什么进步,他去请教书法家,书法家叫他改…  相似文献   

16.
丁庆党 《现代语文》2011,(11):45-45
阅读一篇名作家的经典文章,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真正读懂文章的内涵,领会作者借助文章的内容表明什么观点,表达对相关的人物、事件的什么感情,掌握文章写作上有哪些显著特点,以及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等等。要实现阅读的具体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要的任务是能够正确的进行经典文本的解读,真正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造句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项基本功。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例句,使学生理解原句在词语使用上的准确性;要联系生活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话可写;要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从仿写到创写,使表达有血有肉;要运用好评价的标尺,使造句训练从"造得对"走向"造得好",真正为今后的写作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一、以课内阅读为纲 1.加强基础知识训练 阅读课文要认识生字,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因此,引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这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工程.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和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  相似文献   

19.
听懂学生的话,真正理解学生话语背后所蕴含的意思,是为了更好地读懂学生,读懂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思考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孔凡艳 《小学语文》2009,(12):14-16
“读懂文本”即是学生向“文本”靠拢,理解“文本”——能够准确把握文本表达的主要内容、体会文本蕴涵的思想情感、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包括读出自己、读懂(相关的)生活。如何从读懂每一篇文本出发,向着学会语文的最终目标更快、更好地发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